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燮,字經三,安徽桐城人。 順治十六年進士,授福建建寧府推官。 建寧俗號獷悍,以睚眥仇殺者案山積,文燮片言立剖,未數月囹圄為空。 有方秘者,殺方飛熊,前令已讞定大闢。 文燮鞫得飛熊初為盜,嘗殺秘一家,既就撫,秘乃乘間復仇,不可與殺平人等,秘得活。 大吏謂文燮明允,凡疑獄輒委決之。 有武弁被殺,株連眾,文燮僅坐數人罪。 大吏駭曰:「此叛案,何遽輕率?」文燮曰:「某所據初報文及盜供也。 」蓋鄉民逐盜,弁適遇之,從騎未至,為盜所殺而盜逸,營中執為民叛殺弁。 文燮檢得初報文,而盜亦獲,自供殺弁,故得其情。 時耿氏建籓,其下多怙勢虐民,貸民錢而奪其妻女。 文燮悉使訐發,為捐募代償,贖歸百數。 奉檄主丈田事,建寧環郡皆山,民依山鑿田,每陡峻不能施弓繩,文燮授吏勾股法,計田廣狹,增減為畝,區畫悉當。 值邊海修戰船,或擬按戶口出錢,文燮上陳疾苦,籌款以代,民乃安。 秩滿,報最。 康熙六年,詔裁各府推官,去職。 八年,改直隷雄縣知縣。 渾河泛溢,浸城,文燮修城築堤,造橋利涉者。 邑貢狐皮為民累,條上其弊,獲免。 地近京畿,膏腴多圈占為旗產,文燮為民爭之。 旗人請於戶部,遣司官至,牽繩量地,繩所及,民不得有。 文燮拔刀斷繩,司官見其剛直,詞稍遜。 未幾,有旨退地還民。 團練屯丁,以資守望,盜賊屏跡。 報墾地,蠲耗羨,減鹽引,恤驛政,拊循瘡痏,民慶更生。 擢雲南開化府同知,攝曲靖府阿迷州事。 吳三桂叛,文燮陷賊中。 密與建義將軍林興珠有約,為賊所覺,被系,乘隙遁,謁安親王嶽樂軍中。 王以聞,召至京,賜對,詢軍事甚悉。 滇寇平,乃乞養歸。 黃貞麟,字振侯,山東即墨人。 順治十二年進士。 十八年,授安徽鳳陽推官,嚴懲訟師,閤郡懍然。 大旱,禱雨未應,貞麟曰:「得無有沈冤未雪,上幹天和乎?」於禱雨壇下,立判諸大獄,三日果雨。 江南逋賦案興,蒙城、懷遠、天長、盱眙各逮紳民百餘人系獄候勘。 獄不能容,人皆立,貞麟曰:「彼逋賦皆未驗實,忍令僵死於獄乎?」悉還其家。 及訊,則或舞文吏妄為注名,或誤報,或續完,悉原而釋之,保全者五百家。 河南優人硃虎山,遊食太和,髮長數寸,土猾範之諫與昝姓有隙,誣以藏匿故明宗室謀不軌。 事發,江寧推官不敢問,以委貞麟,貞麟力白其誣。 逮至京師復勘,刑鞫無異,乃釋昝姓而治之諫罪。 潁州民吳月以邪教惑眾,株連千餘人,貞麟勘多愚民無知,止坐月及為首者。 捕人索財於水姓,不得,指為月黨,追至新蔡殺之。 鄉人來救,並誣為月黨。 撫鎮發兵圍之,系其眾至鳳陽。 貞麟廉得實,懲捕而盡釋新蔡鄉人。 其理枉活人類如此。 旋以他事解官,得白。 康熙九年,改授直隷鹽山知縣,地瘠而多盜,立法牌甲互相救護。 有警,一村中半守半援,盜日以息。 清裡役,逃亡者悉與豁除,不期年,流民復業數百家。 十二年,旱,謂父老曰:「大吏使勘災者至,供給惟官是責,不費民一錢。 」及秋徵,吏仍以舊額進。 貞麟曰:「下輸上易,上反下難。 待準蠲而還之,反覆間民必受損。 」立令除之。 又永革雜派陋例,民皆感惠。 內擢戶部山西司主事,山西聞喜丁徭重,力請減之。 監督京左、右翼倉,因失察侵盜罷職,卒於家。 駱鍾麟,字挺生,浙江臨安人。 順治四年進士副榜,授安吉學正。 十六年,遷陝西盩厔知縣。 為政先教化,春秋大會明倫堂,進諸生迪以仁義忠信之道。 增刪呂氏士約,頒學舍。 朔望詣裡社講演,訪耆年有德、孝弟著聞者,見與鈞禮,歲時勞以粟肉。 立學社,擇民間子弟授以小學、孝經。 飭保伍,修社倉。 蒞獄明決,所案治即勢豪居間莫能奪,人畏而愛之。 