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服闋,補廣東揭陽。 瀕海民悍,械鬥擄掠,抗賦戕官,習以為常。 柬之訓練壯勇,集神耆於西郊,諭以保護善良,與民更化。 最頑梗之區曰下灘,盜賊、土豪相勾結,柬之會營往捕,拒者或死或擒。 一盜積犯十八案,召被害者環觀,僇之,境內稱快。 有凶盜居錢坑,其地四面皆山,不可攻。 潮州故事,凡捕匪不得,則爇其廬,空其積聚。 柬之戒勿焚燒,召耆老,諭交犯,不敢出。 乃乘輿張蓋入村,從僅數人,見耆老一一慰勞,皆感泣,原更始。 民在四山高望者,鹹呼「好官」,次日遂交犯。 自下灘示威,錢坑示德,恩信大著。 收穫時,巡鄉為之保護,樹催科旗;值械鬥,則樹止鬥旗。 一日,塗遇持火槍者,結隊行,望見官至,悉沒水中,命以漁網取之。 訊為助鬥者,按以法,自此械鬥浸止。 興覆書院,厚待諸生,回鄉以新政告鄉人,有變則密以聞,官民無隔閡。 逋賦者相率輸將,強梗漸化,縣大治。 遷連州綏瑤同知,民、瑤構訟,判決時必使相安,遂無事。 普寧縣匪徒戕官肆劫,奉檄從鎮道往捕治。 匪以塗祥為巢穴,磨盤山為聲援,地皆險。 乃設方略,正軍攻塗祥,調揭陽壯勇自磨盤嶺突進破賊巢,獲六百餘人。 事定,言官誤論劾。 朝使查勘,其誣得白。 十七年,署肇慶府,端溪大漲,城不沒數版,柬之日夜立城下守禦。 預放兵糧,以平米價,民不知災。 十九年,擢貴州大定知府,俗好訟,柬之速訊速結,不能售其欺,期年而訟稀。 白蟒洞地僻產煤、鐵,有汪擺片者,據其地聚眾結會,為一方害,捕滅解散,地連川、滇,得弭钜患焉。 大定民、苗雜居,宜治以安靜。 大吏下令,柬之必酌地方之宜,不使累民。 見多不合,遂引疾歸。 數年始卒。 吳均,字雲帆,浙江錢塘人。 嘉慶二十四年舉人,道光十五年,大挑知縣,發廣東,授乳源,調潮陽。 歷署揭陽、惠來、嘉應、海陽。 在海陽捕雙刀會匪黃悟空,置之法。 舉卓異,署鹽運司運同,擢佛岡同知,署潮州知府。 鹹豐二年,惠州土匪肆劫,均奉檄往,獲匪千餘,分輕重懲治,遂肅清。 三年,實授。 時東南各行省軍事亟,福建、湖南大吏聞均名,先後奏調往襄剿匪,廣東方倚為保障,堅留之。 四年,江南大營散兵回粵,結匪為亂。 賊首陳娘康擁眾圍潮陽,分黨陷惠來,攻普寧。 援軍失利,均親督戰,敗賊。 甫解潮陽圍,海陽彩陽鄉匪首吳中庶乘間糾黨陳阿拾煽眾,旬日至萬餘人。 大掠海陽,偪攻郡城,澄海匪首王興順亦與合。 均檄潮陽令汪政分兵援郡城,戰城下,殲賊數千,圍解。 自移軍澄海,冒雨破賊巢,分路搜捕,清餘孽。 旋克惠來,斬陳娘康等於陣。 未幾,以積勞卒於官。 均性清介,治潮最久,誅盜尤嚴。 每巡鄉,輒以二旗開導,大書曰;「但原百姓回心,免試一番辣手。 」化莠為良,保全彌眾。 從役有取民間絲粟者,立斬馬前,民益畏服。 在潮陽以濱海地鹹鹵,開渠以通溪水,築堤六千餘丈,淡水溉田,瘠土悉沃。 在海陽濬三利溪,加築北堤,為郡城保障。 及守潮州,修復州東廣濟大橋。 附郭西湖山高出城上,登瞰全城如指掌,舊有高墉為犄角,久圮。 均築展新城,跨壕而過,圍山於城內。 至是匪亂圍攻,竟不能破,民鹹頌之。 歿後,追贈太仆寺卿。 光緒間,潮州建專祠。 王肇謙,字琴航,直隷深澤人。 道光十四年舉人,授福建海澄知縣。 馬口鄉民構釁互掠,親諭利害,積嫌頓解。 捕巨盜許蟳置諸法,群盜斂跡。 富紳爭產累訟,男婦數十人環跪堂下,援引古義喻之,更反自責。 眾赧然,謂今日始知禮義,訟以是止。 邑民李順發負楊茄柱金,為楊所留,乃以劫財訴諸教堂。 教主移牒請嚴究,眾洶洶。 肇謙白上官:「茄柱無罪,不必治;教士驕心,不可長。 」總督劉韻珂嘉其抗直。 閩縣上筸村故盜藪,檄肇謙往捕。 至則召其父老開陳大義,曰:「我來活若一鄉,若列銃拒官,大府欲屠之,尚不知耶?」