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錫恩,字蕓閣,安徽涇縣人。 嘉慶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大考第一,超擢侍讀。 道光四年,復大考一等,擢侍讀學士。 時河患急,錫恩上疏條陳河務,略曰:「蓄清敵黃,為相傳成法。 大汛將至,急堵禦黃壩,使黃水全力東趨。 今年漕艘早渡,因禦黃壩遲堵,以致倒灌停淤,釀成大患。 且欲籌減泄,當在下遊,乃輒開祥符徬,減黃入湖。 壩口已灌於下,徬口復灌於上,黃水俱無出路,湖底淤墊極高。 若更引黃入運,河道淤滿,處處壅溢,恐有決口之患。 」宣宗韙其議。 五年,命以道員發往南河,補淮揚道。 六年,加三品頂戴,授南河副總河。 九年,母憂去官,服闋,授光祿寺卿。 歷宗人府府丞、左副都禦史,督順天學政。 擢兵部侍郎,調吏部,仍留學政。 十九年,內監狄文學以甥考試被黜,至錫恩私宅言所取錄多出請託,挾制訛詐,錫恩疏聞,特詔論文學大闢。 二十二年,疏言:「黃河自桃北崔鎮汛、蕭家莊北決口穿運河,壞遙堤,歸入六塘河東注。 正河自揚工以下斷流,去清口約有六七十里之遠,回空漕船,阻於宿遷以上。 臣前任淮揚道時,詳辨戽水通船之法,行之十餘年,幸無貽誤。 今若於中河西口外築箝口壩,添設草徬,以為黃水啟閉之用,即將楊家壩作攔清堰,以為清水啟閉之用。 就中河運道為一大塘,道里長則容船眾,兩次啟閉,漕船可以全渡。 惟黃水先已灌入運河,中泓淤墊,兩岸纖堤亦恐有沖缺,趕緊修濬,計需費亦不甚多。 此時果可回空。 來年即可出重,則蕭莊決口不妨從緩堵築。 儻此法趕辦不及,祗有竟用引黃濟運之法。 其臨黃箝口壩草徬照式築作,引黃水入壩送船,沿途多築對頭小壩,以偪溜刷深,庶免淤滯之患。 迨出楊莊,匯入清河之水,即可牽輓南行。 蓋南岸不可借黃者,恐其淤湖淤運。 今所引黃水,一出楊莊口,仍歸舊河,自可用清口之水以刷滌之,應無流弊。 」並以圖說進,下河督麟慶議行。 麟慶亦主用灌塘法,與錫恩言合,尋代麟慶為江南河道總督。 時揚工漫溢,尚書敬徵等查勘,堵築決口,開挖引河,接挑長河淤墊,估銀五百七十萬兩有奇。 禦史雷以諴奏決口無庸堵合,祗須改舊河為支河,以通運道而節糜費,下錫恩會議。 錫恩奏覆:「灌口非可行河之地,北岸無可改河之理,請仍堵築決口。 漕船回空,仍由中河灌塘。 」命侍郎成剛、府尹李僡赴工會同錫恩督辦。 二十三年,夫工以下挑河四萬一百九十餘丈,工竣,啟除界壩,放水通暢。 會河南中牟河決,黃水注湖,請放山盱各壩宣洩湖水,並將夫工導出湖水,引入中河,暫濟鹽柴轉運。 復以上遊河水陡落,間有淤墊,請改估蕭工以下未挑之工,並挑築大堤單薄卑矮處。 是秋,湖水接長,掣卸高堰石工四千餘丈,搶護未決。 二十四年,黃流未復故道,急籌濟運,並宣洩湖水,請啟放外南屬順清河,導引入河歸海。 軍船抵壩,即由其處放渡,並於外南之北攔黃壩址築箝口土壩,以資停蓄。 尋奏:「黃河上遊六月間陡長水丈餘,山盱林家西壩、舊義河直壩、及仁義河中間攔堰,間有掣塌,補修完密。 裡、河、揚三承受洪湖之水,兩岸纖堤舊有護埽者,致多刷蟄,亦擇要加鑲。 」二十五年,中牟工始合龍,南河連年無險。 二十八年,以病乞歸。 鹹豐中,命在籍治捐輸團練。 八年,前江西巡撫張芾劾其勸捐無狀,褫職。 同治三年,捐京倉米折,複原銜,命赴安徽廬州會辦勸捐守禦事。 五年,鄉舉重逢,加太子少保。 六年,卒。 漕運總督張之萬疏陳錫恩治績,賜祭葬,謚文慎,入祀鄉賢祠。 子駿文,入貲為刑部郎中,改山東知府。 鹹豐末,撚匪犯省城,駿文率兵團迎擊於段家店,卻之。 署青州,平淄川鳳皇山土匪,擢道員。 同治中,巡撫閻敬銘、丁寶楨皆倚之。 從寶楨會剿撚匪,塞河侯家林,功尤多,授兗沂曹道。 光緒中,遷按察使。 坐事降調,以諳習河事,仍留山東。 歷治上下遊要工,調河南鄭工,專任西壩,以合龍愆期,革職留工,工竣,複原官。 授山西按察使,護理巡撫,遷福建布政使。 十九年,卒於官。 山東士民以其治河功,請建專祠。 