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字素庵,直隷故城人。 貢生。 康熙二十三年,授廣西柳州同知,有政聲。 思明土屬負固抗官,大吏知其能,調任思明治之。 夜遣健卒潛入山,焚賊寨,遂出降。 署思明知府,土田州岑氏母子相爭,土目陸師等構之以為利,殺人千餘。 樸至切諭,母子俱感泣。 師等聚眾謀不軌,先懾以兵,單騎往,曉以禍福,乃聽命。 建明倫堂,設義學,代完寒士逋糧。 民立生祠奉之。 擢貴州平越知府,罣誤去官。 樸在廣西,嘗條上邊事,巡撫彭鵬奇其才。 四十年,詔舉廉吏,鵬特疏薦,授江南蘇州知府。 與吏民相見以誠,屏絶請託,政聲大起。 四十六年,聖祖南巡,幸蘇州,嘉其清廉為吳中最,擢江常鎮道,吳民數千人遮道請留賢守,禦書「宜民」匾額賜之。 調蘇松常鎮太糧儲道、布政使參政,仍兼管蘇州府事,從民原也。 革四府徵糧例規,積弊一清。 忤總督噶禮,摭事劾之,四十九年,去官。 留吳門三年,歸里卒。 邵嗣堯,字子昆,山西猗氏人。 康熙九年進士,授山東臨淄知縣。 有惠政,以憂去。 十九年,服闋,補直隷柏鄉。 興水利,減火耗,禁差擾,民安之。 縣人大學士魏裔介為嗣堯會試座主,家人犯法,嚴治之,不少貸。 又有旗丁毒毆子錢家,入縣庭,勢洶洶。 嗣堯不稍屈,系之獄,移文都統訊主者,主者不敢承,具論如法。 值歲饑,或言勒積粟家出粟,嗣堯曰:「人惟不積粟,故歲饑則束手,吾方蘄令積粟家獲厚利,何勒為?」已而蠲粟者眾,歲不為災。 有言開滏陽河通舟楫者,巡撫於成龍使嗣堯往相度,嗣堯力持不可,謂:「此河旱潦不常,未可通舟楫。 即或能通,恐舟楫之利歸商賈,挑濬之害歸窮民矣。 」事遂寢。 盜殺人於縣界,立捕至,置之法。 或毀於上官,以酷刑奪職。 尚書魏象樞奉命巡視畿輔,民為申訴,事得白。 於成龍復薦之,補清苑。 嗣堯益感奮自勵,屢斷疑獄,人以包孝肅比之。 二十九年,尚書王騭薦嗣堯清廉慈惠,行取,擢禦史。 三十年,出為直隷守道,持躬清介,苞苴杜絶。 遇事霆發機激,勢要憚之。 所屬州縣,肅然奉法。 三十三年,江南學政缺,聖祖諭曰:「學政關係人材,朕觀陸隴其、邵嗣堯操守學問俱優,若以補授,必能秉公校士,革除積弊。 」時隴其已卒,遂命嗣堯以參議督學江南。 既蒞事,虛衷衡校,論文宗尚簡質,著四書講義,傳示學者。 甫試三郡,以積勞遘疾卒。 身無長物,同官斂貲致賻乃得歸葬。 士民思之,為立祠肖像以祀焉。 聖祖澄清吏治,拔擢廉明,近畿尤多賢吏,如彭鵬、陸隴其及嗣堯,當時皆循名上達,聞於天下。 鵬及隴其自有傳。 又有衛立鼎、高廕爵、靳讓,治績亦足媲美。 立鼎,字慎之,山西陽城人。 康熙二年舉人,授直隷盧龍知縣。 地當兩京孔道,驛使旁午,供張糗崿,悉自營辦,不以擾民。 先是縣中徵糧,勺杪以下,皆用升合量。 納草以銀代,仍抑價買諸民間。 立鼎令輸戶含納奇零,統歸觔鬥,徵草則以本色輸,民甚便之。 興行教化,獎拔士類,丕變其俗,尤以清廉著稱。 尚書魏象樞及侍郎科爾坤奉命巡畿內,至盧龍,已治具,不肯食,僅啜一甌。 曰:「令飲盧龍一杯水耳,吾亦飲令一杯水。 」諸大獄悉以咨之,立鼎引經準律,象樞大稱善。 於成龍之巡撫直隷也,嘗迎駕於霸州,奏舉循吏,以立鼎、陸隴其並稱。 嗣巡撫格爾古德以事至盧龍,謂立鼎曰:「令之苦,無異秀才時。 秀才徒自苦,今令苦而百姓樂,非苦中之樂乎?」疏薦立鼎治行第一,靈壽令陸隴其次之。 內遷戶部郎中,秩滿授福建福州知府,以年老致仕歸。 教授鄉裡,以倡論道學為事。 年七十有六,卒。 廕爵,字子和,奉天鐵嶺人,隷漢軍。 康熙初,謁選,授直隷蠡縣知縣。 縣多旗屯,居民田之半,佃者倚勛貴為奸利,持吏長短。 河數決孟嘗村,歲比不登,民大饑。 廕爵至,曰:「吾未暇理他政,且活民。 」倉有粟二萬石,請發以賑。 