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濤,字原船,光澤人。 道光二十四年進士,授刑部主事。 留心經世之務。 以俄羅斯與中國壤地連接,宜有專書資考鏡,始著北徼彙編六卷。 後復詳訂圖說,起漢、晉訖道光,增為八十捲。 文宗垂覽其書,賜名朔方備乘。 召見,擢員外郎、懋勤殿行走,旋以憂去。 同治改元,年三十九,卒。 又著王會篇箋釋、一鐙精舍甲部槁。 刑部奉敕撰律例根源,亦秋濤在官時創槁雲。 馮敏昌,字伯術,欽州人。 童年補諸生。 翁方綱按試廉州,以拔貢選入國學。 乾隆四十三年進士,授編修。 大考,改戶部主事,調補刑部。 性至孝友,聞父喪,一痛嘔血,大雪,徒跣竟日。 方綱憂曰:「敏昌萬無生理!」則持其母夫人書促令歸省。 及丁內艱,廬墓久,遂不復出。 平生足跡半天下,嘗登岱,題名絶壁;遊廬阜,觀瀑布;抵華嶽,攀鐵纖,躋峽。 在河陽時,親歷王屋、大行諸山。 又以北嶽去孟縣不千里,騎駿馬直造曲陽飛石之巔,窮雁門、長城而返。 最後宿南嶽廟,升祝融峰,觀雲海。 其悱惻之情,曠逸之抱,一寓於詩。 著有小羅浮草堂詩集、孟縣誌、華山小志、河陽金石錄。 學者稱魚山先生。 其後嶺南以詩名家者,有嘉應宋湘,字煥襄。 嘉慶四年進士。 以編修典試四川、貴州,出知曲靖府。 教屬地種木棉,人稱「宋公佈」。 署廣南、永昌,皆有績。 永昌灣甸土州知州死,遠族景在東謀襲其職,據境專殺自恣,如是者五六年。 當事怯,莫敢發。 民、夷赴愬,湘請諸鎮帥,不允;乃率僚屬遊宴棲賢山,從容賦詩,密約鄉兵乘夜兼行,出不意,擒在東斬之,費銀八千兩,不取償公家,邊隅以靖。 終湖北督糧道。 詩學少陵,有不易居集。 敏昌同時又有趙希璜,字渭川,長寧人。 少讀書羅浮山,與順德黎簡友善。 乾隆四十四年舉人。 知安陽縣,邑志久未修,希璜聘武億共成之。 紀昀推其體例合古法。 末附金石錄十二卷,尤精確。 希璜工詩,著有四百三十二峰草堂詩鈔。 法式善,字開文,蒙古烏爾濟氏,隷內務府正黃旗。 乾隆四十五年進士,授檢討,遷司業。 五十年,高宗臨雍,率諸生七十餘人聽講,禮成,賞賚有差。 本名運昌,命改今名,國語言「竭力有為」也。 由庶子遷侍讀學士,大考降員外郎,阿桂薦補左庶子。 性好文,以宏獎風流為己任。 顧數奇,官至四品即左遷。 其後兩為侍講學士,一以大考改贊善,一坐修書不謹貶庶子,遂乞病歸。 所居後載門北,明李東陽西涯舊址也。 構詩龕及梧門書屋,法書名畫盈棟幾,得海內名流詠贈,即投詩龕中。 主盟壇坫三十年,論者謂接跡西涯無愧色。 著清秘述聞、槐載筆、存素堂詩集。 平生於詩所激賞者,舒位、王曇、孫原湘,作三君子詠以張之。 然位艷曇狂,惟原湘以才氣寫性靈,能以韻勝,著天真閣集。 原湘,字子瀟,昭文人。 嘉慶十年進士。 選庶吉士,未仕。 同時江蘇與原湘負才名者,有吳江郭麟,字祥伯。 附監生。 一眉瑩白如雪,風采超俊。 家貧客遊,人爭倒屣。 詩學李長吉、沈下賢,詞尤清婉。 著靈芬館集。 嘗病潘昂霄金石例之隘,因據洪氏隷釋為金石例補,又撰詞品十二則,以繼司空表聖之詩品。 惲敬,字子居,陽湖人。 幼從舅氏鄭環學,持論能獨出己見。 乾隆四十八年舉人,以教習官京師。 時同縣莊述祖、有可、張惠言,海鹽陳石麟,桐城王灼集輦下,敬與為友,商榷經義,以古文鳴於時。 既而選令富陽,鋭欲圖治,不隨群輩俯仰。 大吏怒其強項,務裁抑之,令督解黔餉。 敬曰:「王事也。 」怡然就道。 後遭父喪,服闋,選新喻。 吏民素橫暴,繩以法,人疑其過猛。 已乃進秀異士與論文藝,俗習大變。 調知瑞金,有富民進千金求脫罪,峻拒之。 關說者以萬金相啗,敬曰:「節士苞苴不逮門,吾豈有遺行耶!」卒論如法。 由是廉聲大著。 卓異,擢南昌同知。 敬為人負氣,所至輒忤上官,以其才高優容之,然忌者遂銜之次骨。 最後署吳城同知,坐奸民誣訴隷詐財失察被劾。 忌者聞而喜曰:「惲子居大賢,乃以臓敗耶!」 敬既罷官,益肆其力於文。 深求前史興壞治亂之故,旁及縱橫、名法、兵農、陰陽家言。 會其友惠言歿,於是敬慨然曰:「古文自元、明以來漸失其傳,吾向所以不多為者,有惠言在也。 