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利兵船擅入海口,要乞推廣通商,坤依故事停其貿易。 領事律勞卑挾二船入虎門,砲擊不退,且以砲拒,進泊黃埔。 坤設方略扼其歸路,斷其接濟,集水陸師臨以兵威,律勞卑窮蹙,引罪求去。 澳門洋商代請命,坤持之良久,乃驅之出口。 疏聞,詔嘉獎,先奪宮銜、花翎並復之。 於是嚴海防,勤訓練,自南山至大虎分三段,與沙角、大角相聯絡。 省河中流沙地增建砲台,以資保障,夷情斂懾。 坤久任封圻,所皆有名績,宣宗深倚之。 十五年,卒,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從優恤,謚文肅。 子端黼,襲世職。 曾勝,廣西馬平人。 以行伍從剿湖南苗匪、川、楚教匪,積功至都司。 累遷雲南參將,以計擒梟渠徐黑二及宣威小梁山匪首,為時稱。 遷維西協副將。 瑤匪趙金龍之亂,率師會剿,擢湖南永州鎮總兵,殲金龍,及擒粵瑤趙青仔,戰皆力。 尋赴廣東剿連山瑤,迭戰大拱橋、分水嶺、砲台山、火燒坪、軍僚裡、大厓沖、上坻園。 瑤平,論功最,加提督銜,賜號瑚爾察圖巴圖魯,予雲騎尉世職。 調南韶連鎮,擢廣東陸路提督。 當英吉利兵船入內河,水師提督李增堦不能阻,勝獻策,以巨船載石沉塞海口老洲岡隘道,聚草船數百橫內河,備火攻,勝率兵臨之,英領事律勞卑悚懼聽令,事乃定。 十七年,卒於官,謚勤勇。 陶澍,字雲汀,湖南安化人。 嘉慶七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遷禦史、給事中。 疏劾吏部重簽,河工冒濫,及外省吏治積弊。 巡中城,決滯獄八百有奇。 巡南漕,革陋規,請濬京口運河。 二十四年,出為川東道,日坐堂皇,剖決獄訟如流。 請減鹽價,私絶課增。 總督蔣攸銛薦其治行為四川第一。 歷山西按察使、安徽布政使。 道光三年,就擢巡撫。 安徽庫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領。 澍自為籓司時,鈎覈檔案,分別應劾、應償、應豁,於是三十餘年之糾轕,豁然一清。 嚴交代,禁流攤,裁捐款,至是奏定章程,俾有司釋累,得專力治民。 瀕江水災,購米十萬石,勸捐數十萬金,賑務覈實,災民賴之無失所。 治壽州城西湖、鳳台蕉岡湖、鳳陽花源湖;又懷遠新漲沙洲阻水,並開引河,導之入淮。 淮水所經,勸民修是束水,保障農田。 各縣設豐備倉於鄉村,令民秋收後量力分捐,不經吏役,不減糶,不出易,不假貸,歲歉備賑,樂歲再捐,略如社倉法而去其弊。 創輯安徽通志,旌表忠孝節烈以勵風俗。 五年,調江蘇。 先是洪澤湖決,漕運梗阻,協辦大學士英和陳海運策,而中外紛議撓之。 澍毅然以身任,奏請蘇、松、常、鎮、太五府州漕糧百六十餘萬石歸海運,親赴上海,籌僱商船,體恤商艱,群情踴躍。 六年春,開兌,至夏全抵天津,無一漂損者,驗米色率瑩潔,過河運數倍。 商船回空,載豆而南,兩次得值船餘耗米十餘萬石,發部帑收買,由漕項協濟天津、通倉之用,及調劑旗丁,尚節省銀米各十餘萬。 事竣,優詔褒美,賜花翎。 明年,遂偕總督蔣攸銛合疏陳海運章程八條,冀垂令甲,永紓漕累,格於部議,未果行。 又以紳衿包完漕米,橫索陋規,為漕務之害,奏請懲辦。 學政辛從益意不合,爭之。 澍復疏言:「陋規日增,勢必取償小民。 若預計有司不減浮收,置陋規於不問,非釜底抽薪之計。 」仍執前議,治包抗從嚴焉。 江蘇頻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暢。 疏言:「太湖尾閭在吳淞江及劉河、白茆河,而以吳淞江為最要。 治吳淞以通海口為最要。 