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湜,字菊人,湖南巴陵人。 鹹豐五年,以諸生從巡撫胡林翼軍中,洊保知縣,授廣濟縣。 清保甲,治團練,盜賊屏息。 築盤塘石堤,下遊數縣皆免水患。 十年,土匪何致祥等謀結皖賊,襲攻官軍,大湜偕員外郎閻敬銘馳往擒之。 十一年,皖賊竄湖北,黃州、德安諸屬縣先後陷,廣濟亦被擾。 大湜被吏議,革職留任。 調署襄陽,飛蝗遍野,大湜躡屩持竿,躬率農民撲捕,三日而盡。 濬城南襄水故道,渠成,涸復田數萬畝。 同治初,巡撫嚴樹森疏陳大湜政績優異,複原職。 八年,擢宜昌知府。 九年,大水,難民避高阜,絶食兩日。 大湜捐貲煮粥糜,又為餺飥數萬賑之。 諭米商招民負米,日致數十石,計口散給,災戶無失所。 攝荊宜施道。 十年,調武昌。 樊口有港蜿蜒九十餘裡,外通江,內則重湖環列,周五百里。 江水盛漲,由港倒灌,近湖居者苦之。 僉請築壩樊口,以禦江水。 大湜謂閉樊口則湖水無所泄,環湖數縣受其害,上下江堤亦危,力持不可。 光緒五年,再署荊宜施道,尋擢安襄鄖荊道,歷直隷按察使、山西布政使。 八年,開缺,另候簡用,遂乞病。 為言者所劾,鎸級歸。 大湜生平政績,多在為守令時。 所至興學校,課蠶桑,事必親理,胥吏無所容奸,民親而信之。 時周歷民間,一吏一擔夫自隨,即田隴間判訟。 守武昌時,勘堤過屬縣,暮宿民家,已去而縣官猶不知。 嚴義利之辨,嘗曰:「以利誘者,初皆在可取不可取之間。 偶一為之,自謂無損,久則顧忌漸忘。 自愛者當視為冘毒,饑渴至死,不可入口。 」又曰:「居官廉,如婦人貞節,不過婦道一端。 若恃貞節,而不孝、不敬、不勤、不慎,豈得謂賢乎?」公暇輒讀書,所著平平言及蠶桑、捕蝗、修堤、區田諸書,皆自道所得。 歸田後,謂所親曰:「官至兩司,不如守令之與民親,措置自如也。 」遂不出,卒於家。 陳豪,字藍洲,浙江仁和人。 同治九年優貢,以知縣發湖北,光緒三年,署房縣。 勤於聽訟,每履鄉,恆提榼張幕,憩息荒祠,與隷卒同甘苦。 會匪柯三江謀亂,立擒置之法。 置匭縣門,諭脅從自首,杖而釋之。 徵米鬥斛必平,不留難,不挑剔,民大悅,刁紳感而戢訟。 禁種鶯粟,募崇陽人教之植茶,鹹賴其利。 歷署應城、蘄水。 授漢川,頻年襄河溢,修築香花垸、彭公垸、天興垸諸堤,疏濬茶壺溝、縣河口,以工代賑。 新溝者,毗漢陽,冬涸舟澀。 江口奸民輒恃眾索詐,捕治,諭禁之。 因病乞休沐,將去任,有淹訟久未決,慮貽後累,舁胡床至事判定,兩造感泣聽命。 值年饑,發賑,大吏知豪得民心,強起,力疾往,民夾道歡呼。 賑未半,復以疾去。 尋署隨州,素多盜,豪如治房縣時,置匭令自首。 選賢紳,行保甲,盜風頓戢。 俗多自戕圖詐,豪遇訟,實究虛坐,不稍徇,澆風革焉。 立輔文社,選才雋者親教之,多所成就。 治隨二年,瀕行,聞代者好殺,竭數晝夜之力,凡獄情可原者,悉與判決免死。 後因養母,乞免,歸。 浙中大吏輒諮要政,多所匡益。 家居十餘年,卒。 豪在隨州,重修季梁祠。 及卒,隨人思其德,於西偏為建遺愛祠祀之。 楊榮緒,字黼香,廣東番禺人。 鹹豐三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擢禦史。 英法聯軍犯京師,駕幸熱河,榮緒與同官抗疏請迴鑾,又劾參贊國瑞★法營私,風裁頗著。 同治二年,出為浙江湖州知府。 粵匪據湖州四年,時甫克複,荒墟白骨,闃無人煙。 榮緒置善後局,規畫庶政,安集流亡,閭閻漸復。 屬縣糧冊無存,榮緒招來墾闢,試辦開徵,歲有起色。 湖蠶利甲天下,經亂,桑盡伐,課民複種,貧者給以桑苗,絲業復興。 郡稱澤國,匯天目諸山之水入太湖,烏程、長興境內舊有漊港,各三十六,以為宣洩,亂後多淤塞。 五年,榮緒奉檄開濬,至八年粗畢,烏程漊港尤易淤,賴設閘以禦湖水之倒灌。 九年,重修諸閘,因經費不充,頻年經營,猶未盡也。 十年,內閣侍讀學士鍾佩賢疏陳其事,朝命大加濬治,時榮緒舉卓異入覲,宗源瀚代攝郡,源瀚亦能事,規畫舉工。 