論曰:河患至道光朝而愈亟,南河為漕運所累,愈治癒壞。 自張文浩蓄清肇禍,高堰決而運道阻。 嚴烺畏首畏尾,湖河並不能治。 張井創議改河,而不敢執咎,迄於無成,灌塘濟運,賴以彌縫。 麟慶、潘錫恩循其成法,幸無大敗而已。 吳邦慶講求水利,而治河未有顯績。 慄毓美實心實力,卓為當時河臣之冠,不獨磚工創法為可紀也。 東河自毓美後,硃襄、鍾祥、文沖繼之,祥符、中牟迭決,東河遂益棘矣。 列傳一百七十一 林培厚 李象鵾 李宗傳 王鳳生 黃冕 俞德淵 姚瑩 林培厚,字敏齋,浙江瑞安人。 嘉慶十三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出為四川重慶知府。 啯匪帶刀異常制,禁鍛者毋制賣,有犯則坐。 沿江渡船為盜資,籍而稽其出入,刻姓名船側,盜為衰息。 民習天主教,搜其書,批抉繆妄,聞者多悔悟。 署川東道,所屬雷波民、夷忿爭,或覬覦邀功,請發兵,培厚不應,立縛治其魁,餘悉貸遣。 總督蔣攸銛器之,稱為蜀中良吏之最。 母憂歸,服闋,授直隷天津府。 畿輔大水,天津地窪下,災尤劇,培厚遍行屬縣,賑活饑民七萬有奇。 奉天、台灣商米先後抵海口,議以官錢收買,委曲劑量,商民交利,而官不費。 時蔣攸銛移督直隷,詔舉賢吏,遂薦之,不旬日,擢大順廣道。 畿南澇後,大興水利。 培厚先在天津治澱河,至大名治新衛河、洺河,浚築悉中程度。 培厚數以時事利病、屬吏賢否語攸銛,為布政使屠之申所忌。 及攸銛入相,那彥成代之,坐河北旱荒施賑不如法,解培厚任,宣宗夙知其能,改授湖北糧儲道。 時河患淺涸,漕舟數阻。 攸銛以大學士出督兩江,期八省漕以首夏畢渡河,乘清水盛漲,浮渡遄利。 培厚所部尤速達,為嘉慶以來數十年所未有,攸銛特疏陳給敘。 歷三運無誤,上意方鄉用,以勞卒於通州運次。 李象鵾,字雲皋,湖南長沙人。 嘉慶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道光二年,出為直隷宣化知府。 歲饑,禁奸販,安屯戶,煮粥以賑,民無失所。 課士有法,一變邊郡弇陋之習。 調正定,再調保定。 蔣攸銛、那彥成先後為總督,皆倚如左右手。 象鵾持正無撓,擢通永道,調河南鹽道。 治漕嚴,弁丁懍懍,禁胥役藉僱剝船擾民,請潞鹽仍歸商運,民便之。 丁父艱歸,服闋,補江西吉南贛寧道。 轄境與粵東犬牙相錯,多伏莽,屬縣僻瘠,幾不可治,象鵾掃除積弊,境內秩然。 擢江蘇按察使,署江寧布政使。 時陶澍為總督,賴其佐理焉。 調貴州按察使。 仁懷奸民為亂,株連眾,治之無枉縱。 擢布政使,禁漢奸盤剝苗民,多惠政。 二十四年,以假去職。 洎入覲,詔以三品京堂候補。 未幾,乞歸。 李宗傳,字孝曾,安徽桐城人。 嘉慶三年舉人。 授浙江上虞知縣先攝麗水、平湖、瑞安、建德、平陽,所至求民隱,鋤豪強,平反冤獄。 在麗水斷積案七百餘事,捐貲河工,敘知府,擢浙江督糧道。 道光三年,杭、嘉、湖三府大水,宗傳建議,浙西諸水尾閭,下由江蘇入海,必宜江、浙兩省通籌疏濬,大吏用其言,疏請合治。 坐事左遷,巡撫程含章薦之,以知府用,授湖南永州,葺濂溪書院,崇節義,勸種植。 擢四川成綿龍茂道,累攝鹽道、布政使。 十三年,瓘邊屬倮夷降復叛,勢甚張,總督鄂山既奏劾提督楊芳,檄宗傳往察治。 宗傳上言:「四夷環山為巢,嗜利頑鈍,愈撫愈囂。 去年添兵設防,夷轉四出焚掠,攻壘窺城,略無忌憚。 雖擾一,實四安危所繫,不可姑息貽患。 」乃建三路進剿之策,倡助軍需,治兵選士,聲威大振。 三路大軍猶未至,宗傳先以計誘降十三支夷,縶之,勒還所掠人口,有業者復之,無業者給貲,縱俘歸,使諭威德。 夷猶豫未決,大軍由冷跡關逼老林巢藪,大破之於石門檻,擒斬數百,毀賊寨二百餘所,夷落悉平。 論功最,擢山東按察使。 捕大盜劉二鞍子置之法,群盜遠遁,遷湖北布政使。 年逾七十,引疾歸。 宗傳征叛夷出奇有功,然居恆時以計取傷仁,意不自慊。 嘗從同縣姚鼐遊,能文章。 第5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