六年五月至七月,賊麕至,水陸環攻,載文偕參將曾廷相、張遇清,都司唐文燦等,嬰城固守,困重圍七十餘日。 乞援、乞餉,告急文數十上,大吏但空言慰藉。 載文知事不可為,遣親仆間道以縣印檄送桂林,獨激勵兵勇與賊相持,教諭傅揚清,把總呂耀文,生員傅揚芬、吳國霖先後戰死。 賊攻益急,載文中砲傷腿,痛哭,北面頓首曰:「臣力盡,惟以一死報國,然不忍百姓屠戮也。 」縱之去。 千總方源開城私遁,賊乘隙入。 載文、廷相率勇巷戰,手刃數十賊,力竭,自剄不殊,賊擁至船中,抗罵不屈,並臠割之。 是役也,遇清守北門,持大刀斫賊三十餘,被賊攢刺無完膚,死。 文燦守南城,率外委張珽巷戰死。 守備張彪守火藥局,燃火轟斃賊百餘,亦戰死。 載文、廷相死尤慘。 先是巡撫勞崇光奏薦載文堪勝道府,兵部侍郎王茂廕亦奏保循聲卓著,擢桂林遺缺知府。 命下,載文已遇害。 贈太仆寺卿銜,賞世職,建祠本籍。 同治十年,追諡壯烈。 李榞,字紫籓,安徽宣城人。 以監生入貲為知縣,道光二十六年,選授湖北公安,賑災有惠政。 調孝感,再調鍾祥。 鹹豐二年,粵匪自長沙躪嶽州,犯武昌,所在奸民競起,鍾祥馬騾子、襄陽郭大安、天門蓋天王皆盜魁,黨眾大者萬餘,小乃數千。 榞教練壯士千餘人,捕馬騾子及其黨數十人斬之。 偵知郭大安方謀以眾投粵賊,設伏間道擒之。 乘大霧掩擊蓋天王,悉俘其眾。 時武昌、漢陽相繼陷,上遊諸郡帖然無恐者,榞平諸盜力也。 既而武昌復,大吏上榞功,擢荊門州知州,調署江夏縣,鍾祥民萬眾攀留不得。 會粵匪林鳳祥等北犯,其後隊自河南折入湖北,陷黃梅,趨麻城。 榞率提標兵千人往援,擊賊黃岡之鵝公頸江口,大破之,窮追至安慶,與安慶兵夾擊,殲賊殆盡。 還值宿松警,復破賊下倉埠,詔以知府升用。 逾月,賊復自江西大至,寇廣濟之田家鎮,大吏檄榞往,連戰皆捷。 最後戰,他將懦不進,榞率所部渡江擊賊。 賊敗走,孤軍追賊,至興國州富池口,賊知榞軍無繼者,分舟中賊登岸襲其後。 榞引就水軍,水軍走左,陷淖中,與所部二百人皆鬥死,鹹豐三年九月十日也。 事聞,贈道銜,予世職。 公安、鍾祥之民,家祭巷哭,奉木主祀之。 始榞為縣,所至必於其地夷險豐耗、民俗醇訛、奸蠹根株、人所疾苦盡知之。 為治行之出於至誠,人樂為用,原效死力。 及其殉難,久而思之。 同治二年,湖北大吏復奏榞死事甚烈,在官政績尤著,請宣城及死事所建專祠,詔可,予謚剛介。 陳肖儀,字幼泉,江西弋陽人。 嘗遭母喪,扶柩舟行江中。 夜火發,四面皆烈焰,肖儀以身伏柩上,隨江流飄蕩,不死,柩亦無恙,一時稱奇孝。 年十九,官湖北縣丞,擢廣濟知縣。 鹹豐三年,粵匪破田家鎮,去縣七十里,縣故無城垣,召募鄉兵,皆望風走。 肖儀知事不可為,持刃坐堂皇,賊入,數其罪,即抽刃自剄,未殊。 賊縛之,曳於市。 子恩藻奮臂擊賊,賊立殺之,肖儀罵益烈。 賊鑿齒刳頰,膚盡見骨,三日乃死,賊解其體為五。 縣民悲憤,賊去始斂焉。 萬成,滿洲鑲白旗人。 道光二十四年舉人,揀發湖北知縣,署漢川,調安陸。 鹹豐四年,匪由武昌北竄,陷雲夢。 時總督台湧駐兵德安,萬成陳戰守二策,湧不能用,欲退守三關,徐圖克複,且諷與俱去。 萬成垂涕曰:「棄而不守,如百姓何?與城存亡,守土之義也!」其仆復勸之,並以主人無嗣為辭,萬成厲聲曰:「我家世受國恩,若臨難偷生,無以對國家,即無以對祖、父!」遂致書邑紳曰:「禍在旦夕,誰之責歟?一死塞責,不可為臣;有辱於親,不可為子。 原不歸櫬於先人之墓,留葬於此,以志吾恨。 」是夜警報遝至,萬成召團練諸紳,告以在城兵勇俱隨總督北發,己當以死守城。 又知事必不濟,復作絶命書,與士民訣,略曰:「賊已至雲夢,勢必來德安,我惟攖城固守。 不能,則以死繼之。 諸君不我遐棄,能尋我遺骸,葬於碧霞台下,常此北望神京,則九原之下,感不忘矣!」逾日,賊距城二十餘裡,台湧擁兵徑去。 萬成謁知府議救急策,甫出署,紅巾賊數十突至。 