今惠言死,吾安敢不併力治之?」其文蓋出於韓非、李斯,與蘇洵為近。 卒,年六十一。 著大雲山房稿。 其治獄曰子居決事,附集後。 趙懷玉,字億孫,武進人,尚書申喬四世孫。 乾隆中召試舉人,授中書。 久之,出為青州府同知,以憂歸,終於家。 性坦易,工古文辭。 嘗自言不敢好名為欺人之事,不敢好奇為欺世之學。 惲敬稱其文無有雜言詖義離真反正者。 著有生齋文集。 黎簡,字簡民,順德人。 十歲能詩。 益都李文藻令朝陽,見簡詩,曰:「必傳之作也。 」勸令就試。 學使李調元得其擬昌黎石鼎聯句,奇賞之。 補弟子員,人號之曰黎石鼎。 久之,膺選拔。 尋丁外艱,遂終於家,足不逾嶺。 海內名流,欽其高節。 袁枚負盛名,遊羅浮,邀與相見,謝不往也。 著五百四峰草堂詩文鈔。 所與交同邑張錦芳、黃丹書,番禺呂堅皆以詩名。 錦芳,字粲夫。 乾隆中進士,官編修。 通說文,喜金石文字。 弟錦麟,字瑞夫。 舉人。 兄弟併為翁方綱所器異。 錦麟以賦「碧天如水雁初飛」句得名,時呼張碧天。 早卒。 錦芳著逃虛閣詩鈔,與欽州馮敏昌、同邑胡亦常稱「嶺南三子」。 丹書,字廷授。 亦以詩受知調元。 貢優行,事親孝,居喪能盡哀。 後舉於鄉。 至都,朝貴爭延之,辭不就。 嘗曰:「貧與富交則損名,賤與貴交則損節。 」晚官教諭,兼工書畫。 著鴻雪齋詩鈔。 堅,字介卿。 歲貢生,窮老不遇。 著遲刪集。 亦常,字同謙。 舉人。 落第南歸,與戴震同舟,至富春江乃別。 舟中手寫震所著書,謀刊之。 多敢瓜果解渴,得胃寒疾,抵家卒。 有賜書樓集。 張士元,字翰宣,震澤人。 工古文辭,師法歸有光。 歲正,陳其集幾上,北面拜之。 又用歸氏評點史記法,上推之左氏,下逮韓、歐,無不合者。 乾隆五十三年舉人,久不第,留京師館董誥第八年。 誥主會試,欲令士元出門下,不能得也。 姚文田督學江南,士元與有舊,戒諸子勿應試。 年老,銓教諭,以耳聵謝不就。 曰:「國家設學校,使師弟子相從講學,豈漫以廩祿拯寒生哉?」乃歸老爛谿之上,撰述自娛。 學者稱鱸江先生。 性澹泊寡交,獨與王芑孫、秦瀛、陳用光以學問相切劘。 姚鼐見其文,亦擬之震川。 卒,年七十。 著嘉樹山房集。 同邑張海珊,字越來;張履,字淵甫:皆舉人。 海珊道光元年鄉試解首,榜發,已前卒。 其論學以宋賢為歸,又恥迂儒寡效,自農田、河渠、兵制、天下形勢所在,及漕糧利弊,悉心究討。 三吳亢旱港涸,一日北風大作,水入,糾眾築堤儲之,歲以有秋。 著小安樂窩集、喪禮問答、火攻秘錄。 履,海珊門人也。 傳海珊之學,尤精三禮。 其議禮之文,皆犁然有當,非徒習訓詁名物者。 官句容訓導。 著積石山房集。 列傳二百七十三 文苑三 張澍 邢澍 莫與儔 子友芝 陸繼輅 從子耀遹 彭績 洪頤煊 兄坤煊 弟震煊 鄧顯鶴 萬希槐 周濟 陳鶴 徐松 沈堯 陳潮 李圖 李兆洛 承培元 宋景昌 繆尚誥 六承如 錢儀吉 從弟泰吉 包世臣 齊彥槐 姚椿 顧廣譽 張鑒 楊鳳苞 施國祁 黃易 瞿中溶 張廷濟 沈濤 陸增祥 董祐誠 方履籛 周儀暐 俞正燮 趙紹祖 汪文台 湯球 潘德輿 吳昆田 張維屏 譚敬昭 彭泰來 梅曾亮 管同 劉開 毛嶽生 湯鵬 張際亮 龔鞏祚 魏源 方東樹 從弟宗誠 蘇惇元 戴鈞衡 魯一同 子蕡 譚瑩 熊景星 黃子高 瑩子宗浚 吳敏樹 楊彞珍 周壽昌 李希聖 斌良 錫縝 李雲麟 何紹基 孫維樸 李瑞清 馮桂芬 王頌蔚 葉昌熾 管禮耕 袁寶璜 李慈銘 陶方琦 譚廷獻 李稷勛 張裕釗 範當世 硃銘盤 楊守敬 吳汝綸 蕭穆 賀濤 劉孚京 林紓 嚴復 辜湯生 張澍,字介侯,武威人。 父應舉,有孝行。 嘉慶四年,澍年十八,成進士。 是科得人最盛,澍選庶吉士,文詞博麗。 散館改知縣,初令玉屏,以病歸。 敘防河勞,選屏山,攝興文,丁父艱。 再起,知永新。 署臨江通判,坐徵解緩,罷官。 開復,補瀘溪,復以憂去。 第35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3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