眾大恐,肇謙曰:「某某皆大盜,速縛來!三日繕齊保甲冊,吾保若無事。 」遂立以盜獻。 廈門洋人因賃屋與民齟 ,奉檄往治,據理剖決,兩無所徇,洋人帖服。 鹹豐二年,署上杭,時粵匪據江寧,福建賊林俊遙應之,陷漳州、永春、大田諸郡縣。 肇謙建碉儲粟,製器械,簡丁壯,為堅壁清野計,賴以無虞。 三年,淫雨為災,且賑且治軍,率團勇越境剿松源縣賊四千。 擢永春直隷州知州,募鄉兵二萬,破林俊於城南山,擒土匪邱師、辜八等。 署漳州知府,漳浦古竹社蔡全等為亂,肇謙設方略,約內應,生擒全,詔嘉之,晉秩知府。 漳俗獷悍難治,肇謙謂民不奉法,由吏不稱職。 課所屬清案牘,勤催科,懲械鬥,嚴緝捕,表義行,振文教,以能否為殿最,漳人以為保障。 署延建邵道,調署興泉永道,未行,粵匪竄入境,肇謙誓以死守,督軍隨按察使趙印川十三戰皆捷,以勞卒。 詔贈光祿寺卿,祀上杭名宦祠。 曹瑾,字懷樸,河南河內人。 嘉慶十二年舉人。 初官直隷知縣,歷署平山、饒陽、寧津,皆得民心。 賑饑懲盜,多惠政。 補威縣,調豐潤,以事落職。 尋復官,發福建,署將樂。 又以失察邪教被劾,引見,仍以原官用。 道光十三年,署閩縣,旗兵與民械鬥,持平曉諭利害,皆帖服。 值旱,迎胡神於鼓山禱雨,官吏奔走跪拜街衢間,瑾斥其不載祀典,獨屹立不拜。 大吏奇之,以為可任艱钜。 時台灣歲歉多盜,遂補鳳山。 問疾苦,詰盜賊,剔除弊蠹,順民之慾。 淡水溪在縣東南,由九曲塘穿池以引溪水,築埤導圳。 凡掘圳四萬餘丈,灌田三萬畝,定啟閉蓄泄之法,設圳長經理之。 二十年,擢淡水同知,海盜剽劫商賈,漳、泉二郡人居其間,常相仇殺,又當海防告警,瑾至,行保甲,練鄉勇,清內匪而備外侮。 英吉利兵艦犯鷄籠口,瑾禁漁船勿出,絶其鄉導,懸賞購敵酋,民爭赴之。 敵船觸石,擒百二十四人。 屢至,屢卻之。 明年,又犯淡水南口,設伏誘擊,俘漢奸五、敵兵四十九人。 事聞,被優賚。 未幾,和議成,英人有責言。 總督怡良知瑾剛直,謂曰:「事將若何?」瑾曰:「但論國家事若何,某官無足重,罪所應任者,甘心當之。 但百姓出死力殺賊,不宜有負。 」怡良嘆曰:「真丈夫也!」卒以是奪級。 後以捕盜功晉秩,以海疆知府用。 瑾遂乞病歸,數年始卒。 桂超萬,字丹盟,安徽貴池人。 道光十二年進士,以知縣發江蘇。 署陽湖四十日,巡撫林則徐賢之,捕荊溪。 未任,父憂去。 十六年,服闋,授直隷欒城。 捕盜不分畛域,每於鄰邑交界處破賊巢,盜風息。 濬洨河、金水河及城河,通溝洫,平道路,水潦無患。 限紳戶免役不得過三十畝,免累民。 勸樹畜,修井糞田,種薯芋以備荒。 覆書院,設義塾,化導鄉民,習異教者多改行。 調萬全,署豐潤。 值英吉利犯天津,沿海戒嚴。 超萬訓練鄉勇,募打鴨善槍法者以備戰。 後粵匪犯畿輔,天津練勇效超萬法,頗收鴨槍狙擊之效。 詔舉賢吏,總督訥爾經額薦超萬持躬廉謹,盡心民事,遷北運河務關同知。 二十三年,擢授江蘇揚州知府。 揚俗浮靡,超萬勵勤儉,嚴禁令,凡衙蠹、營兵、地棍、訟師諸害民者,悉繩以法。 訟於府者,一訊即結。 逾兩年,調蘇州。 時漕弊積重,大戶短欠,且得規包納運丁,需索日增,官民交困。 超萬為減幫費、均賦戶之議。 乃訪懲豪猾,示均收章程,依限完納,即赦既往。 請大吏奏定通行,積困稍甦。 屯佃求減租,聚眾毆業主,糧艘水手因行海運失業,勾結滋事,勢皆洶洶。 超萬處以鎮靜,先事戒備,得弭亂萌。 署糧儲道。 二十九年,擢福建汀龍漳道。 乞病歸。 鹹豐中,粵匪擾安徽,超萬在籍治鄉團。 同治初,福建巡撫徐宋幹薦之,署福建糧儲道,尋擢按察使。 年八十,卒於官。 第29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2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