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燮,字起呂。 時年十三,生母陶撫以成立。 稍長,事母甚孝,凝重有器識。 飭廟庭,修禮樂,諸廢悉舉。 累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康熙六年,卒。 子毓圻襲。 毓圻,字鐘在。 方幼,年十一,朝京師。 聖祖召見瀛台,禮度如成人,奏對稱旨。 越二年,上幸學,召毓圻陪祀,太皇太後召入見,賜坐,問家世,具以對,賜茶及克食。 辭出,命內臣送至宮門外,傳諭從官善輔翼之。 上禦殿,毓圻從諸大臣朝參,及退,命自禦道行,逡巡辭,上敦諭之,乃趨出。 加太子少師。 二十三年,上東巡,釋奠孔子廟,留曲柄黃蓋。 謁林,周覽遺蹟,每事問,毓圻謹以對。 因請擴林地,置守衛,除租賦,設百戶,官秩視衛守備,皆許之。 毓圻輯幸魯盛典以進,復奏請重修孔子廟,白巡撫及河道總督,免縣人河工應役。 雍正元年,世宗命追封先聖五代王爵。 十月,毓圻詣闕謝,疾作,上命醫診視,賜參餌。 十一月,卒於京師,上遣內大臣奠茶酒。 喪歸,命皇三子及莊親王允祿臨奠,行人護行,賜葬,謚恭慤。 毓圻工書,愛蘭,自號曰蘭堂。 子傳鐸襲。 傳鐸,字振路。 康熙間賜二品冠服,襲爵後一年,世宗幸學,召傳鐸陪祀。 傳鐸老,病足,命其子繼溥代行禮。 六月,孔子廟災,傳鐸用明弘治間故事,率族人素服三日哭,疏引咎,上遣侍郎王景曾祭告。 並傳旨慰問。 尋發帑重建,命侍郎留保會巡撫嶽濬、前巡撫陳世倌庀工役,而以傳鐸董其事。 詔詢傳鐸,有當增設者言無隱。 因請增設樂器庫直房,上許之。 八年,廟成。 九年,上命修孔林,仍與世倌監理,疾作乞休,上允之。 子繼濩前卒,命以孫廣棨襲。 十年,孔林工竟,復開館輯闕裡盛典。 十三年,卒,賜祭葬。 傳鐸工詩詞,有集。 廣棨,字京立。 雍正初,授二品冠服,襲爵。 以孔林工竟,率族人詣闕謝。 上禦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召入對,命坐賜茶,諭曰:「汝為先聖後,當存聖賢心,行聖賢事,秉禮守義,以驕奢為戒。 汝年方少,尤宜勤學讀書,敦品勵行,與汝族人相勸戒,相砥礪,為端人正士。 」廣棨頓首謝。 賜松花江石硯及錦幣,賜宴,遣歸。 十三年,世宗崩,入臨。 高宗復召入對,以覃恩贈父繼濩如其爵。 乾隆三年,上幸學,召廣棨陪祀。 獻親耕耤田頌、視學大禮慶成賦。 四年,朝京師,祝上萬壽。 會舉經筵,令侍班,因奏請著為令。 六年,疏劾曲阜知縣毓琚不職,毓琚亦訐廣棨居鄉不法,下巡撫按治,上原廣棨而譴毓琚。 八年,卒。 子昭煥襲。 昭煥,字顯明,十三年正月,上東巡,釋奠孔子廟,禦詩禮堂。 昭煥方幼,命其族人舉人繼汾等進講。 是日並謁林,還,復留曲柄黃蓋。 賜昭煥宴,賚書籍、文綺、貂幣,官繼汾中書,族人有官者皆進秩。 親制孔子廟碑,勒石大成門外。 二十一年,昭煥疏言:「皇莊戶丁蒙恩免役,歷來地方官額外雜派,每事調劑非易,請酌留五十戶,餘改歸民籍,交地方官編審應役。 」上諭曰:「昭煥疏言皇莊,此必沿前代舊習,然亦止應稱官莊。 子不雲乎:‘甚矣由之行詐,無臣而為有臣。 ’昭煥可謂不能讀其祖書矣。 此時丁銀已停徵,地方官安得更令百姓應役?且取役何事?若為朕東巡修道,則皆發帑僱役,初未累百姓。 朕展謁先師,衍聖公督令廟戶除道清產,理所應爾,豈當轉庇廟戶,並發帑僱役亦不肯應耶?」下吏議,當奪爵,上命寬之。 以昭煥年少,歸咎繼汾及其兄繼涑,皆譴黜。 三月,上東巡,釋奠孔子廟,謁林。 二十二年,上奉皇太後東巡釋奠。 三十六年,復東巡釋奠。 既還京師,出內府所藏周銅器木鼎、亞尊、犧尊、伯彞、冊卣、蟠夔敦、寶簠、夔鳳豆、饕餮甗、四足鬲,凡十事,置廟庭。 四十一年,兩金川平。 三月,復奉皇太後東巡釋奠,告成功。 次日,謁林。 四十八年,昭煥卒,子憲培襲。 憲培,字養元。 乾隆五十九年,卒。 子慶鎔襲。 慶鎔,字陶甫。 道光二十一年,卒。 子繁灝襲。 