知城陷,抽佩刀與戰,手刃數人,力竭死之,賊焚裂其屍。 德安復,縣民卒收葬殘骨於碧霞台下,以遂其志。 袁祖德,字又村,浙江錢塘人。 祖枚,以詩文名,官江寧,因家焉。 祖德早慧,入貲為江蘇寶山縣丞。 兵備道某稔其才,以上海縣令姚某漕事詿誤去,檄祖德擢縣事,且代姚辦漕,未五月,難作。 先是縣中團練多閩、廣無賴,本地遊民和之,漫無紀律。 粵匪據江寧為偽都,人心益搖,於是小刀會起事。 小刀會者,即無賴遊民所結合,黨羽散佈,官役皆為耳目。 道故粵產,謂中多粵人,置不為備;先發難嘉定,戕縣官,道仍不為備。 鹹豐三年八月初五日為上丁祀事日,黎明,祖德肅衣冠出,賊蟻擁入署。 一賊號小禁子者,祖德嘗因案懲之,首犯祖德,刃交於胸,被十餘創,罵不絶口,死。 守備李大均得訊,躍馬呼殺賊,手無械,不能戰,自經死。 於松,漢軍正黃旗人。 以廕授藍翎侍衛,出為江蘇松江糧。 鹹豐元年春,南漕改海運,漕船水手將譁變,大吏檄松資遣,變遂定。 明年,大吏復以資遣事檄松,時粵賊已踞江寧為偽都,水手環而嘯呼,勢倍前。 松為上息內閧計,藉其精壯而訓練之,不旬日,得勁卒二千人。 會向榮躡賊圍江寧,江蘇境內稍安。 六年,率所籍卒從巡撫吉爾杭阿剿鎮江,既成營,搏賊銀山下,戰屢捷。 鎮江賊仰息江寧,既屢創,閉壘,潛略高資鎮。 松以千人馳擊,渡夾江,平賊營。 改攻鎮江城,以眾夜薄城下,梯垣縱火,潮勇噪而驚賊。 賊起,燃巨砲,登者紛墜。 松督隊在前,鉛丸中額,仆牙旗下,旋卒。 潮勇故剽椎名盜,居嘗啗賊金,故為賊用,敗官軍。 松死,麾下士千餘人,悲憤痛哭不忍聞。 尚那布,國羅落氏,滿洲鑲黃旗人。 鹹豐三年,由舉人揀發江蘇知縣,八年,署溧陽。 仆從蕭然,日集士紳議戰守,不退食。 兵勇踐境,親立城卡彈壓,出境乃已。 創義學,築舍數十楹,集諸生講肄,購田百餘畝供膏火。 修葺文廟,庀材鳩胥,捐廉為之倡。 疏濬城河,懋遷稱便。 迭以軍需籌防、催徵力最,賞知府銜。 十年賊陷廣德,溧陽界其北,尚那布誓死守。 賊眾逼城下,急切無援,督練勇擊賊退。 未幾,賊復大集,攻城愈迫,越日城陷。 尚那布厲聲叱曰:「我溧陽知縣,練勇殺賊,我作主,速殺我,勿傷百姓!」遂遇害。 恤贈太仆寺卿銜,賞世職。 時署金壇縣知縣李淮同以城陷殉難。 淮,字小石,浙江鄞縣人。 固守至百餘日,賊乘霧登城,淮朝服坐堂皇,罵賊死之。 唐治,字魯泉,江蘇句容人。 道光五年舉人,大挑知縣,分安徽,補桐城縣。 歲大水,請帑勸分,按口賑施,不假手胥吏,一月鬚髮為白。 調祁門,舊有東山書院,生童膏火取給鹽釐,治別籌捐項充經費,士商兩便之。 又立義廒,積穀至數萬石。 時粵賊據江寧,安徽改省治廬州,賊船上下無所忌。 上書陳利害,不報;祁門無兵,依山為城,徽州以富名,賊欲圖徽,必道祁,請以兵守,又不報;而祁之奸民前苦治嚴緝者,遂為賊鄉道。 道光四年正月,賊入縣屬櫸根嶺,治招集團丁,激以大義,誓共城存亡。 時大洪司巡檢鍾普塘亦帶勇入城協守,賊偪西門,治督眾登陴迎戰,砲轟斃匪數十人。 大股猝至,城遂陷,猶奮勇巷戰,力竭馬蹶,與普塘同時被執。 誘降不可,淩辱之,不屈,以禮遇之,終不食飲,卒罵賊死。 普塘同時遇害,沉屍於河。 普塘,紹興人。 賊欲說降之,曰:「吾年逾六十矣,即不知羞恥事,能再活六十餘耶?」傳其罵賊尤烈雲。 同治二年,曾國籓請於祁門建專祠,以鍾普塘附祀。 賊躪安徽,守土吏殉節死者,又有泗州知州鄭沅,六安州知州金寶樹,蒙城縣知縣宋維屏,望江縣知縣衛君選,盱眙縣知縣許垣。 沅,順天大興人;寶樹,江蘇元和人;君選,河南趙城人;垣,江蘇上元人;維屏籍未詳。 第38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3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