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瑩,字椒雲,漢陽人。 道光十九年舉人,官國子監學正。 始學考據,雜載於書冊之眉,旁求秘本鈎校,硃墨並下,達旦不休。 其治輿地,以尺紙圖一行省所隷之地,墨圍界畫,僅若牛毛。 晨起指誦曰:「此某縣也,於漢為某縣;此某府某州也,於漢為某郡國。 」凡三四日而熟一紙,易他行省亦如之。 久之疾作,不良食飲。 自以所業者繁雜無當於心,乃發憤嘆曰:「凡吾之所為學者何為也哉!舍孝弟取與之不講,而旁鶩瑣瑣,不亦傎乎!」於是取濂、洛以下切己之說,以意時其離合而反覆之。 嘗語曾國籓曰:「君子之學務本,專而已。 吾與子敝精神於讎校,費日力於文辭,僥倖於身後不知誰何者之譽。 自今以往,可一切罷棄,各敦內行。 沒齒無聞,誓不復悔。 」卒,年三十一。 病中為日記一編,痛自繩檢,遺令處分無憾。 國籓嘗稱其「湛深而惇厚,非其視不視,非其聽不聽,內志外體一准於法,而所以擴充官骸之用,又將推極知識,博綜百氏,以求竟乎其量」。 世以為知言。 硃子所編孟子要略,自來志藝文者皆不著於錄。 傳瑩始於金仁山孟子集注考證內搜出之,復還其舊。 劉熙載,字融齋,興化人。 十歲喪父,哭踴如禮。 道光二十四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 鹹豐二年,命直上書房。 與大學士倭仁以操尚相友重,論學則有異同。 倭仁宗程、硃,熙載則兼取陸、王,以慎獨主敬為宗,而不喜學蔀通辨以下掊擊已甚之談。 文宗嘗問所養,對以閉戶讀書。 禦書「性靜情逸」四大字賜之。 以病乞假,巡撫胡林翼特疏薦。 同治三年,徵為國子監司業,遷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 督學廣東,作懲忿、窒慾、遷善、改過四箴訓士,謂士學聖賢,當先從事於此。 所至蕭然如寒素,未滿任乞歸,襆被篋書而已。 熙載治經,無漢、宋門戶之見。 其論格物,兼取鄭義。 論毛詩古韻,不廢吳棫葉音。 讀爾雅釋詁至「卬、吾、台、予」,以為四字能攝一切之音。 以推開齊合撮,無不如矢貫的。 又論六書中較難知者莫如諧聲,疊韻雙聲,皆諧聲也。 許叔重時雖未有疊韻雙聲之名,然河、可疊韻也;江、工雙聲也。 孫炎以下切音,下一字為韻,取疊韻,上一字為母,取雙聲,蓋開自許氏。 又作天元正負歌,以明加減乘除相消開方諸法。 生平於六經子史及仙釋家言靡不通曉,而一以躬行為重。 嘗戒學者曰:「真博必約,真約必博。 」又曰:「才出於學,器出於養。 」又曰:「學必盡人道而已。 士人所處無論窮達,當以正人心、維世道為己任,不可自待菲薄。 」平居嘗以「志士不忘在溝壑」、「遯世不見知而不悔」二語自勵。 自少至老,未嘗作一妄語。 表裡渾然,夷險一節。 主講上海龍門書院十四年,以正學教弟子,有胡安定風。 著持志塾言二卷,篤近切實,足為學者法程。 光緒七年,卒,年六十九。 又有藝概六卷,四音定切四卷,說文雙聲二卷,說文疊韻二卷,昨非集四卷。 硃次琦,字九江,南海人。 道光二十七年進士,分發山西,攝襄陵縣事,引疾歸。 次琦生平論學,平實敦大。 嘗論:「漢之學,鄭康成集之;宋之學,硃子集之。 硃子又即漢學而精之者也。 宋末以來,殺身成仁之士,遠軼前古,皆硃子力也。 然而攻之者互起,有明姚江之學,以致良知為宗,則攻硃子以格物;乾隆中葉至於今日,天下之學,以考據為宗,則攻硃子以空疏。 一硃子也,攻之者又矛盾。 烏乎!古之言異學也,畔之於道外,而孔子之道隱;今之言漢學、宋學者咻之於道中,而孔子之道歧。 果其修行讀書蘄之於古之實學,無漢學,無宋學也。 」凡示生徒修行之實四:曰敦行孝弟,曰崇尚氣節,曰變化氣質,曰檢攝威儀;讀書之實五:曰經學,曰史學,曰掌故之學,曰性理之學,曰詞章之學。 一時鹹推為人倫師表雲。 官襄陵時,縣有平水,與臨汾縣分溉田畝,居民爭利構獄,數年不決。 次琦至,博詢訟端,則豪強壟斷居奇,有有水無地者,有有地無水者。 