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祖,江西玉山人。 增貢生。 道光十一年,以同知分福建。 十九年,除淡水同知,以憂去。 服闋,借揀知州,發廣西。 二十七年,授永康,尋署藤縣。 時灌陽、平樂、陽朔等處匪徒肆擾,偕知府張熙宇督剿,殲擒殆盡,進知府。 鹹豐元年,金田賊敗竄大黃江,繼祖率水陸壯勇乘夜攻擊,焚其巢。 以所部練勇失鈐束,奪職。 四年,巡撫勞崇光奏請留藤協辦團練,尋艇賊梁培友糾眾攻藤,繼祖偕知縣翟登峨等嬰城固守,設間出奇擊卻之。 旋以土賊馮六、戴九等接踵至,據河幹,盡焚沿岸舟,鄉團來援者不得渡。 賊眾兵單,城陷,繼祖受重創,與登峨子襄采、團長梁文軾等巷戰,力竭,死之。 登峨被擄,罵賊不屈,被害,棄屍於河。 典史冉正棠鬥死獄門。 詔復繼祖原官,賞世職,登峨以次死者恤有差。 登峨,字眉峰,山東章丘人。 進士,截取選藤縣。 劉作肅,字敬亭,奉天承德縣人。 道光元年舉人,選知縣,授天河縣。 歷寧明知州,兼明江同知。 鹹豐三年,賊眾萬餘攻城,相持五月餘,解圍去。 以城守功加知府,賞花翎。 六年,署太平知府,賊屢來犯,禦卻之。 十年,復來。 城中無儲粟,賊圍亟,守陴者皆走。 城陷,作肅投池,水淺,不能死,為賊擁去。 以其居官清廉,不忍害之。 作肅乃吟絶命辭,絶粒死。 其弟與仆姚雲、吳貴同殉。 妻趙及子家祥、女等皆先自盡。 以子家鳳被執不屈死,恤如制。 賞世職,建祠府城,二仆並賜恤。 沈衍慶,字槐卿,安徽石埭人。 道光十五年進士,以知縣發江西,署興國,補泰和。 二十五年,調鄱陽,縣濱湖,盜賊所出沒。 衍慶編漁戶,仿保甲法行之,屢獲劇盜。 俗悍好鬥,輒輕騎馳往,竭誠開導,事浸息。 兩遇水災,儘力賑撫,存活無算。 舉卓異。 鹹豐二年,粵匪陷湖北武昌,衍慶請兵守康山,控鄱陽門戶。 三年,九江陷,譌言四起,居民逃亡,不可禁止。 衍慶率練勇巡東門,見糧船中數百人譟而前,衍慶手刃二人,餘黨忄習服,人心始定。 賊圍南昌,巡撫張芾檄衍慶赴援,會合省防諸軍與賊戰,大破之。 賊將東竄,衍慶慮賊犯鄱陽,請於巡撫,馳歸。 時樂平令李仁元攝鄱陽事,同商守禦。 賊至,與仁元同力戰,城陷,死之。 贈道銜,立祠鄱陽。 仁元,字資齋,河南濟源人。 道光二十七年進士,內閣中書,改知縣。 鹹豐元年,授樂平。 民俗剽悍,以禮讓教之,多感悟。 有素習械鬥者,仁元曰:「民不畏死,然後可以致死。 今天下多事,正此輩效順之時也。 」簡驍健得六百人,日加訓練,土匪畏之,斂跡。 樂平與鄱陽為鄰境,仁元政聲亦與衍慶相埒,至是南昌戒嚴,衍慶助剿,仁元移攝鄱陽以代之。 未幾,衍慶以防賊擾,馳歸縣。 因仁元父母妻子在樂平,亟趣仁元去。 仁元曰:「賊旦夕且至,臨敵易令,是謂我不丈夫也。 」遂議併力戰守。 值久雨湖漲,城圮,無險可攖。 於是審度地勢,衍慶軍南門,仁元軍北門,為犄角。 部署甫定,賊揚帆大至。 麾軍燃砲,碎賊艦,賊繞東門登岸,入城,衍慶迎擊,賊稍卻。 又繞而北,仁元率樂平勇巷戰,矛刺仁元,踣,臠割之。 所部猶力戰,死者過半,卒得仁元屍以出。 初,樂平土匪度仁元去必復來,伏不敢動。 及聞殉難,乃倡議迎賊。 仁元母顧其婦及女曰:「禍將及矣,曷早計!」皆死之。 城陷,仁元父及弟並不屈死。 事聞,詔贈知府銜。 與衍慶合祠於鄱陽,別於樂平建仁元專祠,父予墀、母陳氏、妻金氏、弟誠元、妹三人、妾楊氏及仆、婦等均附祀。 李福培,字仲謙,江蘇無錫人。 道光二年舉人。 會試十三次不遇,考教習,補左翼宗學教習。 期滿,用知縣,鹹豐元年,選授廣東從化縣。 時廣西賊起,廣州為賊出沒所,從化界連七邑,距府城百七十里。 四年,賊偪廣州,福培以花縣之石角及縣境之太平場為從化及諸邑屏障,請大府屯兵二千,兼可斷賊糧道,不報。 乃自募壯丁數百人,與典史趙應端及從弟性培分將之。 七月,賊數千直薄城下,福培登陴固守,率兵民力戰,凡七捷,斬八百餘級。 九月,援賊大至,急解縣印授其子送省會,而誓以死守。 賊舁砲攻城,裂數丈,賊蜂擁入。 