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毓瑛,字琢如,江蘇江陰人。 道光十七年拔貢,授兵部七品小京官,遷主事,充軍機章京。 二十三年,舉順天鄉試,再遷郎中。 鹹豐十年,擢鴻臚寺少卿。 時江南大營潰,總督何桂清棄常州,蘇、常相繼陷。 毓瑛疏陳軍事,略曰:「拯溺救焚,其事宜急而不宜緩。 搗虛批亢,其事宜合而不宜分。 臣前讀都興阿奏,擬自英山由豫境繞赴徐、宿,以達江北,而曾國籓通籌方略,擬分三路進剿,俟八月大舉。 竊謂都興阿由豫境以達江北,程途紆遠,非兩月不能到。 浙江自蕭翰慶陣亡,江長貴自平望退守,鋭氣盡消。 以屢潰之孱兵,禦剽悍之勍賊,待至八月,松、太、杭、嘉、湖諸郡勢將瓦解,蔓延愈廣,規復愈難。 為今計者,都興阿宜自英、霍取道臨、鳳以抵江北,不過旬日,即由通、泰渡江,直抵江陰,進攻常州、無錫為一路,而以周沐潤所募沙勇副之;鎮江現有兵萬餘,巴棟阿、馮子材、向奎進規丹陽為一路;薛煥在上海增募勇丁萬人,由嘉定、太倉、崑山進攻蘇州為一路,而命張玉良出嘉興、平望以副之;曾國籓率楚師由寧國取道廣德,進抵嘉、湖為一路,策應諸軍,而令米興朝攻宜興、溧陽,周天受攻高淳、東壩,曾秉忠督長龍船入太湖以副之。 攻賊之所必救,據賊之所必爭。 俟曾國籓新募勇至,然後分路進剿,庶於事有濟。 」 英、法兩國合兵犯京師,上幸熱河,軍書旁午,樞臣未全從,上命擇章京資深才優者佐諸大臣辦事。 毓瑛在直久,諸大臣欲舉以應,固辭,遂越次用焦祐瀛。 十一年,穆宗即位,諸大臣皆譴罷,乃命毓瑛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遷順天府丞。 同治元年,遷大理寺卿,授軍機大臣。 二年,擢工部侍郎,調兵部。 三年,江南平,加頭品頂戴,賜花翎,署兵部尚書。 四年,擢左都禦史,尋授兵部尚書。 五年,卒,贈太子少保,謚恭慤。 方端華、肅順擅政,毓瑛獨不附。 及佐樞政,廉慎勿懈,每謂:「軍旅大事,患在信任不專,事權不一。 古來良將,率以掣肘不能成功。 」時以為名言雲。 許乃普,字滇生,浙江錢塘人。 拔貢,考授七品小京官,充軍機章京。 嘉慶二十五年,成一甲二名進士,授編修。 道光三年,直南書房。 四年,大考二等,擢洗馬。 五年,督貴州學政,任滿回京,仍直南書房,累遷侍讀。 十三年,復以大考二等擢侍講學士,督江西學政,三遷內閣學士。 十八年,擢刑部侍郎,罷直南書房,專治部事。 調吏部,又調戶部。 二十一年,擢兵部尚書。 二十五年,坐事鎸五級,補太常寺少卿,遷光祿寺卿。 三十年,文宗禦極,命仍直南書房。 詔求言,乃普疏言:「方今先務,莫急於正君心,培聖德。 請敕館臣合列朝聖訓,依類分門,排日進呈,庶政奉以為宗。 恩詔各省保舉孝廉方正,請敕下各直省學政考覈學官,學官得人,所舉庶幾可恃。 刑部於致死胞伯叔及胞兄之案,以事關服制,往往夾簽聲明,並非有心幹犯,巧為開脫。 請敕下刑部斟情酌理,俾無枉縱。 各省綠營弁兵平時宜加意訓練,武職到京,兵部驗看時,當令兼演火器。 」疏上,得旨:「下所司議奏。 」復申諭刑部及各督撫,服制案罪名務得實情。 鹹豐二年,授內閣學士。 乃普疏論軍營奏報欺飾,得旨,令各路統兵大臣及各督撫力除積習,嚴為稽察,其朦混掩飾者,據實嚴參。 擢兵部侍郎。 三年,粵匪陷九江,擾皖北,覬覦北鄉,而廬、鳳守禦單弱,乃普疏請調黑龍江兵,道山東、江南,徑赴安徽,遠可張蘇、浙之聲援,近可固廬、鳳之門戶。 調刑部,尋擢工部尚書,調刑部。 國子監司業崇福奏請豫徵山西鹹豐四年錢糧,軍機大臣等會議,推及陝西、四川兩省,乃普偕侍郎何彤雲奏言:「各省情形不一,應由各督撫體察情形。 山西被賊各州縣及陝西之延安、榆林、綏德、興安,四川之寧遠各府,地瘠民貧,均請免其借徵。 至畸零小戶,有田數畝或數十畝,僅足餬口,仍令照常例完納,庶民力不至重困。 」又奏言:「時值嚴寒,用兵尤宜撫卹。 聞通永鎮兵四百名,去賊最近,而強半尚衣秋衣;重以行營所在,百物昂貴,無錢者往往須取於民,以致負販裹足,兵士轉不免於饑寒。 請飭統兵大臣悉心籌度。 」從之。 又言:「江南大營老師糜餉,皆由琦善等意見不和,舒興阿自陝赴皖,所在稽留,沿途需索。 今命與江忠源會剿,不獨難以和衷,且恐因之掣肘。 又方今餉需艱難,軍務一日未蕆,即度支一日不敷,惟在大師刻日奏功,以紓天下之困。 請皇上嚴加督責,信賞必罰,以振暮氣。 」疏上,嘉納之。 四年,刑部主事王式言坐承審命案,聽授請託,失入絞罪。 事聞,上命裕誠等按治,乃普以式言本門生,奏請迴避,弗許。 既而裕誠等讞式言仆受賕,上責乃普回護,降補內閣學士,罷直南書房。 尋遷禮部侍郎,擢左都禦史。 六年,遷工部尚書。 八年,命督五城團防。 九年,調吏部。 十年,文宗三旬慶辰,加太子太保。 九月,以病乞罷。 同治五年,卒,謚文恪。 子彭壽,字仁山。 道光二十七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遷少詹事。 鹹豐十一年,文宗崩,命議郊配禮,彭壽偕大理寺少卿潘祖廕奏言:「臣讀大行皇帝聖制甲寅孟夏齋宮即事詩,末句‘以後無須再變更’,註雲:‘天壇配享,三祖、五宗為定,永不增配位。 恐後代無知故違,則儀文太繁。 ’臣等仰瞻聖藻,躬懸齋宮,言法行則,非博謙讓虛名。 弓劍未寒,不忍頓生異議。 」禮遂定。 時肅順等獲罪,彭壽請察治黨援,旨令指實。 奏言侍郎成琦,太仆寺卿德克津泰,候補京堂富績,侍郎劉昆、黃宗漢。 得旨:「糾彈諸事,朕早有聞,特懲一儆百,力輓頽靡。 此後不咨既往,諸臣亦毋以黨援陳奏,致啟訐陷。 」於是陳孚恩等譴黜有差。 彭壽又以載垣等隨事刻深,戶部五宇官錢案請再清釐,從之。 同治初,再遷內閣學士,署禮部左侍郎。 五年,卒。 趙光,字蓉舫,雲南昆明人。 嘉慶二十五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遷禦史、給事中,轉光祿寺少卿,五遷內閣學士。 擢兵部侍郎,調戶部。 第14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1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