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遇著梵志到來,便問道:「道者何處來的?要往何處行去?你這一個長指甲,又帶著一個小道童子,遊方化緣,若撞見不良之徒,如何抵對?」梵志答道:「不良之徒豈肯傷害我出家之人?」少年道:「不良徒或有看你出家面上饒你,倘若山林曠野,忽然虎狼相遇,它卻不饒,如何行得?就如我們武藝精強,拳腳利便,思量要出外行走,也怕不良狼虎。 」梵志答道:「貧道自有不怕手段、對敵行頭。 莫說貧道,就是這小小道童也有來歷不怕。 」只見一個少年聽得,變了麵皮,笑道:「道人誇嘴,你兩個怎敵得當坊一村人眾!且莫說眾人,比如只我一個在此,你敢比較拳腳麼?」道者道:「這怎敢與施主爭能,但貧道遠遊訪賢,也要收攬一兩個門徒,修行了道。 」只見又一個少年說道:「道人,你既說小小道童也有來歷不怕,如今就與他比對個拳腳。 」梵志猶上前謙讓,道童乃動嗔心,說道:「施主莫要輕視出家人。 憑你誰為比對。 」一個少年乃近前一掌打來,說:「我與你比對。 」這道童不慌不忙,仲一隻右手去擋,那少年手掌蕩着道童右手膊上,就如鋼鐵一般,擊得痛不可忍,縮了回去,便飛起腳來,踢着手膊,如前添一聲響,那腳疼痛,站立不住,往地坐倒。 眾少年見了,大怒道:「諒此小道童有何手段,打倒我們朋友。 」齊執棍棒起來,說道:「道童,你能使棍棒麼?」道童道:「請施主先使一看。 」一少年忙掄起棍,左旋右轉,使個五路。 道童也接過棍來,前花後攪,開個四門。 少年中又一個拿過棒來,舞一回蛟龍出海,虎豹奔林。 道童隨也舞一回泰山壓頂,枯樹盤根。 眾皆喝采。 此時喜壞了梵志,卻惱了眾人。 一少年執過一桿明晃晃、鋒刺刺長槍,直向道童戳來。 道童一跳在高阜之處,答道:「善人如何動了嗔心惡意,卻莫怪我小道動粗魯了。 」把手一揮,只見那槍棒盡變做長蛇,張牙吐舌,直去咬那眾少年。 眾人慌怕起來,齊齊跪倒,只叫”饒命“。 越叫,那蛇越咬。 梵志笑將起來,吩咐道童收了法術。 道童依師之言,收了法術,這蛇依舊是槍棒,在少年手內。 眾少年互相計議道:「這遊方僧道哪裡是武藝精通,都是障眼法術。 我們雖學盡十八般武藝,怎敵得他這樣神通。 不如拜入他門,做個徒弟,學幾件法術,卻也好遠走江湖。 」計議定了,便齊齊下拜,說道:「我們村野凡夫,不識聖人,請二位師父到我村裡閒宅靜居,少住幾時,胡亂齋供,休罪唐突褻慢。 」梵志正欲再招一二門徒服侍,滿面笑容,答道:「貧道正欲借個草舍茅檐,靜居閒宅,修真講道,打坐參禪,便是招一二個門徒相共修行,這也是夙願。 」乃隨眾少年人得村來,果有空閒草屋。 師徒進屋,眾少年齊齊禮拜,要做門徒。 梵志乃開口問道:「吾門原要清淨,吾道本欲正修,只是你等立意何向?」眾少年開口,也有願學道成仙的,也有願參禪拜佛的,也有願習燒丹煉汞的,也有願彩陰補陽的,也有願築基煉己的,也有願呼風喚雨的。 卻又有願演習幻法的,說道:「方纔槍棍變蛇、手膊化鐵,這法兒甚妙,我若為弟子,先求傳授這兩種神通。 」梵志笑道:「我們中道理甚微,法術頗多,儘教你學。 只是我卻容納不多。 看你眾人修煉習學,待各相得手精妙時,再有進退去留之術。 」眾少年唯唯各退,隨願去學。 梵志與道童住在此空閒屋內,教習眾少年法術、諸家道理。 後有譏旁門幻術非修道正務五言四句。 詩曰: 正道原當習,旁門未可由。 清時有名教,何事不來投? 話說尊者與元通住在惺惺庵,時常把定靜工夫教這村老。 眾中也有得法能行的,也有魯鈍不能的,惟笑不老與卜公平兩個得了幾分傳授。 一日,卜公平坐入靜中,偶然入了個境界,似夢非夢,見一座公堂上坐著一位官府。 公平向上謁見。 只見那官府檢閲一本簿籍,說道:「你,見我的可是卜公平?」卜老答道:「小人便是。 」官府道:「你這人平昔用心太過,刻眾成家,當報你個黯淡之子,不通世務。 可喜你遇神僧點化改過,寬厚存心,當使汝子由昧復靈。 」卜老稟道:「小人怎該得此子,因何黯淡?」官府道:「此子乃海蜃化生,只因海蜃生前詭設樓台,誘吞飛鳥,故此這般報應。 」卜老道:「蜃乃昆蟲,既詭譎害物,當降罰它,如何反投人道?」官府道:「只因它吸了白鶴,得了道童仙家些正氣,故此不便泯滅。 」卜老道:「蜃既吞了白鶴道童,這童鶴卻歸何處?」官府道:「道童投入蜃氛,邪以生邪,忘卻歸島,因他有誤人旁門之愆,久後自有度化之救。 只是白鶴倦飛,迷入蜃腹,當年雖為蓬島仙禽,今日卻為塵凡人子。 」卜老道:「他究竟若何?」官府道:「有日妖氣消散,終是復歸仙境。 」卜老又問道:「如今化生何地?」官府乃低頭複閱簿籍道:「汝不問,我已忘了。 當年汝族業漁,只因放魚積善,老得一子,雖然血氣少衰,久後自然發達。 」卜老笑道:「陰陽之復,轉化之因,未必至此。 」官府也笑道:「雀化蛤,雉化蜃,此猶物類相從。 第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東渡記》
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