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大瀛,字海客,江蘇寶山人。 少以能詩名,為「練川十二才子」之一。 由附監生充四庫館謄錄,用州同,發陝西,累為河南巡撫畢沅、山東巡撫惠齡調用。 大兵征廓爾喀,惠齡督四川,辦理濟嚨糧務,檄大瀛赴西藏差遣,事竣,留川補用。 借補潼川府經歷,以軍功擢授中江縣知縣。 嘉慶元年,檄赴湖北軍營隨剿教匪,復以軍功擢授四川簡州知州。 時惠齡由湖北入川,沿路剿賊,大瀛從之。 四年,回簡州任。 五年,股匪張子聰竄潼河,擾三台、中江地,官軍分路截剿,賊復分擾遂寧、樂至等處,由金堂之廣元寺,肆行焚掠,及簡州境。 大瀛率鄉勇前往堵禦,行抵土橋溝,馬步賊蜂至,力戰遇害。 大瀛屢入督撫幕府,工箋奏,業此者二十年。 山東巡撫國泰為在京舊交,國泰性暴戾,獨敬事大瀛。 國泰被嚴譴,大瀛盡始終之誼,為時所稱。 恤世職,孫嶽生襲。 嶽生亦以詩文名一時。 張大鵬,陝西紫陽人,子楚常、希賢、紹堂,孫應朝、應邦、應選,皆諸生,餘皆布衣。 家世以忠義為教。 嘉慶元年,賊犯紫陽洞、汝二河,官軍未集,大鵬率子孫、出家財,募鄉勇八百餘人,助有司守禦。 賊掠龍形、響水二溝,楚常率眾進擊之,殺三人,遂前攻賊寨。 山峻霧作,中傷歸。 後三日,賊至大水溝觀音堂地,紹堂殺賊魁六十餘人。 又三日,希賢與賊戰桃園,復殺三十一人。 當賊之起,勢猛鋭,官軍亦避其鋒。 至是運見殺傷,大憤,遂率黨數千人至,希賢首出逆戰,中槍死。 紹堂據險隘,復為賊殺。 大鵬氣益奮,更率其孫應達、應祿、應愷、應試等持械深入,衝突躍呼,所殺傷甚眾。 卒以眾寡不敵,皆戰死。 初,張氏父子及孫凡十二人,自賊之興,戰死者七人,溺死者一人,傷者二人。 陝西以鄉團死者,又有興平人白廷英。 廷英,縣舉鄉飲賓。 嘉慶二年,教匪由蜀渡漢江而北,眾十餘萬,終南近山無完村,廷英督鄉人築村後張家寨避之。 三年二月,賊自城東窺寨,寨人不二三百,賊急攻,槍矢雨下,丁壯悉潰。 賊蟻附而登,廷英罵賊死,弟廷才、廷揚從死,賊俱焚之。 次子筐廷英頭去,賊逐之,筐倒,頭落山下,後得於穀底,屍則焦爛不可辨矣。 廷英年七十五,凡以守寨死者八十餘人。 是年,四川各鄉團之死難者,為廣元人楊繼曉,世居高城堡。 繼曉姙十三月而生,既壯,以氣力伏一鄉。 捐職州同知,隨父璽蘇州督糧同知任所。 聞教匪擾蜀,歸省母。 時巴州已破,繼曉與同縣貢生楊哻等倡議團練。 罄家財,得千餘人,請縣令給劄為守禦,縣官不省,散去。 賊破南江,距縣境長池數十里,縣令始速繼曉出禦。 以烏合一散不易集,議先虛聲撓賊,作高城堡、人自相要約語,列名至多,書投賊營,賊果遲疑不遽進。 會陝賊姚之富等數萬人穿老林出,將至德山,木門賊亦以數千人將至通坪。 通坪居高城後,德山亙其肋,長池枕其前。 繼曉謀於眾,攻長池者,縣官自禦之,而自任後路。 夕漏三下,與族人楊冕率眾出木門之橫江梁,遇賊先鋒,鬥之。 賊大隊至,不可敵,乃據險趣哻濟師。 賊登山,了知兵少,無繼,合圍擊之。 繼曉手刃數十人,力竭被執。 至九曲坡,欲誘降之,大罵不屈,賊刳其腹而焚之,從戰者皆被戕。 哻以三百人來援,至則皆歿,楊氏一門亦盡殲。 楊堂、梁崇、李培秀,皆廣東嘉應州人。 堂官四川蒼溪縣典史,崇官陝西鹹陽縣典史,培秀官陝西試用典史。 嘉慶三年,王三槐擾蜀,大軍追剿急,亡命四竄。 堂守永興場,士卒譁曰:「賊至矣!」皆欲走,堂手劍叱曰:「賊未至而棄糧,法當死,孰若守糧而死也!」賊至死之。 三年,大軍駐鎮安剿張漢潮,崇率鄉勇剿鳳皇嘴賊,散,解囚回省。 至孝義,遇賊。 崇釋囚七人,曰:「若曹於法當死,然死於賊則枉,吾不忍也,可速去,毋從賊。 餘義不可逃,死其所矣!」賊至,被執,不屈死。 五年,培秀從大軍輓粟至四川大寧縣,與賊遇,盡委輜重於河,遣其仆曰:「速報大營,賊不得糧,必掠東郊,截而擊之,可盡覆也。 吾死不及見矣!」大軍果破賊,訊俘,言培秀死時,賊不得糧,被二十一創雲。 初,崇所釋囚七人,皆歸獄,報崇死事狀,曰:「吾不負梁典史也!」