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與堅,字廷表,太倉人。 幼有奇慧,八歲,酷好唐人詩,錄小本,懷袖中諷誦之。 已而究心經術,遍讀周、秦古書。 性落落,與人交有終始。 順治十六年進士,後舉鴻博,授編修,遷贊善,分修明史及一統志。 寓居委巷,寂寞著書,如窮愁專一之士。 有忍菴集。 吳偉業選「婁東十子」詩,以與堅為冠。 十子者,周肇、許旭、王撰、王攄、王昊、王揆、王忭、王曜升、顧湄也。 肇詩曰東岡集,旭曰秋水集,撰曰三餘集,攄曰蘆中集。 昊,為世貞後,有文藻,下筆如宿構。 康熙十八年,召試,授官正字。 所著曰碩園集。 揆,順治中進士,所著曰芝廛集。 忭曰健菴集,曜升曰東皋集。 湄,字伊人,亦太倉人。 事母以孝聞,父夢麟,長於毛、鄭之學,湄傳其業。 尤工詩,清麗婉約,陳瑚以為過元人。 其詩曰水鄉集。 吳雯,季天章,蒲州人,原籍遼陽。 父允升,任蒲州學政,卒官,遂家焉。 雯少朗悟,記覽甚博,尤長於詩。 遊京師,父執劉體仁、汪琬皆激賞之。 王士禎目為仙才。 嘗與葉方靄同直,誦其警句,方靄下直即趨訪,名大噪。 大學士馮溥出扇索詩,雯大書二絶句答之,其坦率類是。 卒以不遇,不悔也。 試鴻博不中選。 後居母憂,以毀卒。 雯著蓮洋集,詩體峻潔,有其鄉人元好問之風。 據名山記蓮洋村在華嶽下,取以名集。 陶季,寶應人。 初名澂,字季深,以字行,復去其一,稱曰陶季。 負異才,鋒穎踔厲。 遊燕、趙、齊、魯之郊,逾太行,浮湘、沅,所至皆有詩。 士禎刪定其客滇南、閩中諸詩,以高、岑、龍標相況。 先是詔舉鴻博,公卿爭欲薦,季辭不就,以布衣終。 有湖邊草堂集及舟車集。 梅清,字瞿山,宣城人,宋梅堯臣後也。 清英偉豁達,自力於學,以淹雅稱。 順治十一年舉人,試禮部不第。 朝士爭與之交,王士禎、徐元文尤傾倒焉。 詩凡數變,自訂天延閣前後集。 年七十餘,復合編瞿山詩略。 書法仿顏真卿、楊凝式。 畫尤盤薄多奇氣。 嘗作黃山圖,極煙雲變幻之勝,為當時所重。 同族有梅庚者,生後於清。 善八分書,亦工詩畫,與清齊名。 庚,字耦長。 少孤,承其祖鼎祚、父朗中之傳,益昌大之。 施閏章見其詩,引為忘年交。 康熙二十年舉人,為硃彞尊所得士。 性狷介,客遊京師,不妄投一刺。 士禎主禮闈,庚復被黜,士禎贈詩引為恨也。 後知泰順縣,有惠政,民德之。 馮景,字山公,錢塘人。 國子監生。 善屬文,千言立就。 康熙時遊京師,侍郎項景襄、金鼐皆遣子弟從受學。 會營宮室,求楠木樑不得,有請以他木易國子監彞倫堂梁者。 景上書尚書魏象樞,極陳不可,事得寢。 由是馮太學生之名盛傳京師。 大學士索額圖召欲見之,謝不往。 歸館淮安邱象隨家垂十年。 宋犖撫江蘇,禮致幕府,或納金求為緩頰,峻卻之,人益欽其品。 景篤師友風義,與仁和汪煜、湯右曾交最篤。 二人為給事中,多所論列,亦由景數責善有以激厲之也。 王士禎轉左都禦史,景以受知士禎,冀其大有匡濟,為書諷之。 景雖布衣,不求仕進,而未嘗忘當世之務。 在淮安時,有水患,湯斌奉詔北上,作書陳災狀及所以致患之由,斌見書嗟賞,又嘗稱其文為不朽。 其著述多佚,今存者解舂集。 邵長蘅,字子湘,武進人。 十歲補諸生,因事除名,旋入太學。 工詩,尤致力古文辭,陶鍊雅正。 與景同客犖幕,長蘅亦觥觥持古義,無所貶損,時論賢之。 著有青門稿。 姜宸英,字西溟,慈谿人,明太常卿應麟曾孫。 父晉珪,諸生,以孝聞。 宸英績學工文辭,閎博雅健。 屢躓於有司,而名達禁中。 聖祖目宸英及硃彞尊、嚴繩孫為海內三布衣。 侍讀學士葉方靄薦應鴻博,後期而罷。 方藹總裁明史,又薦充纂修,食七品俸,分撰刑法志。 極言明詔獄,廷杖,立枷,東、西廠之害,辭甚愷至。 尚書徐乾學領一統志事,設局洞庭東山,疏請宸英偕行。 久之,舉順天鄉試。 三十六年,成進士。 廷對李蟠第一,嚴虞惇第二,帝識宸英手書,親拔置第三人及第,授編修,年七十矣。 明年,副蟠典試順天,蟠被劾遣戍,宸英亦連坐。 事未白,卒獄中。 宸英性孝友。 與人交,坦夷而不阿。 