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這兩個奔藏珍樓的到底是誰?儒守府管轄,有一座朝天嶺,山上有五個寨主,一個叫王紀先,一個叫王紀祖,三寨主叫金弓小二郎王玉。 山下有個梅花溝,內中有個金家店,兩個店東,一個叫金永福,一個叫金永祿,就是山中四寨主、五寨主。 這朝天嶺山路最險,前面是十里地的水,通着馬尾江,到山口左右,有兩座島,一座叫連雲島,一座叫銀漢島,當中有個中平寨。 這中平寨前,在兩個島口當中,隔着一段竹門,竹門之前,水內有滾龍擋,上面有刀,有水輪子,無論多大識水性的人,也過不了這滾龍擋。 過了竹門,有個三孔橋,內有三張卷網。 這梅花溝,就在連雲島下面,靠着中平寨的水面,南岸就是金家店,皆因為這日,金永福、金永祿正在店中,接着王爺的書信,過水面與山中送信,見了王紀先、王紀祖、金弓小二郎王玉,投了王爺的書信。 可巧頭一天,有團城子伏地君王東方亮派了兩個人去,一個叫赫連齊,一個叫赫連方,兩個人送東方亮的請帖。 山上三個寨主,都沒見到,只見了金永福、金永祿。 今日金家弟兄一見王紀先就提說:「昨日晚間,東方亮派人到了我們店中,與我們留下了一個請帖。 我們店中待承了他們的酒飯,今日早晨辭別去了。 」翠麒麟王紀祖問說:「大哥,我聽說團城子東方亮家中有一口魚腸劍,從列國專諸刺王僚的時節直到如今,復又出現,可稱是無價之玉。 大哥可見過此物?」王紀先說:「只是耳聞,我最怕那宗東西出世,我有一身寶鎧,尋常刀劍一概不怕,所懼者就是魚腸劍。 」王紀祖問:「東方亮下請帖,五月十五這天,哥哥打算去與不去?」王紀先說:「我們與他素無往來,他也不是名聲遠震的人物,誰與他前去助威?」王紀祖說:「既然不去,又與他沒有交情,幾時若是得便,到他那裡,把他魚腸劍盜來,我們大家一觀,一則大家瞧看瞧看,二則亦免大哥憂慮此物日後為患。 」王玉說:「這有何難?待小弟去走上一趟,除非我去,別的人還不行哪。 」王紀祖問:「怎麼非你去不行?」王玉說:「這東方亮家內,有個藏珍樓,這藏珍樓不易進去,非得能人去不可,倘若不行的到那裡,不但不能把劍得來,還怕有害於己。 」王紀祖說:「待等得便之時,王兄弟就辛苦一趟。 」金永福在旁言道:「三哥方纔所說這魚腸劍,我弟兄二人情甘願意往團城子去走上一趟如何?」王玉說:「二位賢弟,不是劣兄小看你們,你們二位,雖然高來高去,要盜人家無價之寶,只怕畫虎不成反類犬。 你們不想一想,既是祖傳之物,必要收藏一個嚴密的所在,不能就在明處放著。 再說他那裡人多,你們二位,又沒有什麼格外的秀氣,豈不是班門弄斧。 」金永祿一聽,微微冷笑說:「既然這樣,非你去不可。 」王玉說:「你們二位,如要不信我的言語,就辛苦一趟。 要能夠真把魚腸劍盜來,我從山上一步一個頭,給你們磕到梅花溝去。 」王紀先攔道:「你們千萬不可這樣。 」金永福、金永祿也就不往下再說。 當日晚間出山,回到梅花溝,二人這口悶氣不出,商量着要上南陽府。 金永祿說:「哥哥願意去不願意去?你要不願去,我就一人前去了。 」金永福說:「焉有不願意去的道理?倘若我們把魚腸劍盜來,非叫三哥給我們磕頭不行。 他實在是眼空四海,目中無人。 」二人商量妥當,次日換了衣服,帶些盤費,提了夜行衣靠的包袱,由梅花溝金家店起身,一路無話,也是住在五里新街。 晚間換好夜行衣靠,背插單刀,奔團城子而來。 進團城子頭一個是金永福,第二個掉翻板內的就是金永祿。 二人問明白了更夫,到了藏珍樓院內一看,這樓的形象,極其高大,當中挖出來的旋門,與廟門一樣,有兩個門環,紅門上起金釘,兩扇門當中,約有二指寬的門縫。 上面嵌出來三個大銅字,是「藏珍樓”。 在銅字上邊。 有一條金龍,張牙舞爪,垂着兩根龍鬚,有如通條粗細,越往下越尖,這龍鬚垂到與門的上檻高低不差往來。 二人一齊要上七層台階,不料就踩在翻板之上,噗咚一聲,墜落下去。 幸而好不大深,二人打算要往上躥,上邊翻板復又蓋好,裡面是黑洞洞的,伸手不見掌。 二人往下一墜,就聽嘩啷嘩啷,銅鈴一陣亂響,工夫不多,只聽上邊一陣亂嚷,把翻板一掀,十數把長撓鈎,往下一伸,先把金永福搭住,後把金永祿搭住,拉將上來,俱都捆上二臂,從背後給他們把刀抽出去,推推擁擁往外就走,一直奔了更房兒。 許多打更的說:“告訴咱們大太爺去。 」 更夫與東方亮送信暫且不表, 且說徐良直到前面,看有明三暗九一座大廳,就大廳後面躥將上去,躍過房脊,到了前坡,扒住連檐瓦口,往下探身軀一看,就見伏地君王東方亮員外在當中落座,足下是薄底靴子,身上箭袖袍、獅蠻帶。 面如油粉,兩道寶劍眉,一雙大三角眼,獅鼻闊口,一部花白鬍鬚遮滿前胸,可是黑多白少。 上首就是他的兄弟,紫緞的扎花壯巾,紫緞子箭袖袍,身高九尺,膀闊三停,紫微微一張臉面,劍眉圓目,直鼻闊口,一部黑髯,這就是紫面天王東方清。 內中還坐著六個人,一個個穿紅掛綠,長短不等,全都是凶眉惡眼,臉上怪肉橫生,俱部不是良善之輩。 第10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續小五義》
第1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