及榮緒回任,集絲捐,得钜款,以資興作。 屏去傔從,輕舟巡驗,常駐湖濱,踰年工始竣。 以漊港旋開旋淤,議定分年疏濬之法及鏟蘆、撈淺、閘版啟閉章程,數十年遵守不輟。 又開碧浪湖,疏北塘河及城河。 葺學校,建考舍,修書院,建倉庫,造橋樑,復育嬰堂,百廢具舉。 鞫獄詳審,吏胥立侍相更代,終日無倦容。 親受訟牒,指其虛謬,曰:「勿為胥吏所用也。 」手書牒尾,輒數百言,剖析曲直,人鹹服之。 訟以日稀,刑具朽敝。 隷役坐府門,賣瓜果自活。 客坐無供張,儉素如布衣時,遠近頌為賢守。 在任十年,嗣為人所譖,遂求去。 捐升道員,離任。 尋卒。 郡人思之,請祀名宦祠。 林啟,字迪臣,福建侯官人。 光緒二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督陝西學政,馭士嚴正。 任滿,遷禦史,直言敢諫,稽察祿米倉,不受陋規,為時所稱。 十九年,出為浙江衢州知府,多惠政。 二十二年,調杭州,除衙蠹,通民隱,禁無名苛稅。 餘杭巨猾楊乃武,因姦通民婦葛畢氏,興大獄。 刑部訊治,倖免重罪。 歸則益橫,攬訟事,挾制官吏,莫敢誰何。 啟捕治之,乃武控京師,不為動,卒論如法。 尤以興學為急務,時各行省學堂猶未普立,杭郡甫建求是書院,啟復養正書塾,並課新學。 舊有東城講舍,益振興之。 兼經義、治事,陰主程、硃之說,而變其面目。 誘諸生研尋義理,以成有用,一時優秀之士皆歸之。 又以浙中蠶業甲天下,設蠶學館於西湖,講求新法,成效頗著。 遇國外交涉事,持正無遷就,遠人亦心服。 治杭四年,剛直不阿,喜接布衣,士民翕然頌之。 卒官,葬於孤山林處士墓側,杭人歲設祭焉,號曰林社,久而勿輟。 啟之治杭,得友高鳳岐為之助,後官廣西梧州知府,亦有聲。 歿而杭人附祀於林社雲。 王仁福,字竹林,江蘇吳縣人。 少誠慤,勇於任事。 祖宦河南,歿後,仁福扶柩歸葬。 道經徐州,遇撚匪,徒步率廝役出入烽火,肩行四十里,竟免。 尋入貲為東河同知。 粵匪犯開封,城壕沙淤如平地,仁福奉檄督工濬治,剋期蕆事而賊至,城守賴之。 同治五年,署祥河同知。 黃河自北徙,中原多故,工帑大減。 頻年軍事亟,發帑復不以時。 歲修不敷,堤埽殘缺,料無宿儲。 祥河汛地當沖,險工迭出,人皆視為畏途。 仁福儘力修守,不避艱危。 六年秋,汛水驟漲,掣埽去如削木★H9。 仁福奔走風雨泥淖中,搶護歷七晝夜。 款料俱竭,堤岌岌將破。 居民蟻附堤上,仁福對之流涕,曰:「我為河官,擠汝等於死,我之罪也,當身先之!」躍立埽巔。 風浪捲埽,走入大溜沉沒。 河聲如吼,堤前水陡落。 風止浪定,大溜改趨,殘堤得保。 眾鹹驚為精誠所格,令善泅者覓其屍,不得,乃以衣冠斂。 事聞,詔依陣亡例賜恤,附祀河神祠。 硃光第,字杏簪,浙江歸安人。 少孤貧,幕遊江南,奉汪輝祖佐治藥言為圭臬。 鹹豐末,撚匪方熾,佐蕭縣令籌防禦,屢破賊。 都統伊興額上其功,累晉秩知州,分發河南,佐讞局,治獄平。 光緒中,補鄧州。 在任三年,大祲之後,壹意休養。 善治盜,民戴之。 王樹汶者,鄧人,為鎮平盜魁胡體安執爨。 鎮平令捕體安急,乃賄役以樹汶偽冒,致之獄。 既定讞,臨刑呼冤。 重鞫,則檄光第逮其父季福為驗。 開歸陳許道任愷先守南陽,嘗讞是獄,馳書阻毋逮季福。 且誘怵之。 光第曰:「吾安能惜此官以陷無辜?」竟以季福上,則樹汶果其子。 巡撫李鶴年袒愷,持初讞益堅。 河南官科道者,交章論其事。 命東河總督梅啟照覆訊,樹汶猶不得直,眾論大譁。 刑部提鞫,乃得實。 釋樹汶,自鶴年、啟照以次譴黜有差,而光第已先為鶴年摭他事劾去官,貧不能歸,卒於河南。 後鄧州士民請祀名宦,以子祖謀官禮部侍郎,格於例,不行。 第29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2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