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常大喜曰:「子成之見,真有鬼神不測之機,吳兵雖勇,吾何懼哉!」於是,子成分兵從息地而來,子常以輕舟數百,旦夕沿于漢江之上下,又不挑戰,相持數日,子常之謀士名史皇者謂子常曰:「楚之軍民好令尹者少,愛司馬者多,司馬引兵燒吳之舟,塞吳道路,則破吳之功彼為第一,令尹官高名重,初領兵救巢則失巢邑,今又不能收第一之功,何以立於百僚之上?」子常曰:「奈何?」史皇曰:「吳人深入我境,不知道路,我若渡江一戰,必得全勝!」于常即令吳軍渡江,屯于小別。 孫武令先鋒迎敵,夫概引兵戰于小別山下。 子常馬失前蹄,夫概正欲斬首,部將武黑殺出,力救而歸。 夫概大殺一陣,奪其旗鼓;子常歸謂史皇曰:「子令我渡江建功,今喪兵折將,此事奈何?」史皇曰:「戰不斬將,攻不擒王,非兵家大勇。 今吳王大寨紮在大別山下,不如今夜往劫大寨,斬卻吳王,以立大功!」子常然之,遂令三軍銜枚從間道抄出大別山後,諸軍得令,依計而行。 卻說夫概初戰得勝,眾皆相賀。 孫武曰:「史皇乃鬥筲之輩,彼兵初敗,今夜必來劫王大寨,不可不備。 」令夫概、專毅各引本部伏于王寨之外,聽哨角為號,方許殺出。 又密遣小卒遞書於保駕將軍伯嚭,令其謹慎中軍,勿得驚慌。 又令伍員引五千兵,抄出小別山,先劫子常之寨。 號令已訖,時當三鼓,于常果引精兵從山後抄出,見吳王大寨,四寂無聲,即時大喊殺入中軍,遍搜不見吳王,疑有埋伏,引兵殺出。 聞兩下哨角齊鳴,專毅、夫概左右突出,夾攻子常,子常望寨後殺出,伯嚭截住,斬其部將武黑,大殺一陣。 子常進退無計,拋下盔甲,混于小卒隊中,方得逃難,吳兵亦不追究,但奪其器械,收其降卒。 子常走不數裡,一起守寨小卒來報,營寨已被吳將伍員所劫,大軍向前殺來。 子常大驚,引殘兵逃入山林,待伍員兵過,方歸小別山。 史皇等引敗兵亦漸漸歸至,子常連敗數陣,欲棄寨逃歸。 史皇曰:「令尹今率大兵拒吳,若棄寨而歸,吳兵一渡漢江,則楚國難保,不如退向柏舉,上表請救,方免後患。 」子常猶豫不決。 少頃,楚王遣一大將,引兵來救漢江,子常出寨迎接。 子常延入,原是大將軍鬥莠也。 莠曰:「主上聞令尹連戰不利,故命莠來相助,不知令尹今設何計破吳?」子常曰:「囊瓦正困無計,將軍高見,願聞指教?」莠曰:「事急矣!何不退于柏舉,以待子成截住江口,與之前後夾攻,不然則楚國之危,吾不敢保。 」子常曰:「正合我意!」令三軍拔寨屯于柏舉。 當時,楚兵雖屯柏舉,然子常自恃己為主將,不敬鬥莠,鬥莠又以子常為無能,兩不相睦。 子常每欲出戰,鬥莠不從曰:「令尹輕敵,無使再戰,再敗此陣,乃決楚國之興亡,若非子成知會之書來,焉可動兵?」於是,子常與鬥莠各居一寨,二人連日不議一事。 卻說吳之先鋒夫概,探知楚將不和,乃入見吳王曰:「楚將囊瓦矜傲不仁,鬥莠雖引救兵至,其自相逞能,諸將不遵約束,三軍皆無鬥志,若乘此一戰,必能長驅入郢。 」吳王不從。 夫概退回本寨,自思:「主上不許出戰,失時勢也!我必擊楚,勝而待罪。 」次日,遂引本部精兵,殺奔子常本寨而來。 子常悉兵出敵,戰不數合,孫武聞先鋒出戰,急調伍員、專毅出救,三將圍住子常,鬥莠全不救護。 子胥拈弓搭箭,射中子常左膊。 史皇殺入重圍,鬥莠望見勢危,方引本部殺來,救出子常。 吳兵大至,殺得楚兵屍橫柏舉,血流漢江。 子常引敗兵屯于江口,吳兵漸漸迫至,欲乘勢擊之。 夫概曰:「不可!困獸猶鬥,況于困人乎?若困之太甚,必激其怒,不如暫屯江口,待其半渡漢江,然後擊之,必然大敗!」眾軍皆服。 及夜半,楚兵果然造飯,及天未明,皆走渡漢江,將及一半,夫概引軍從上流殺下,專毅引軍從下流殺出,楚兵自相踐踏,死於江中者,不計其數。 夫概與專毅更不動手,但引勁弩,交射于上下江口。 子常走上西岸,夫概拍馬來追,子常嘆曰:「早不納沈尹戍之謀,遂至如此,今日有何面目再入楚朝乎?」 遂奔入鄭國,夫概迫之不及,但追斬史皇,會集大兵追趕。 鬥莠引殘兵走至雍避,將卒饑困,不能奔走。 莠令在澤中埋鍋炊飯,諸軍將食,夫概引兵殺至,奪其糧食,斬其饑卒,如切草芥。 鬥莠奮力殺出,走入荊州,來見楚王。 楚王大驚,棄城逃走。 子西哭泣諫曰:「社稷陵寢,盡住都城,若棄而外奔,焉可再入?”王曰:「吳楚所恃險者江漢而已,今吳兵已據漢水,楚失其險,焉能束手待擒?」子西曰:“城中壯兵,尚有十餘萬,大王可親出城,激勵士卒,深溝高壘,火速求告漢東小國,以借救兵。 吳深入我境,糧餉必然不繼,延至數旬,各國救兵若至,必能破吳!」 昭王便召子西守東門,鬥辛守南門,申包胥守西門,王孫由守北門。 親自巡撫城池,激勵士卒,踴躍數倍,皆願爭先。 不移時,哨馬報:「吳兵已渡三江口!在外百姓,扶老攜幼,爭先奔入荊門,勢如山崩地震,波濤激怒之狀,其老弱被踐踏而死者,枕積于道路,號哭之聲,徹聞十里之外。 」昭王忙令殿前將軍子箴、固引兵拒吳。 須臾,吳兵大至,箴、固不能抵敵,奔入城中。 吳兵屯紮烏合,四面八方,日夜攻打不息。 第12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春秋列國志傳》
第1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