至是,七人皆赦。 曾艾,字虎卿,湖南新化人。 嘗割左臂療父疾。 以例貢考授州同,發江西,署安福等縣。 艾夙為嘉勇貝子福康安所知。 辰州苗變,隨福康安軍令守麥地汛,從克諸砦有功。 嘉慶元年,補貴州永豐州分防州同。 州隷南籠,故苗地。 州同駐冊亨,在萬山中,尤險遠難治。 艾督各砦守本業,民、夷悉安。 二年,遣人迎眷口,甫至,而南籠仲苗七柳須等遽叛。 艾聞警,約駐防把總外委堅守,並諭四鄉亭目,招集良苗,繕城治械,令出肅然。 賊至,部分守禦,自出城奮擊,往來策應。 城中婦女,亦改裝登埤。 相持半月,援兵卒不至。 賊眾數萬,圍益急,手發矢斃執旗賊魁。 北門火起,率隊趨救,還賊城西隅,巷戰,中槍死。 仆九人從死,兩妾聞訊皆自刎。 次子為其戚攜出,號泣曰:「吾父母皆死,何以生為?」賊尾及之,亦中槍而殞。 事聞,皆予恤。 改南籠為興義府,永豐為貞豐州。 艾同族彰泗,字孔林。 以拔貢生朝考用知縣,發陝西,授延川縣。 嘉慶十年,權洋縣。 時教匪被剿勢衰,以終南山為窟穴,搜捕不易。 朝議改五通通判為同知,添設寧陝鎮總兵,募兵六千,改十大營鎮之,而以積年立功無業可歸之鄉勇充伍。 以善後計,名曰「新兵」。 新兵素難禦,司儲者又誤扣米折,於是陳先倫、陳達順等於十一年二月作亂,戕官,連破營城十九處,偪洋縣,彰泗拒守七晝夜,援兵阻河不能至,城陷,彰泗死之。 民保其眷屬潛出,故不及於難。 羅江泰,字靜波,浙江黃岩人。 家貧,習賈。 去賈投營,由外委歷擢遊擊,皆在浙;由參將至副將在閩,總兵又在浙。 前後與提督李長庚相左右,而在閩功特顯。 長庚鋭意剿海寇蔡牽,專意外洋,凡閫內事均以屬江泰。 賊船高大,官軍仰攻失利,檄江泰造霆艇。 艇成,陵賊船,賊大困,南走福建。 江泰於白犬洋、四礵嶼、頭東各役俱有功,護海壇總兵。 遂赴南洋,合金門總兵何定江截牽去路,橫擊於銅山,追至浮鷹洋。 賊沖礁走,匿山上。 江泰搜山,擒賊目王硃,又焚賊船於仰月橫山,賊皆墮水死。 在閩踰年,凡十擊賊,號「敢死軍」。 賊見江泰軍,輒引去。 擢總兵,鎮金門。 九年,移鎮定海。 是時牽南竄台灣,長庚正總閩、浙水軍,同心戮力,誓殺牽。 十年九月,牽船泊道頭,忽遁去。 江泰從甌洋會八總兵追之,至盡山,失牽所在。 黑雲起海上,亟令移港,風驟至,白波山立,群舟相擊觸,頃刻破碎。 江泰大船帆重不可下,下及尺,船遽不知所終。 朝命沿海各省探訪,久之無得者,葬衣冠黃岩。 霍永清,字肇元,廣東南海人,居瀾石鄉。 膂力絶人。 嘉慶十四年,海氛未靖,大吏行封港策,海賊無所得食,相率蹂躪傍海各鄉,漸入內地,所過焚掠,怯懦者遂以款賊為得計。 八月,賊聯數十艘由陳村、平洲、小圃直抵瀾石,眾議款之,永清曰:「彼恃舟楫為利,今深入重地,自取死耳。 好男子從我殺賊,何為低首求免乎?」主款者陽受約,賊至,從壁上觀。 永清獨率鄉勇堵禦,相持一日夜,賊稍卻。 明日,督勇再戰,而款賊者導賊從村後掩入,腹背受敵,力不支,中砲仆地,左右五人並死之。 鄉人以永清以死勤事,建祠祀之,名祠曰湣義。 強克捷,陝西韓城人。 嘉慶十三年進士,即用知縣,發河南,補滑縣。 十八年九月,教匪李文成謀亂,期十五日與伏京城賊林清中外同起事。 克捷初蒞滑,有退吏某方訟系,為白其誣出之。 吏詗文成等逆謀,告克捷,歷申於守,不應。 初六日,突執文成,嚴詰謀叛狀,笞斷其脛,及黨二十四人,鐍之獄。 夜半,其黨牛亮臣突劫文成出,攻某吏,屠其家,踞城以叛,克捷及家屬俱死之。 後文成焚死輝縣,林清伏誅京城,詔:「克捷首先訪獲逆黨,俾二逆失約敗謀,後先授首,實屬功在社稷。 」優恤,謚忠烈,祀京師昭忠祠。 於韓城、滑縣皆建專祠,與難者均予附祀。 並以前大學士王傑同隷韓城,士風淳茂,永廣文武學額各五名。 第37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3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