祭酒翁叔元劾湯斌偽學,遽移書責之。 著湛園集、葦間集。 書法得鍾、王遺意,世頗重之。 虞惇,字贊成,常熟人。 幼能背誦九經、三史。 既官翰林,館閣文字多出其手。 科場獄興,虞惇諸子是科獲雋,考官蟠、宸英皆其同年友。 用是罣吏議鎸級,閒居數年。 起大理寺寺副,平反內務府殺人移獄被誣者,累遷太仆寺少卿,卒官。 著有讀詩質疑。 江南人刻其文曰嚴太仆集,以繼明歸太仆雲。 黃虞稷,字俞邰,上元人,本籍晉江。 七歲能詩。 以諸生舉鴻博,遭母喪,不與試。 左都禦史徐元文薦修明史,又修一統志,皆與宸英同。 家富藏書。 著千頃堂書目,為明史藝文志所本。 性德,納喇氏,初名成德,以避皇太子允礽嫌名改,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明珠子也。 性德事親孝,侍疾衣不解帶,顏色黧黑,疾愈乃復。 數歲即習騎射,稍長工文翰。 康熙十四年成進士,年十六。 聖祖以其世家子,授三等侍衛,再遷至一等。 令賦乾清門應制詩,譯禦製松賦,皆稱旨。 俄疾作,上將出塞避暑,遣中官將禦醫視疾,命以疾增減告。 遽卒,年止三十一。 嘗奉使塞外有所宣撫,卒後,受撫諸部款塞。 上自行在遣中官祭告,其眷睞如是。 性德鄉試出徐乾學門。 與從揅討學術,嘗裒刻宋、元人說經諸書,書為之序,以自撰禮記陳氏集說補正附焉,合為通志堂經解。 性德善詩,尤長倚聲。 遍涉南唐、北宋諸家,窮極要眇。 所著飲水、側帽二集、清新秀雋,自然超逸。 嘗讀趙松雪自寫照詩有感,即繪小像,仿其衣冠。 坐客期許過當,弗應也。 乾學謂之曰:「爾何似王逸少!」則大喜。 好賓禮士大夫,與嚴繩孫、顧貞觀、陳維崧、姜宸英諸人遊。 貞觀友吳江吳兆騫坐科場獄戍寧古塔,賦金縷曲二篇寄焉,性德讀之嘆曰:「山陽思舊,都尉河梁,並此而三矣!」貞觀因力請為兆騫謀,得釋還,士尤稱之。 貞觀,字梁汾,無錫人。 康熙十一年舉人,官內閣中書。 工詩,自定集僅五言三十餘篇,清微婉篤,上睎韋、柳;而世特傳其詞,與維崧及硃彞尊稱詞家三絶。 清世工詞者,往往以詩文兼擅,獨性德為專長,仁和譚獻嘗謂為詞人之詞。 性德後,又得項鴻祚、蔣春霖三家鼎立。 鴻祚,字蓮生,錢塘人。 道光十二年舉人。 善詞,上溯溫、韋,下逮周密、吳文英。 擷精棄滓,以自名其家。 屢應禮部試不第。 卒,年三十八。 自序憶雲詞,有曰:「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學者誦而悲之。 春霖,字鹿潭,江陰人,寄籍大興。 鹹豐中,官東台場鹽大使。 工詞。 時方亂離,傍徨沉鬱,高者直逼姜夔。 困於卑官,孤介忤時,益侘傺。 舟經吳江,一夕暴卒。 春霖慕性德飲水、鴻祚憶雲,自署水雲樓,即以名其詞。 宗室文昭,字子晉,饒餘親王阿巴泰曾孫,鎮國公百綬子。 辭爵讀書,從王士禎遊。 工詩,才名藉甚。 王式丹稱其詩以鮑、謝為胚胎,而又兼綜眾有,擷百家之精華,其味在酸鹹之外。 著有薌嬰居士集、紫幢詩鈔。 又宗室以詩名者,藴端,初名嶽端,字正子,號紅蘭主人,多羅安郡王嶽樂子。 封貝子。 有玉池生稿。 博爾都,字問亭,號東皋漁父,恪僖公拔都海子,藴端從弟。 封輔國將軍。 有問亭詩集。 永忠,字良輔,又字臞仙,多羅貝勒弘明子。 輔國將軍。 有延芬室集。 詩體秀逸,書法遒勁,頗有晉人風味。 常不衫不履,散步市衢。 遇奇書異籍,必買之歸,雖典衣絶食不顧也。 書諴,字實之,號樗仙,鄭獻親王濟爾哈朗六世孫,輔國將軍長恆子。 奉國將軍。 有靜虛堂集。 性慷慨,不欲嬰世俗情。 年四十,即託疾去官。 邸有餘隙地,盡種蔬果,手執畚鎛,從事習勞以為樂。 永諲,字嵩山,康修親王崇安子。 鎮國將軍。 詩宗盛唐,書法趙文敏。 晚年獨居一室,不與人接。 詩多散佚。 第34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3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