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曲江言,默庵先生為總漕時,署有土神馬神二祠,惟土神有配,其少子恃才兀傲,謂土神于思老翁,不應擁艷婦;馬神年少,正為嘉耦。 徑移女像于馬神祠,俄眩仆不知人。 默庵先生聞其事,親禱移還,乃蘇。 又聞河間學署有土神亦配以女像,有訓導謂黌宮不可塑婦人,乃別建一小祠遷焉,土神憑其幼孫語曰:汝理雖正,而心則私,正欲廣汝宅耳,吾不服也。 訓導方侃侃談古禮,猝中其隱,大駭,乃終任不敢居。 是實二事相近,或曰:訓導遷廟猶以禮,董瀆神甚矣,譴當重。 余謂董少年放誕耳,訓導內挾私心,使己有利,外假公義,使人無詞,微神發其陰謀,人尚以為能正祀典也。 春秋誅心,訓導譴當重於董。 ***** 戲術皆手法捷耳。 然亦實有搬運術。 憶小時在外祖雪峰先生家,一術士置杯酒于案,舉掌捫之,杯陷入案中,口與案平,然捫案不見杯底。 少選取出,案如故。 此或障目法也。 又舉魚膾一巨碗,拋擲空中不見,令其取回,則曰:不能矣。 在書室畫廚夾屜中,公等自取耳。 時以賓從雜沓,書室多古器,已嚴扃。 且夾屜高僅二寸,碗高三四寸許,斷不可入。 疑其妄,姑呼鑰啟視,則碗置案上,換貯佛手五。 原貯佛手之盤,乃換貯魚膾,藏夾屜中,是非搬運術乎?理所必無,事所或有,類如此。 然實亦理之所有。 狐怪山魈,盜取人物,不為異;能劾禁狐怪山魈者,亦不為異;既能劾禁,即可以役使,既能盜取人物,即可以代人取物,夫又何異焉。 ***** 舊仆莊壽言,昔事某官,見一官侵晨至,又一官續至,皆契交也。 其狀若密遞消息者,俄皆去,主人亦命駕遞出,至黃昏乃歸。 車殆馬煩,不勝困憊。 俄前二官又至,燈下或附耳或點頭,或搖手或蹙眉或拊掌,不知所議何事。 漏下二鼓,我遙聞北窗外吃吃有笑聲,室中弗聞也。 方疑惑間,忽又聞長嘆一聲,曰:何必如此。 始賓主皆驚,開窗急視,新雨後泥平如掌,絶無人跡,共疑為我囈語,我時因戒勿竊聽,避立南榮外花架下,實未嘗睡,亦未嘗言,究不知其何故也。 ***** 永春丘孝廉二田,偶憩息九鯉湖道中,有童子騎牛來,行甚速。 至丘前小立,朗吟曰:來衝風雨來,去踏煙霞去,斜照萬峰青,是我還山路,怪村豎哪得作此語,凝思欲問,則笠影出沒杉檜間,已距半裡許矣。 不知神仙遊戲,抑鄉塾小兒聞人誦,而偶記也。 ***** 莆田林教諭霈,以台灣俸滿北上。 至涿州南,下車便旋,見破屋牆外,有磁鋒劃一詩曰:騾綱隊隊響銅鈴,清曉沖寒過驛亭,我自垂鞭玩殘雪,驢蹄緩踏亂山青。 款曰羅洋山人。 讀訖自語曰:詩小有致,羅洋是何地耶?屋內應曰:其語似是湖廣人,入視之,惟凝塵敗葉而已。 自知遇鬼,惕然登車,恆鬱鬱不適,不久竟卒。 ***** 景州李露園基塙,康熙甲午孝廉,余僚婿也。 博雅工詩,需次日,夢中作一聯曰:鸞翮嵇中散,蛾眉屈左徒。 醒而不能自解。 後得湖南一令,卒於官,正屈原行吟地也。 ***** 先祖母張太夫人,畜一小花犬,群婢患其盜肉,陰扼殺之。 中一婢曰柳意,夢中恆見此犬來嚙,睡輒囈語。 太夫人知之,曰:群婢共殺犬,何獨銜冤于柳意?此必柳意亦盜肉,不足服其心也。 考問果然。 ***** 福建汀州試院,堂前二古柏,唐物也。 雲有神。 余按臨日,吏曰當詣樹拜。 余謂木魅不為害,聽之可也,非祀典所有,使者不當拜。 樹枝葉森聳,隔屋數重可見。 是夕月明,余步階上,仰見樹梢兩紅衣人,向余磬折拱揖,冉冉漸沒。 呼幕友出視,尚見之。 餘次日詣樹各答以揖,為鎸一聯于祠門曰:參天黛色常如此,點首朱衣或是君。 此事亦頗異。 袁子才嘗載此事于新齊諧,所記稍異,蓋傳聞之誤也。 ***** 德州宋清遠先生言,呂道士不知何許人,善幻術,嘗客田山虇司農家,值朱藤盛開,賓客會賞,一俗士言詞猥鄙,喋喋不休,殊敗人意。 一少年性輕脫,厭薄尤甚,斥勿多言。 二人幾攘臂,一老儒和解之,俱不聽,亦慍形于色。 滿座為之不樂,道士耳語小童取紙筆,畫三符焚之,三人忽皆起,在院中旋折數四,俗客趨東南隅坐,喃喃自語,聽之乃與妻妾談家事,俄左右回顧若和解,俄怡色自辯,俄作引罪狀,俄屈一膝,俄兩膝並屈,俄叩首不已;視少年則坐西南隅花欄上,流目送盼,妮妮軟語,俄嬉笑,俄謙謝,俄低唱浣紗記,呦呦不已,手自按拍,備諸冶蕩之態;老儒則端坐石凳上講孟子齊桓晉文之事一章,字剖句析,指掠顧盼,如與四五人對語,忽搖手曰不是,忽嗔目曰尚不解耶,咯咯癆嗽仍不止。 眾駭笑。 道士搖手止之。 比酒闌,道士又焚三符,三人乃惘惘凝坐,少選始醒,自稱不覺醉眠,謝無禮。 眾匿笑散。 道士曰:此小術,不足道。 葉法善引唐明皇入月宮即用此符,當時誤以為真仙,迂儒又以為妄語,皆井底蛙耳。 後在旅館,符攝一過往貴人妾魂,妾蘇後登車,識其路徑門戶,語貴人急捕之,已遁去。 此周禮所以禁怪民歟。 ***** 交河老儒及潤礎,雍正乙卯鄉試。 晚至石門橋,客舍皆滿。 唯一小屋,窗臨馬櫪,無肯居者,姑解裝焉。 群馬跳踉,夜不得寐。 人靜後忽聞馬語,及愛觀雜書,先記宋人說部中有堰下牛語事,知非鬼魅,屏息聽之。 一馬曰:今日方知忍饑之苦,生前所欺隱草豆錢,意在何處。 一馬曰:我輩多由圉人轉生,死者方知,生者不悟,可為太息。 眾馬皆嗚咽。 第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閲微草堂筆記》
第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