繁灝,字文淵。 同治二年,卒,謚端恪。 子祥珂襲。 祥珂,字覲堂。 光緒三年,卒,謚莊慤。 子令貽襲。 令貽,字穀孫。 國變後,襲爵,奉祀如故。 當唐末五季,以文宣公兼曲阜令。 宋用孔氏支子,明至清初因之。 自毓琚與廣棨互訐坐罷官,廷議以衍聖公咨送易涉私,孔氏子領鄉縣,所隷皆親屬,審斷亦未能悉公,擬更前例。 禦史衛廷璞疏言宜仍舊貫,鴻臚寺卿林令旭又請以衢州孔氏子孫為曲阜知縣,下廷臣議,用廷璞言,仍令衍聖公咨送,巡撫考試題補。 後十餘年,巡撫白鍾山奏請改題缺。 上諭曰:「闕裡毓聖之鄉,唐、宋以來,率以聖裔領縣事。 大宗主鬯,爵列上公。 而知縣以民事為職,奉法令,則以裁製傷恩;厚族黨,則以偏私廢事;非古易地而官之道,當如鍾山議。 仍別設世襲六品官,選孔氏子充補。 」 明制,五經博士,孔氏南宗一,奉衢州孔子廟祀;北宗一人,奉述聖祀。 顏氏復聖後,曾氏宗聖後,孟氏亞聖後,仲氏子路後,各一人。 道州周氏元公後,江寧、嵩縣程氏皆正公後,洛陽邵氏康節後,建安、婺源硃氏皆文公後,各一人。 清因之。 又增設鹹陽姬氏文王後,曲阜東野氏周公後,濟寧閔氏子騫後,濬縣端木氏子貢後,常熟言氏子遊後,钜野卜氏子夏後,蕭縣顓孫氏子張後,菏澤、肥城兩冉氏伯牛、仲弓後,肥城有氏有子後,鄒平伏氏伏生後,孟縣韓氏文公後,郿縣張氏明公後,各一人。 而程氏改純公後一人。 又崇關侯祀事,亦錄其後,洛陽、解州、江陵各一人。 明史衍聖公附儒林傳後,今仿其例,並五經博士有增設者亦附焉。 列傳二百七十一 文苑一 魏禧 兄際瑞 弟禮 禮子世效 世儼 李騰蛟 邱維屏 曾燦 林時益 梁份 侯方域 王猷定 陳宏緒 徐士溥 歐陽斌元 申涵光 張蓋 殷嶽 吳嘉紀 徐波 錢謙益 龔鼎孳 吳偉業 曹溶 宋琬 嚴沆 施閏章 高詠 鄧漢儀 王士祿 弟士祜 田雯 曹貞吉 顏光敏 王蘋 張篤慶 徐夜 陳恭尹 屈大均 梁佩蘭 程可則 方殿元 吳文煒 王隼 馮班 宗元鼎 劉體仁 吳殳 胡承諾 賀貽孫唐甄 阿什垣 劉淇 金德純 傅澤洪 汪琬 計東 吳兆騫 顧我錡 彭孫遹 硃彞尊 李良年 謤吉璁 尤侗 秦松齡 曹禾 李泰來 陳維崧 吳綺 徐釚 潘耒 倪燦 嚴繩孫 徐嘉炎 方象瑛 萬斯同 錢名世 劉獻廷 邵遠平 吳任臣 周春 陳鱣 喬萊 汪楫 汪懋麟 陸葇 兄子奎勛 龐塏 邊連寶 陸圻 丁澎 柴紹炳 毛先舒 孫治 張丹 吳百朋 沈謙 虞黃昊 孫枝蔚 李念慈 丁煒 林侗 林佶 黃任 鄭方坤 黃與堅 王昊 顧湄 吳雯 陶季 梅清 梅庚 馮景 邵長蘅 姜宸英 嚴虞惇 黃虞稷 性德 顧貞觀 項鴻祚 蔣春霖 文昭 藴端 博爾都 永忠 書誠 永諲 裕瑞 趙執信 葉燮 馮廷櫆 黃儀 鄭元慶 查慎行 弟嗣瑮 查升 史申義 周起渭 張元臣 潘淳 顧陳垿 何焯 陳景雲 景雲子黃中 戴名世 清代學術,超漢越宋。 論者至欲特立「清學」之名,而文學並重,亦足於漢、唐、宋、明以外別樹一宗,嗚呼盛已!明末文衰甚矣!清運既興,文氣亦隨之而一振。 謙益歸命,以詩文雄於時,足負起衰之責;而魏、侯、申、吳,山林遺逸,隱與推移,亦開風氣之先。 康、乾盛治,文教大昌。 聖主賢臣,莫不以提倡文化為己任。 師儒崛起,尤盛一時。 自王、硃以及方、惲,各擅其勝。 文運盛衰,實通世運。 此當舉其全體,若必執一人一地言之,轉失之隘,豈定論哉?道、鹹多故,文體日變。 龔、魏之徒,乘時立說。 同治中興,文風又起。 曾國籓立言有體,濟以德功,實集其大成。 光、宣以後,支離龐雜,不足言文久矣。 茲為文苑傳,但取詩文有各能自成家者,匯為一編,以著有清一代文學之盛。 派別異同,皆置勿論。 其已見大臣及儒林各傳者,則不復著焉。 魏禧,字冰叔,寧都人。 父兆鳳,諸生。 明亡,號哭不食,翦發為頭陀,隱居翠微峰。 是冬,筮離之乾,遂名其堂為易堂。 旋卒。 第33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3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