牘再上,不許;請解官,乃許之五千石。 廕爵曰:「若今歲又惡,民不能償,二萬石、五千石等死耳,吾且活吾民。 」乃盡發之。 更出帑五百金貸民種麥。 夏旱,蝗起,捕蝗盡。 秋又大霖雨,河暴溢,率吏民冒風雨捍禦,堤完而歲大熟,民乃安。 某甲以財雄諸佃,多為不法,誣諸生為奴,而籍其田。 按治得實,置之法。 豪猾忄習服,莫敢犯令。 於是設義倉,置鄉學,尊禮賢士,民大和悅。 調三河,一以簡易為治。 或問之,曰:「前令已治矣,何紛更為?」前令,彭鵬也。 聖祖校獵至三河,問父老:「高令與彭令孰賢?」對曰:「彭廉而毅,高廉而和。 」上稱善,擢順天府南路同知。 於成龍問以捕盜方略,條上三事,略言:「盜以旗屯為逋逃藪,請嚴保甲首實之令,使無所匿,而平日能使之衣食粗足,則可不至為盜。 」成龍韙之。 會丁父艱歸。 成龍總督南河,築界首堤,以屬廕爵。 堤成,上南巡閲工,召見,賜克食。 起複補湖北德安府同知,累擢四川松茂道、直隷口北道,皆有惠政,卒於官。 子其倬,官至大學士,自有傳。 讓,字益庵,河南尉氏人。 康熙十八年進士,授浙江宣平知縣。 旱災,請蠲甚力,巡撫張鵬翮以為賢。 父憂去,服闋,授山西汾西。 會親征漠北,供張杜絶擾累,民力不足,請以正賦辦治。 行取,擢禦史,數上疏言察吏安民,實行教養。 聖祖諭曰:「朕禦極四十年,惟冀天下黎庶盡獲安全,邊疆無事。 如靳讓所言,必令家給人足,無一人凍餒,此非朕所可必者,恐其不過徒為大言。 曩者錢鎯、衛既齊亦曾為此言,及後用為大吏,皆不能自踐其語。 靳讓曾為縣令,其所為能如是乎?通州驛馬事繁,著調為通州知州,果能如所言,朕即超用。 」上意欲試之也,許其便宜啟奏。 讓布衣羸馬之官,皇莊、旗莊恣肆病民,繩以法,不少貸。 私錢、私鑄悉禁止。 時禁河捕魚,誣累平民,讓分別治之。 奸商藉權貴勢,謀專賣麥豆及設姜肆牟利,並拒絶。 上聞,皆韙之。 會學政更替,命九卿舉所知。 上曰:「朕亦舉一人。 」命以僉事督學廣西。 踰年,調浙江,除弊務盡,教士先德行而後文藝。 值南巡,召對,褒獎曰:「汝不負朕舉,朕將用汝為巡撫。 」讓以母老乞終養,賜禦書「天庥堂」額以榮其母。 尋母喪,以毀卒。 崔華,字蓮生,直隷平山人。 順治十六年進士。 康熙六年,授浙江開化知縣。 政務寬平,建塾校藝,士爭鄉學。 縣舊有裡總,主賦稅,橫派滋擾,除之。 又以虛糧為累,請豁於上官,未竟其事。 十三年,耿籓亂作,縣南墾戶多閩人,豎旗以應,城守千總吳正通賊,陷城,露刃相逼。 華從間道出,檄召十六都義勇鄭大來、夏祚等,涕泣開諭,立聚萬人,躬冒矢石,閲五日,城遂復。 總督李之芳上其事,詔嘉之。 時閩寇方熾,分三路犯浙。 衢州當中路之沖,縣城再陷,慘掠尤甚,民無叛志。 華率兵退保遂安,圖恢復,時出有所擒斬。 大兵扼衢州,久與賊持。 十五年春,始遣將由遂安復開化,至秋,大破賊軍。 浙境漸清,流亡初集,積逋尤多。 華圖上遺黎困苦狀,乞為請命,盡蠲十三年至十六年額賦。 贖民之流徙者,俾得完聚。 疫癘盛行,廣施藥餌,全活無算。 先後論功,十九年,擢江南揚州知府。 值湖、河並漲,屬縣被災者眾,華加意撫卹。 二十三年,命九卿舉中外清廉之吏,廷推七人,外吏居其三,華為首焉。 擢署兩淮鹽運使,軍興商困,乃權宜變通,令先行鹽、後納課,務與休息,商力甦而賦亦無缺。 先是湖南諸府因兵蠲引三十九萬有奇,至是有請補行蠲引者。 華以兩淮浮課重,又帶加斤,若補蠲引,必致額售者滯銷誤課,力言不便,事得寢。 三十一年,遷甘肅莊涼道,未行,卒。 淮商祠祀之。 第28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2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