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齊邱等遵旨入宮,來到禦榻之前,啟請了聖安。 李璟說道:「卿等皆國之重臣,輔佐朕躬,已歷多年。 今朕大限已盡,料難再與卿等共理國事了。 」宋齊邱、馮延巳齊聲奏道:「聖躬略有不豫,即當痊癒,萬勿以後事,致勞聖慮。 」李璟道:「朕身為一國之君,富貴已極,死亦無恨!惟長子冀,立為太子,不久即逝。 至今儲貳未定,朕擬以第六子從嘉,正位東宮,諸卿以為如何?」眾臣頓首道:「陛下斷自宸衷,擇賢授器,諒必不謬。 臣等敢不敬遵聖諭。 」李璟乃命韓熙載,就榻前草詔,立從嘉為太子,並命監國;又囑咐太子道:「年紀尚輕,卿等宜善輔之。 宋主雄才大略,宜恭順臣事,不可自召滅亡。 」眾臣頓首領命。 李璟囑託後事畢,不上兩日,即便薨逝。 眾臣奉太子從嘉即位,改名為煜,立母鐘氏,為聖尊後,以後父名章泰,故不稱太后;立妻周氏為國後,群臣均進秩有差,遣戶部尚書馮謐,赴末廷告哀,並請追尊李璟帝號,宋廷答詔許之。 李煜乃謚璟為明道崇德文孝皇帝,廟號元宗,陵曰順陵。 李煜年少穎悟,喜讀書屬文,工書畫,知音律,甚有才名,故李璟臨歿,立為太子。 那李煜相貌清癯,一目有重瞳子,史家皆稱為南唐後主。 後主自即位之後,不以國事為心,一味的征歌選舞,譜詞度曲,以風流自命。 每當春日,百花盛開,便把殿上的梁棟窗壁,柱拱階砌,都裝成隔筩,密插各種花枝,懸榜于殿上,謂之「錦洞天」;令宮中妃嬪,皆為纖裳高髻,首翹鬢朵之裝,日夕相偕,飲于錦洞天內。 又命內侍,將後苑所有之花,盡行折取前來,當筵賜于宮嬪插戴。 一剎那頃,妃嬪入宮,滿頭都是花枝,紅綠相間,上下顫動,後主看了,覺得粉光膩滑,花香拂拂,撲入鼻官,馨芬異常。 其時有個宮人,名喚秋水,生得粉面櫻唇,頎身玉立,甚是美麗,素性最喜簪花,今天也侍立筵前,忽蒙後主折了許多奇異的花枝,賜與她們插戴,正是投其所好,心內如何不喜呢?旁的妃嬪宮人,不過擇取數枝插在頭上,也就算了,惟有秋水,卻搶着插戴,竟把兩髻插得滿滿的,好似戴着一頂花冠,連她的一頭青絲細發,都遮蓋得密不通風。 恰乃殿庭之中,有一對五彩粉蝶,在庭心裡來往飛舞,聞得殿上花香馥郁,那蝶兒便向着有花香的所在飛來,一上一下的直入殿中徘徊旋舞,好似尋找什麼一般。 後主和妃嬪們,見一對蝶兒,驀地飛入殿上,正在看著納罕,誰知那對蝶兒,飛了一會,好似尋着了藏身之地一般。 竟向着秋水頭上撲去。 秋水正侍立一旁,預備替後主斟酒,忽見一對蝶兒,自向自己頭上撲來,連忙將酒壺放下,舉起纖手去趕逐蝶兒。 這蝶兒好生奇怪,任憑秋水舉着一雙玉手,亂趕亂撲,只是在秋水頭上繞來繞去,不肯飛開。 眾人見了,齊聲稱奇,把個秋水急得慌了手腳,不知如何是好。 眾妃嬪見一對蝶兒,只是繞住了秋水的雲鬢飛舞,把秋水急得面紅耳赤,還是不肯離開,那種形狀,十分好看,不覺齊聲笑將起來。 這一笑不打緊,卻把個秋水羞得無地容身,几乎哭將出來。 後主見秋水羞得要哭,心中十分憐愛。 忙起身出席,走近秋水身旁,連聲阻止道:「這對蝶兒,並不是什麼異怪之物,乃因你生得花容月貌,異常美艷,又戴滿了一頭的花枝,香氣從頭上發出,那蝶兒嗅着花香,所以繞着你雲鬢飛舞不去了。 你可任它停止在鬢上,待到香氣略散,那蝶兒不用你去撲它,自會飛去的。 」說著,攔住了秋水的纖手,一任那蝶兒停在秋水花鬢上面,後主方纔重複入席,歡呼暢飲。 後人有宮詞詠此事道: 匝匼春陰錦洞天,纖裳高髻鬥嬋娟; 花香拂拂隨人影,凰子紛粘綠鬢邊。 後主有琵琶一面,名叫燒槽,甚為貴重,常親作《念家山曲》,以琵琶彈之,其聲清越嘹喨,不同尋常。 周皇后亦通曉書史,精擅音律,尤工琵琶。 一日雪夜,後主與周後設筵賞雪,酒至半酣,周後向後主言道:「素聞陛下善舞,今夜飲宴甚歡,陛下何不一獻身手呢?」後主笑道:「朕幼年嬉戲之時,常喜為之,今已多年,未嘗練習,生疏得極了。 卿能于頃刻之間,創為新聲。 朕當為卿起舞。 」周後道:「陛下此言,可是真麼?莫要使妾製成新曲,陛下又不肯起舞呢?」後主道:「卿儘管放心,朕為一國之主,豈有失信之理。 」周後聞言,遂即命箋綴譜,喉無滯音,筆無停思,頃刻之間,譜成《邀醉舞》、《恨來遲》兩曲,取燒槽琵琶,親自彈將起來。 後主又命歌姬,和着琵琶,歌唱新曲,真是個琵琶琤■,歌聲宛轉;那新曲之妙,果然不比舊時之歌,甚是可聽,更益周後彈着琵琶,輕佻淺撥,聲韻悠揚。 後主聽了,心中大悅,待至歌畢,向着周後連聲稱讚道:「卿真才思敏捷,一剎那間,即能譜成新曲。 朕實佩服得很!這面燒槽琵琶,乃是從前父皇常禦之物,極為寶貴。 今即以之賜卿,聊酬譜制新曲的勞苦。 」周後連忙拜謝道:「雖蒙陛下賜妾燒槽琵琶,只是適間允妾起舞,亦求陛下克踐前言,使妾一開眼界,那就感恩不盡了。 」後主笑道:「卿既愛觀朕舞,即為卿試之。 」遂起身出席,結束衣襟,步至筵前。 舞將起來。 初時還是慢慢的一起一落,周旋中節,舞到分際,忽然一陣緊一陣。 第11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宮十八朝演義》
第1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