與應端、性培等巷戰,身受數傷,退至學宮尊經閣,猶投石殪賊,賊焚閣,三人同死之。 仆周鏞、勇丁蘇兆英等皆殉難。 恤福培贈知府銜,建專祠,特謚剛烈。 福培就義處有血影漬地,如人形,濯之愈顯,後任建石欄護之,榜曰「忠跡昭然」。 王恩綬,字樂山,亦無錫人。 與福培為中表昆弟。 少以諸生受知巡撫林則徐,招入節署讀書,稱為篤行君子。 道光二十九年順天鄉試舉人,考充宗學教習,勤其職。 惠親王稽察宗學,語人曰:「不視此職為具文,孜孜不倦者,王教習一人而已。 」期滿,以知縣候選。 恩綬幼與福培同學,長以氣節相砥礪。 同居京師,夜分論時事,慷慨罵諸將吏棄城與軍,輒面發赤。 戟手搏案,聲震鄰舍,僮僕為驚起。 福培仕廣東,恩綬與之書曰:「大丈夫當此時,與其老死牖下,孰若埋骨疆場耶?」及福培殉,益躍躍欲得一當。 鹹豐四年秋,武昌克複,大吏以湖北缺員,請吏部揀發選人。 方是時,武漢再陷再復,寇尚蠢蠢至,選人皆畏沮不欲行,多稱疾謁假。 恩綬慨然曰:「若仕必擇地,則夷艱搘危杖節之士不復見於今世矣!寇何由平?」冠帶往聽旨,果發湖北。 或言「寇深入,道且梗,盍徐徐行」。 恩綬不可。 攜一子一仆,間道疾驅,五年二月始至,則武昌已被圍。 巡撫陶恩培嬰城守,兵弱餉絀,勢岌岌不保。 官吏藉口出請援師,乞大吏檄引去者相屬。 布政使胡林翼駐師城外,恩綬往謁,林翼惜其才,留贊畫軍事,恩綬辭,竟縋城入。 恩培詫曰:「此旦夕死地,人患不得出,君獨患不得入,今何時,乃有此義烈男子耶?」溫語慰遣之曰:「君無守土責,尚可出,就胡營,留此身以待用。 」恩綬固不可,遂奉檄登陴守禦,翼日城陷,恩培殉黃鶴樓。 恩綬與武昌府知府多山督兵巷戰,同時死之。 仲子燮及二仆皆殉。 明年冬,武漢克複,當事以恩綬死事狀上聞,得旨賜祭葬,予謚武湣。 既而禦史汪朝棨疏言:「恩綬無守土責,而視死如歸,不特與草間偷活判若天淵,即較之城亡與亡亦分難易。 且忠孝一門,仆從皆知赴戰,尤足扶植綱常。 請於本籍建專祠。 」會巡撫郭柏廕亦疏請建祠武昌,詔並許之。 李右文,字伯蘭,順天通州人。 道光十一年舉人。 鹹豐三年,選授湖南東安知縣。 粵匪犯天津,留辦本籍團練,以功賞知州銜。 五年,赴官,值湘南道梗,諸弟馳書尼其行,不聽。 至楚,權新寧。 邑屢被寇,戶口流亡,右文招集撫循,凋敝以振。 七年,以最調祁陽,時從弟載文殉難廣西,弟復馳書勸歸,慨然曰:「死生命也,脫捐頂踵報國,是得死所也,何慮為!」尋回東安任。 八年,湖南境賊退,右文謂眾曰:「賊敗他竄,不可恃。 」亟訓練民團,置倉穀數千石,備不虞。 九年春,石達開由江西回竄湖南,逼近東安,新寧紳眾數百人來迎,請避賊新寧。 右文曰:「吾去,誰為守此土者?」已,復請護家口出境,又曰:「是為民望也。 」卻其請。 眾泣,誓死不忍去。 三月,賊麕至,城卑,四面皆山,賊環瞰之。 右文集城中官民登陴固守,親冒矢石,歷七晝夜,轟斃城下賊甚夥。 城陷,與賊巷戰署東,身被重創,猶手刃數賊,力竭遇害,賊燔其屍,僅得脊骨歸葬。 子傑、妻郝、子婦王,及仆婢,皆從死。 新寧紳眾數百,亦先後戰死。 詔視道員例賜恤,建祠本籍,隨殉親丁、紳勇附祀。 子傑,字小蘭。 縣丞。 有幹略,侍父湖南,襄督練勇,進知縣。 方賊之回竄也,右文知不免,作書與諸弟訣,命傑賫往,意欲生之也。 傑不忍去,又重逆父命,潛避署左右,觀賊變。 賊至,率練勇守南門,城陷,聞警馳父所,未至,遇害,屍同被焚。 視同知例賜恤。 載文,字潞帆,右文從弟。 道光二十四年舉人。 三十年,以知縣發廣西,鹹豐元年,權馬平縣。 時洪秀全犯桂林,馬平賊李志信響應,載文率兵剿捕,殲之。 尋調平南,五年,艇匪梁培友由梧州上竄,陷潯州,擾平南,載文禦之渡口,砲轟沉其船,追擊斃匪無數。 賊屢分撲南北岸,悉卻之。 累以功擢同知直隷州。 第38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38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