縶忙出林外,施札曰:「久仰清風,夫何相見之晚?」蹇叔忙下驢,延人草廳,分賓主禮坐而問曰:「執事從何而降,有何教益?」縶答曰:「吾乃秦伯之族,名縶字子倫,奉秦伯之命,賜物來聘先生入朝,共議國事。 」蹇叔慌忙起謝曰:「叔山野鄙民,敢勞公軀下降!」命設酒禮以宴縶,縶曰:「朝命緊急,不敢稽延,請公治裝就道。 」叔辭曰:「山野小民,素無遠違,豈敢就聘?大夫請停車,容叔具辭表以上。 」紫曰:「公不必辭,此乃是大夫百里奚所薦也!縶聞丈夫處世,遇有為之君,即當展生平之志,何必苦戀山林,與草木同腐,公此一出得志,致君澤民,上不負所學,下不愧相知,不必苦辭!」叔因聞百里奚舉薦,遂欣然許往。 次日,蹇叔與公子縶,同歸秦國。 穆公聞蹇叔至,降階相迎,封為上大夫,與百里奚同理國事。 後人有詩曰: 蹇叔村莊一老農,長年抱策隱隆中。 穆公不進求賢馬,爭得先生建大功。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三十八回 驪姬設計陷申生 十英輔重耳逃歸 卻說驪姬賀晉獻公曰:「主公威鎮遠國,得勝而還,又與大國結親,誠足慶賀!”公曰:「虞、虢雖滅,耿、霍、魏三國,其勢尚強,吾不日興兵,征此三國,方滿吾意。 」次日,公設朝與群臣議伐耿、霍、魏之事。 荀息奏曰:「耿、魏小國也!主公乘勝之兵,親自征之,望風而降矣!」公悅,遂令畢萬為先鋒,趙夙為謀主,親率大兵五萬出城,留荀息守絳。 驪姬聞公出征,問二五與優施曰:“伐虢之計,本欲害申生,主公乃親徵得勝,今又遠征,而申生安然無事,此計何日而成?」 優施對曰:「臣再獻一計,令申生不日而死。 」姬曰:「計將安出?」施曰:“主公遠出,夫人可遣人往曲沃,召申生回朝。 申生至,夫人詐以夢見申生之母姜氏入來索祭,申生素志孝義,聞知必歸祭其母,祭必分胙以奉夫人,夫人可置毒于內,待主公歸,奉與飲食,知毒必怒申生而殺之,則申生死無騰挪矣!” 姬大悅,即日使人于曲沃召申生,申生歸見驪姬,姬佯哭曰:「吾近夕夢見汝母姜氏向我索祭,故召爾告之。 」申生聞言,放聲痛哭。 姬曰:「慟哭亦無益,汝歸而祭之可也!」申生拜謝,歸曲沃,即祀其母,令使者賫胙以奉姬。 太傅杜原款諫曰:「驪姬妒忌,逐出殿下弟兄,豈有誠心相告,其中定然有詐!臣聞主上出征,若進胙肉,恐中其計!」申生曰:「彼既以誠心告我祭,不進胙,得罪反重。 」申生不聽而奉胙,驪姬受之,置毒子酒肉中,以待公歸。 卻說耿、魏、霍三國,聞晉兵至,寡不敵眾,各個出城,奉表納貢。 晉兵不動寸鐵,收三國得勝回朝。 卻說驪姬見獻公回,將胙禮進于獻公,公方欲食,姬曰:「食自外來者,不可不試也!”公曰:「然!」與犬食之犬斃,與小臣食之小臣亦斃。 姬乃哭曰:「天乎!國,子之國也!何為過急若是?」獻公大怒。 遂令殿前將軍奄楚、賈華,各令衛卒五十,前捕太子,取其傅杜原款。 二人領兵出朝,狐突謂二子狐毛、狐偃曰:“主上無道,信驪姬殺太子,其禍必及于重耳,吾觀重耳,重瞳駢脅,後必能強大晉國,汝等作速往蒲從重耳,以圖功名。 」 二子次日奔蒲,狐突又修書,星夜使人教申生逃難。 卻說奄楚、賈華二人,引兵圖曲沃,申生知其禍,走人新城,杜原款走不及,被奄楚仗劍斬于馬下。 款將死,謂從者為我告太子曰:「款也不才,自知不敏,故有今日之難!臣不敢偷生愛死,然太子不從昔日之諫,以至今日禍臨,請必無悔其死,且臣聞死不遷情,強也,守情全義,孝也,殺身以成志,仁也,死不忘君,敬也!」申生聞言,痛哭受命,乃走至新城。 申生走入新城,得狐突之書,泣曰:「伯氏愛我甚厚,然吾想逃走,其罪必歸於君,是悲君也!彰君父之惡,必見笑于諸侯,內困于父母,外困于諸侯,是重困也!棄君去罪,是逃死也!吾聞之,仁不惡君,智不重困,勇不逃死,吾寧待罪俟死,何敢逃死!」令其臣猛足告狐突曰:「申生得罪于君父,不敢逃死,然吾父老矣!願狐氏盡心以助吾父,申生雖死亦不敢忘。 」猛足受言既出,申生自縊于新城。 賈華兵至聞其自縊,斬其首級回報。 後人有待哀申生云:父子本天性,獻公反滅之,卓哉申生子,純孝死不移。 又宋賢詩云:父母如天無極思,知而不昧獨申生,刀兵滾滾因讒重,俯首新城只待烹。 驪姬問優施曰:「申生既中計而死,如今可請立奚齊否?」 施曰:「未可!重耳、夷吾尚在,如不盡除,後必有患,況重耳駢脅、重瞳,狀貌非俗,久後必成大事,宜速除之!”姬曰:「何計可除?」施曰:「此易事也!夫人但奏申生之死,為重耳、夷吾共忿,則公必怒,而一計盡去矣!」姬悅,會獻公退朝,姬泣而訴曰:「妾聞重耳、夷吾怨申生之死,言妾所讒,二人終日練兵,欲人朝殺妾而謀主上,主上寧殺妾身以安社稷,勿致禍臨,後悔不及。 」公曰:「申生謀殺君父,其罪合死,何干汝事?」姬泣曰:“重耳、夷吾凶暴不仁,見申生既死,意望東宮之位,恐妾子母相聞,故捏詞陷妾,然後好奪君位!」 公大怒,即令賈華領兵伐重耳、夷吾,賈華領兵先至蒲。 第5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春秋列國志傳》
第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