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旋犯竹山。 竹山縣知縣劉大成,江西新昌人。 乾隆四十六年進士,選授蒞任。 縣界萬山中,故有專營駐防,亦以剿苗他調,留者僅百名。 大成先捕得賊黨,有「約期搶據竹山」語,即飛牘告急,且與僚屬謀,曰:「吾守具未完,為賊乘,必困。 不如出據險要,相機堵禦。 」方派撥間,賊已據保康。 乃以典史吳國華、守備孫掄魁分守縣治及隘口,而自守武陽堡,當其衝。 納縣印於懷,據險設伏,遴健足偵探,終夜無少休。 賊突越後嶺,入縣焚掠,國華、掄魁俱不支,先後至武陽。 大成復率以赴剿,槍斃十數。 賊來益眾,遂退往武陽。 國華、掄魁方出點兵,大成乃遣親信出探隘口。 比反,大成已肅衣冠佩印北向自縊矣。 國華、掄魁踵至,愕然,亦殉焉。 別股賊犯襄陽呂堰驛,巡檢王翼孫亦以拒戰死。 翼孫,江蘇長洲人。 呂堰當驛道之沖,無城可守。 翼孫聞變,募鄉勇戒備,而賊已大至。 翼孫率眾迎擊,殲先鋒三人,遂登大橋禦之。 賊來益眾,鄉兵潰,又手刃數賊。 賊矛環刺,受傷重,跳而投於水。 賊以鈎起之,攢刃毀其屍。 翼孫初至任,預立禦賊章程,一鄉勇十,設頭目一,頭目十,設總頭目一,各相鈐制,統於巡檢司。 附近村落,單丁獨戶,皆遷於鎮。 選壯者充鄉勇。 設哨探,定功過,儲糧秣,練刀仗,禁飲博,其區畫為甚備雲。 王行儉,江蘇溧陽人。 由舉人大挑知縣,發陝西,補南鄭縣。 以承審命案不實,褫職。 嘉慶元年,投效軍營,二年,教匪竄汝河,以平利縣防守嚴,向東南偪白土路營。 時行儉帶兵六百名,偕都司趙禧禦之,賊分股前後夾攻,禧中刀傷歿。 行儉罵賊不撓,身被矛傷十餘處,陣亡。 以離任文員,帶兵協剿,罵賊捐軀,詔深恤之。 王銑,字麗可,江蘇武進人。 以四庫館謄錄勞,授華陰縣丞。 性介,不合上官。 先調守山陽豐陽砦,糾義勇八百餘人,皆鋒鋭可用。 銑被豐陽知縣檄入城共守禦,義勇以所將非人,被殲。 銑為建祠山陽南關,勒石志名姓,哭之。 三年,調至洵陽佐理撫卹事。 縣令圖與銑分吞賑款,嚴斥之。 縣令恚,圖中傷銑,以行台省需餉,急薦銑。 行至雒南廟溝坡,坡高二里,銑已北下坡,家人甫押後隊逾坡脊,賊高均德大隊至坡南。 探騎二,縱轡馳上。 家人大呼,速銑下馬避賊,銑不應。 探騎至坡脊,馳下夾銑去,幾一里,復馳回,一騎以矛剔銑面,一騎就刺胸及肋,皆洞穿而死。 同以運餉死者,四川省有汪兆鼎。 兆鼎,字子元,武進人。 亦以四庫館勞,授直隷棗陽縣丞,以事褫職。 赴四川軍營投效,未用。 四年,同郡硃向隆為達州巡檢,有解餉之役,邀兆鼎偕。 至東鄉縣太平石岸遇賊,向隆逃,眾謂兆鼎非蜀官,盍亟避,兆鼎弗應。 乃各奔,兆鼎獨守餉,罵賊被害。 左觀瀾,字綉川,江西永新人。 由舉人大挑知縣,發陝西,權五郎通判。 五郎扼要川、陝,無城。 觀瀾蒞任,既募鄉勇訓練,即牒大府,捐廉僱役,築土城,躬自督之。 半月工竣,三日而教匪至,悉精鋭啟城追剿,斬獲甚眾。 數日,賊突出別道,薄城,眾寡不敵,請援又不至,觀瀾乃召子承廕等勵之,皆泣對曰:「原從死。 」即分兵乘城,夜多燃炬束,老弱大呼譟。 賊不知虛實,引去。 將軍德楞泰、明亮至,詢狀驚嘆,遣守備率兵駐城中,聽觀瀾節制,城守益堅,民樂為用。 以勞補安定縣,西安府啟巡撫留之,巡撫悟,立止毋去任,而賊果悉眾至。 見觀瀾立城堙,鹹錯愕。 觀瀾諭賊降,次日二百餘人至,觀瀾納之;守備欲殲以要功,觀瀾不聽。 乃庭集降者曰:「汝等欲終從賊,即聽去。 」降者稽首謝不敢。 以後至六人,不可信,令降者自別之,果於裏衣得賊黨所以為識者,即斬之,投六首城外,賊駭遁去。 三年,賊復大至,觀瀾舁大砲城上為禦,手發砲斃賊無算,觀瀾亦以砲裂傷砲,負痛,解佩刀付承廕,舁歸署,亟遣人間道請代,乃卒。 後二百,援兵至,承廕泣叩軍門,原復仇,總督那彥成哀而壯之,俾隨官軍剿賊。 四年十月,躡賊沙溝口,力戰陣亡,猶手父佩刀不可拔。 