有地無水者,向無買水券,予之地,弗予之水;有水無地者,向有買水券,雖無地得以市利。 於是定以地隨糧,以水隨地之制。 又會臨汾縣知縣躬親履畝,兩邑田相若,稅相直也。 乃定平水為四十分,縣各取其半。 復於境內設四綱維持之:曰水則,曰用人,曰行水,曰陡門。 實行水田三萬四百畝有奇,邑人立碑頌之。 繫囚趙三不夌,劇盜也,越獄逃。 次琦未抵任,先出重貲購知其所適。 亟假郡捕,前半夕疾馳百二十里,至曲沃郭南以俟。 盜眾方飲酒家,役前持之,忽樓上下百炬齊明,則赫然襄陵縣鐙也,乃伏地就縛。 比縣人迎新尹,尹已尺組系原賊入矣,遠近以為神。 每行縣,所至拊循姁姁,老稚迎笑。 有遮訴者,索木椅在道與決,能引服則已,恆終日不笞一人。 其他頒讀書日程,創保甲,追社倉二萬石,禁火葬,罪同姓婚,除狼患,卓卓多異政。 在任百九十日,民俗大化。 先是南方盜起,北至揚州。 次琦猶在襄陵,謂宜綢繆全晉,聯絡關、隴,為三難、五易、十可守、八可征之策,大吏不能用。 居家時稱說浦江鄭氏、江州陳氏諸義門,及朝廷捐產準旌之例。 由是宗人捐產贍族,合金數萬。 次琦呈請立案,為變通範氏義莊章程,設完課、祀先、養老、勸學、矜恤孤寡諸條,刊石世守之。 同治元年,與同邑徐台英奉旨起用,次琦竟不出。 光緒七年,賞五品卿銜,逾數月卒。 著有國朝名臣言行錄、五史實徵錄、晉乘、國朝逸民傳、性學源流、蒙古聞見等書。 疾革,盡焚之,僅存手輯硃氏傳芳集五卷,撰定南海九江硃氏家譜十二卷,大雅堂詩集一卷,燔餘集一卷,橐中集一卷。 成孺,原名蓉鏡,字芙卿,寶應人。 附生。 性至孝,父歿,三日哭,氣絶而復屬者再。 授經養母,歲歉,粗糲或弗繼,母所禦必精鑿。 事母垂六十年,起居飲食之節,有禮經所未嘗言,而以積誠通之者。 早邃經學,旁及象緯、輿地、聲韻、字詁,靡不貫徹。 於金石審定尤精確。 久之,寢饋儒先諸書,益有所得。 取紫陽日用自警詩,以「味真腴」顏其居,自號曰心巢。 孺於漢、宋兩家,實事求是,不為門戶之見。 嘗曰:「為己,則治宋學真儒也,治漢學亦真儒;為人,則治漢學偽儒也,治宋學亦偽儒。 」又曰:「義理,論語所謂識大是也:考證,識小是也:莫不有聖人之道焉。 事父事君,識大也;多識鳥獸草木之名,識小也:皆詩教所不廢,然不可無本末輕重之差。 」湖南學政硃逌然延主校經堂,孺立學程,設「博文」、「約禮」兩齋,湘中士大夫爭自興於學。 著有禹貢班義述三卷,據地誌解禹貢,於今、古文之同異及鄭注與班偶殊者,一一辨證。 即有不合,亦不曲護其非。 尚書歷譜二卷,以殷歷校殷、周歷校周,從違以經為斷。 又考太初曆即三統,為太初曆譜一卷,春秋日南至譜一卷。 又有切韻表五卷,二百有六表,分二呼而經以四等,緯以三十六母,審辨音聲,不容出入。 晚年著述,一以硃子為宗。 所編我師錄、困勉記、必自錄、庸德錄、東山政教錄,又有國朝學案備忘錄一卷,國朝師儒論略一卷,經義駢枝四卷,五經算術二卷,步算釋例六卷,文錄九卷。 邵懿辰,字位西,仁和人。 性峭直,能文章,以名節自厲。 於近儒尤慕方苞、李光地之學。 道光十一年舉人,授內閣中書。 久官京師,因究悉朝章國故,與曾國籓、梅曾亮、硃次琦數輩遊處,文益茂美。 折節造請高才秀士,有不可,面折之。 不為朋黨,志量恆在天下。 洊升刑部員外郎,入直軍機處。 大學士琦善以妄殺熟番下獄,發十九事難之。 粵亂作,賽尚阿出視師,覆上書次輔祁俊藻,力言不可者七端。 時承平久,京朝官率雍容養望,懿辰獨無媕阿之習,一切持古義相繩責。 由是諸貴人憚之,思屏於外。 會粵賊陷江寧,京師震動,乃命視山東河工,未行,覆命偕少詹事王履謙巡防河口。 鹹豐四年,坐無效鎸職。 既罷歸,則大覃思經籍,著尚書通義、禮經通論、孝經通論,頗采漢學考據家言,而要以大義為歸。 第31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3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