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平把丟印事情一說,大眾一聽,也痴獃目瞪了。 徐良說:「大概賊人去還未遠,總是找去為是。 」蔣平說:「不行,她這二次來誰也沒在後面追着她,誰知她準往哪裡去了?無影無形的,有一個準方向也好辦哪。 」徐良說:「何不問問刺客?他必然知曉。 」蔣平說:「這個刺客,你認得他是誰?據我想他必是團城子裡的人。 」徐良說:「不是,這人我不認得。 」馮淵說:「此人我倒認得。 」蔣平說:「他叫什麼名字?」馮淵說:「我不知他叫什麼名字。 我從糕餅鋪拿住白菊花,扛至樹林,我一更換衣冠,就是他給我一飛蝗石,唸了一聲無量佛,把白菊花救走了,我把熏香盒子可也丟了。 還有一個老道,與他在一處,還怕他也來了哪。 」蔣平復又派人,前後巡查。 又問紀小泉說:「朋友你貴姓?」紀小泉說:“不必問我姓名,行刺盜印,全是我一個人。 也不用你們三推六問,我敢作敢當,愛殺愛剮,任聽其便!」 此時包公里面傳出話來,要見展蔣二位護衛。 二人進去,面見相爺請罪,說把印信丟失。 包公聞聽一驚,相爺問:「這刺客現在哪裡?」蔣平說:「現在外面。 」包公吩咐一聲,將他帶來。 蔣平出去,把刺客往內一帶,搭將過來。 紀小泉右腿己折,在包公前也不能跪下,就在地下歪着一坐,可是捆着二臂。 包公在燈光之下一看,這個人長的眉清目秀,隨問道:「小偷兒,本閣有什麼不到之處?為何前來盜我印信?」紀小泉說:「包丞相不必細問,我速求一死!」包公說:「你就是求死,也得把印信招將出來。 」紀小泉說:「我把印信盜在手內,一時慌忙我扔在牆外去了。 」包公說:「本閣這裡焉容鬼混!」吩咐看夾棍,外面差役進來,將賊人夾起來,用十分刑,蔣平一看紀小泉一語不發,氣絶身死。 這一死,要問印信的下落更難。 且看下回分解。 第一 ○一回 包公開封府內丟相印 徐良五平村外見山王 且說相爺見刺客死去,吩咐用涼水噴醒,仍然不招,相爺只得退堂,吩咐護衛細細拷問。 蔣爺遂到校尉所,連用幾次的非刑,紀小泉這才受不起了,自己暗叫:玉仙事到如今,我可顧不得你了,想罷說:「老爺們在上,事到如今,我不能不招了。 石龍溝劫奪囚車,實是東方亮的妹子。 楓揪門外要劫法場,也是東方亮的妹子,不料在城內剮了東方亮。 如今行刺盜印,也是他的妹子前來,叫我給她巡風,不料我被捉拿,她就拿印逃命去了。 」蔣爺問:「她奔什麼所在?」紀小泉不肯把她上黑虎觀的事情說出來,就說:「她拿着這印信,奔朝天嶺去了。 」蔣爺說:「此話當真?」紀小泉說:「我要不招,你就把我打死,我也是不招;我既是招了,若有半字虛言,情甘認個剮罪。 」蔣爺吩咐,把他釘肘收監。 開封府內大家議論紀小泉說的話,實與不實。 馮淵言道:「我那日晚間,聽他議論此話不虛,還有朝天嶺那人姓王。 ”徐良說:「他叫王玉,外號叫金弓小二郎。 」馮淵說:「對了,他們商議在商水縣劫囚車,準是沒上商水縣去,在石龍溝劫的,石龍溝沒劫着真的,他們才入都劫法場,入都又沒劫着,才生出這個主意來了。 」蔣爺說:「只有明天,回稟相爺,去幾個能人,探探朝天嶺去便了。 」劉士傑與邢如龍、邢如虎三個人過來說:「請問四大人,朝天嶺去過沒去過?」蔣爺說:「沒去過,你們三人可曾去過?」全回說:「沒到過那裡,就是聽人家說過。 」遂向蔣爺說:「外面有十里的水面,通着馬尾江,南北有兩個島,一個叫連雲島,一個叫銀漢島,有個寨叫中平寨,水內有水輪子,有個滾龍擋,下面都有刀,這個擋不分日夜的亂轉。 上山四十里的山路,上邊才是山寨。 」馮爺說:「任是什麼人也不用打算進去,這朝天嶺非得有會水的,有慣走山路的才行,這個山路最險,外人不用打算進去。 」蔣爺一聽說:「這還了得,這樣說起來,非我去不行。 」正談論間,包公上朝,話不絮煩。 相爺早朝已畢,回至相府。 展爺與蔣爺進去,稟明了紀小泉所招的言語。 相爺就派他們,至朝天嶺探聽信息。 蔣、展二位出來,議論派什麼人看家,可巧二義士韓彰從外面進來。 大家見禮已畢,韓二爺先就打聽開封府有什麼事情沒有。 蔣爺就把丟冠袍帶履,拿白菊花,冠袍帶履可是請回來了,拿白菊花,至今未獲,咋晚又丟印一節詳情,說了一遍。 韓彰一聽此言,也是一怔。 南俠、蔣爺只得帶著他進去參見包公,然後出來。 蔣爺與南俠議論,叫韓二爺看家,南俠又怕韓二爺一個人勢孤,又把邢家弟兄留下,說:「你們務必留神看守相府才好。 」三個人點頭遵命。 蔣爺又叫徐良過來,說:「朝天嶺既然是山路,又最險,你先去把你父親請出來,要論走山路,誰也不似他能走。 」徐良說:「我去把我父親請來,咱們在哪裡相會?」蔣爺說:“你先走,我們後走。 你們爺兒兩個,到潼關打聽,我們過去了,你們就往前面追趕。 我們要是未到,你們爺兒兩個人就在那裡等着,咱們一路前往。 」 徐良拿了自己應用的東西,帶上盤費,辭別了大家,出離了開封府,走出了西門,奔山西大路,在路上曉行夜住,一路無話。 第17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續小五義》
第1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