縣城去渭不十里,鍾麟行河畔,知水勢將南浸,議自覽家寨迤東開復故道,眾難之。 康熙元年夏,大雨,渭南溢,且及城,齋沐臨禱,自跪水中,幸雨止,水頓減,徙而北流者數里。 兼攝興平、鄠兩縣,興平豪右分為部黨,前令不能治,廉得其狀,收案以法。 奏最,內遷北城兵馬司指揮,復出為西安府同知。 八年,擢江南常州知府。 常州、縣賦重,科條繁多,吏緣為奸。 鍾麟立法鈎稽清逋,吏受成事而已。 屬邑歲例餽漕羨三千金,鍾麟曰:「利若金,如吾民何?」峻卻之。 諸漕卒鹹斂手奉法。 初,鍾麟在盩厔以師禮數造李顒廬,至是創延陵書院,迎顒講學,率僚屬及薦紳學士北面聽。 問為學之要,顒曰:「天下之治亂在人心,人心之邪正在學術。 人心正,風俗移,治道畢矣。 」鍾麟書其言,終身誦之。 已而江陰、靖江、無錫諸有司爭禮致顒,顒為發明性善之旨,格物致知之說,士林蒸蒸向風,吏治亦和。 九年,大水,發倉廩,勸富人出粟賑,民無荒亡。 十年夏,大旱,葛衣草履,步禱不應,責躬籥天,言知府不德累民,涕泣並下。 尋丁母憂,士民乞留,不可。 既歸,連遭父喪,以毀卒。 郡人論賢有司知治體必首推鍾麟。 先鍾麟守常州者,祖重光、崔宗泰,皆有名。 其後有祖進朝,政聲尤著。 重光官至天津巡撫。 宗泰,奉天人。 順治初,授松江府同知,以敏幹稱。 擢常州知府,政尚嚴厲,善鈎距,吏民驚為神明。 十三年,大兵征閩,過郡久駐,人情恇擾,宗泰先期儲偫,纖悉備具。 有遊騎入村落,逐婦女溺水死,宗泰夜叩營門,白將軍縛置之法。 時時單騎巡行,遇小有剽奪,隷傳呼「崔太守來」,皆引避去,民得安堵。 令甲,府漕以推官監兌,推官懦而衛弁橫。 宗泰自請於漕督,檄之監兌,盛騶從,帶刀建臨倉,弁卒悚懼,竟事無譁。 尋以事左遷福建延平府同知。 後乞免歸。 進朝,亦奉天人。 以廕監起家。 康熙二十三年,由部郎擢授常州知府,有惠政,以失察鎸級去,士民呼籥於巡撫湯斌,請留進朝。 斌上疏言:「進朝履任未一載,操守廉、治事勤,臣私心重之。 頃緣失察法寶事降調,常州五縣士民輒號泣罷市,赴臣請留,日不下數千人。 臣諭以保留例已久停,士民謂常州四十年未有愛民如進朝者,其減繇輕耗,興學正俗,戢奸除暴,息訟安民,窮鄉僻壤,盡沾惠澤。 朝廷軫念東南,如江寧府知府於成龍,特恩超擢,吏治丕變。 進朝操守才幹可與成龍頡頏,而獨以一眚被謫,士民攀留,言之泣下,臣不知進朝何以感人之深如此。 臣受事四日始獲法寶,是受事之日,已為失察之日,且當候處分,何敢代人凟奏?惟臣蒙恩簡畀封疆大任,屬吏之敗檢者得糾劾之,廉能者不能為之一言,非公也。 民情皇皇如是,而不為之解慰安輯,非仁也。 畏罪緘默而使輿情不上聞,非忠也。 敢據情陳奏。 」章下部議,格不行。 聖祖諭曰:「設官原以養民,湯斌保奏祖進朝清廉,百姓同聲懇留,可從所請,以勸廉吏。 」進朝復任。 未幾,以老疾乞免,民恆思之不置雲。 趙吉士,字天羽,安徽休寧人,寄籍杭州。 順治八年舉人。 康熙七年,授山西交城知縣。 縣居萬山中,地產馬,饒灌木,時禁民間牧馬,停南堡村木廠,民困,往往去為盜。 武弁路時運貪而擾民,民殺時運作亂,與大同叛將姜瓖合,連破諸邑。 及瓖誅,餘盜匿山中。 吉士到官,定先撫後剿之策,有投撫者,給示令招其黨。 詗知群盜陰事,選鄉兵,得技優者百人。 令紳戶家出一丁,與民均役。 分夕巡城,行保甲法,匿賊者連坐,鄰盜相戒不入境。 第28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2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