父子俱歿王事,賜恤尤厚。 觀瀾事繼母以孝稱。 兄觀海,官上思州知州。 時有兄弟爭財者,適得思州書,念弟甚,引蘇軾「世世為兄弟」句,觀瀾讀而泣下,付訟者兄弟令閲。 訟者感悔,泣謝去。 董寧川,直隷永寧人。 由武舉選授貴州鎮遠鎮標守備,隨剿苗匪。 嘉慶元年,累擢至湖北興國營參將。 三年,隨總兵諸神保等軍剿教匪,賞健勇巴圖魯名號。 復隨副都統額勒登保進剿終報山,偕都司張廷楷等自西入,奮勇奪山隘。 官軍魚貫上,併力攻擊,擒首逆覃加耀等。 股匪劉成棟、張漢潮、張添倫分擾巫山、荊門及撲閙楊坪邊隘,先後擊敗之。 四年五月,股匪高均德竄雲路溝邊隘,偕遊擊姚國棟合攻,賊奔梓桐埡,復偕都司劉應世由瓘坪迎截,殲二百餘名,餘匪潰。 寧川見有騎馬二賊目,追益力。 至樹林中,賊棄馬遁。 寧川令弁兵圍山腰,自率弁兵數十,下馬追入深林,賊並隊轉鬥,寧川中矛傷,仍手刃十餘人,斃騎馬賊一人,力竭,歿於陣。 事聞,詔曰:「董寧川下馬擊賊,至被戕害,似此忠勇之臣,不能承受國恩,為之墮淚!」命直隷總督胡季堂贍寧川母,命湖廣總督倭什布送寧川子及家屬歸原籍,皆出異數雲。 韓嘉業,字健庵,甘肅武威人。 父增壽,官涼標千總,隨征金川戰死。 嘉業誓報父仇,入伍有功,累擢至陝甘督標遊擊。 嘉慶元年,四川教匪滋事,陝西興安府屬地相接,奸民乘機蠢應,踞安嶺為巢穴,憑高恃險,立木城;又於高廟山設立大卡,形勢陡峻。 嘉業奉檄率兵由羊毛子堰進克之。 復會他將進偪安嶺,遣健卒潛燒木城,賊驚潰,乘勝取大卡,擒戮無遺,擢參將。 四年,嬍敗李樹之股匪,追出班鳩嶺,賊竄六道河,嘉業循河右追賊至廟子壩,賊遁入川境。 未幾,賊又由川界老林入南鄭,時嘉業循江防守,聞之,亟率兵前駐法慈院,堵其北竄。 賊將就淺涉嘉陵江,而沔縣賊三四千人,由阜川偪近官莊,陝甘總督松筠令嘉業偕直隷守備麻允光擇要迎擊。 賊全數出磚峒子,嘉業馳馬首先衝入,賊分兩翼繞馬家嶺自上壓下,四面合圍。 嘉業力戰突擊,馬蹶,復箭殺執旗賊。 賊以矛直刺,甘肅鎮標把總高騰蛟從旁格之,遂殺持矛賊,而群賊競進,嘉業中矛仆,遂死。 騰蛟以身蔽其上,亦死,允光亦戰歿。 事聞,優恤,謚武烈。 後嘉業兄莊浪協副將自昌,亦陣亡盩厔,命共建一祠,賜名雙烈。 葉槐,字廕階,浙江錢塘人。 父文麟,官陝西,權孝義同知。 教匪躪秦中,槐聞警省父,即具牒軍門自效。 嘉慶二年正月,奉檄率鄉勇剿賊於光頭山,賊旋由河南盧氏竄商州,與孝義接壤,隨父乘障搘拄,賊不敢入。 別股賊復由漢中東竄,將由鎮安、五郎逼孝義,復佐父堵禦。 凡團練首領可用者,必傾身交接,以是豪健依附者甚眾。 西鄉急,請援,槐選其鋒赴之。 比至,賊即北竄。 城固、洋縣有警,又率以往,賊遁入山。 部分其眾,守通棧要路,而自逐賊,入虢川等處,陣斬賊,獲騾馬器械均無算。 賊東奔大峪口,孝義在重山中,無城郭,槐慮不能當,請援孝義,大府不許。 槐不自安,拔營東追,果遇賊。 會別部兵至,謂遇賊得捷,賊未必再犯孝義,阻其返。 槐終慮孝義被困,復言於大府,謂「不發兵,即單騎行矣」。 詞氣激昂,聞者色變。 大府乃許撥鄉勇一千六百人隨槐行,抵孝義,賊果至。 乃據險結營,令四山放號火,以張聲勢。 西南賊尤勁,鄉勇人人思鬥,遂破賊前隊,斬其酋三人,賊稍卻。 大隊來攻,復併力衝殺,賊無可乘,乃解去。 大府調其父權富平,槐亦入貲為縣丞,當就選,戀父不行,留大營司偵候事。 會賊渡漢江,偪洋縣,醴泉縣知縣陸維基請行,舉槐為助,慨然偕往。 維基帶勇練登手扳崖,至巔,遇賊,罵賊死。 槐數突圍不得進,左旋至山梁,力竭,賊矛刺腰,大創死。 仆四人皆從死。 槐以衛父至,而卒死於兵,時皆壯之。 維基,順天大興人。 第37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3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