」於是以海運節省銀二十餘萬興工,擇賢任事,至八年工竣。 又以江以南運道,徒陽運河最易淤阻,而練湖為其上遊,孟瀆為其旁支。 澍自巡漕時,條奏利害,至是先濬徒陽河,將以次舉劉河、白茆、練湖、孟瀆諸工。 後在總督任,與巡撫林則徐合力悉加疏濬,吳中稱為數十年之利,語詳則徐傳。 十年,以捕獲戶部私造假照要犯,加太子少保銜,署兩江總督,尋實授。 時淮鹽敗壞,商困課絀,岌岌不可終日。 澍疏陳積弊,請大刪浮費,以為補救。 議者多主改法課歸場灶,命尚書王鼎、侍郎寶興赴江南查議。 澍謂除弊即以興利,無事輕改舊制,偕鼎等合疏臚陳利害,條上十五事。 鼎等復請裁鹽政歸總督管理,報可。 澍受事,繳還鹽政養廉五千兩,裁減衙門陋規十六萬兩有奇,凡淮南之窩價,淮北之壩槓,兩淮之岸費,分別減除,歲計數百萬兩,分設內外二庫,正款貯內庫,雜項貯外庫,杜絶挪墊。 革總商以除把持,散輪規以免淹滯,禁糧船回空帶蘆鹽,及商船借官行私,令行禁止,弊肅風清。 淮北尤疲累,先借款官督商運,繼仿山東、浙江票引兼行之法,於海州所屬中正、板浦、臨興三場擇要隘設局給票,註明斤數運地,無票越境以私論。 仍留暢銷之岸,江運八州縣、湖運十一州縣,歸商運。 十二年,奏準開辦,越半歲,溢銷逾額,復推廣於江運、湖運各岸,減價裁費,商販爭趨,而窩商蠹吏、壩夫岸胥一旦盡失其中飽需索之利,群議沸騰。 言官摭浮言,屢事彈劾,賴宣宗鑒其忠誠,倚畀愈專。 屢請復鹽政專職,皆不許,澍益感奮,力排眾議,毅然持之,卒獲成效。 道光元年至十年,淮南行六綱,淮北僅行三綱。 澍承極弊之後,自十一年至十七年,淮南已完六綱有餘,淮北率一歲行兩綱之鹽,盡完從前滯欠,且割淮南懸引,兩淮共完正雜銀二千六百四十餘萬兩,庫貯實存三百餘萬兩。 兩屆京察,並被褒獎優敘。 晚年將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風痺,未竟其施,然天下皆知票鹽減價敵私,為正本清源之計。 後鹹豐中乃卒行之。 十九年,卒。 遺疏上,優詔軫惜,稱其「實心任事,不避嫌怨」,晉贈太子太保,依尚書例賜恤,賜其子桄主事,謚文毅。 祝名宦祠,於海州建專祠。 澍見義勇為,胸無城府。 用人能盡其長,所拔取多至方面節鉞有名。 在江南治河、治漕、治鹽,並賴王鳳生、俞德源、姚瑩、黃冕諸人之力。 左宗棠、胡林翼皆識之未遇,結為婚姻,後俱為名臣。 所著奏議、詩文集、蜀輶日記、陶桓公年譜、陶淵明詩輯注並行世。 論曰:趙慎畛學有本源,察吏治民,嚴而能恕,所至政無不舉。 盧坤治回疆軍需,平湖南瑤,馭廣東夷商,皆有殊績。 陶澍治水利、漕運、鹽政,垂百年之利,為屏為翰,庶無媿焉。 道光中年後,海內多事,諸臣並已徂謝,遂無以紓朝廷南顧之憂。 人之雲亡,邦國殄瘁,其信然哉! 列傳一百六十七 陳若霖 戴三錫 孫爾準 程祖洛 馬濟勝 裕泰 賀長齡 陳若霖,字宗覲,福建閩縣人。 乾隆五十二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刑部主事,累遷郎中。 束鹿縣民王洪中為人聚毆,訟不得直,自經死。 若霖鞫得其實,被議敘。 秩滿當外用,仍留部。 數從大臣赴各省讞獄,以寬恕稱。 嘉慶十三年,出為四川鹽茶道,擢山東按察使。 調廣東,署布政使,以佐總督百齡平海盜,賜花翎。 調湖北,復調四川,就遷布政使。 二十年,擢雲南巡撫。 水尾土州目黃金珠結內地奸民,殺副州目李文政,掠其家,鞫實,置於法。 歷廣東、河南、浙江巡撫。 浙省南北新關科罰無度,限以半正額為止,恤商而課裕。 修蕭山新廟堤,建盤頭以禦潮。 次年,新林塘圮,親往勘,疏言:「新林塘舊為險工,今距海日遠,塘以外為灶地,外復為牧地,中有馬塘,足為新林屏蔽,宜補築以遏潮汐。 疏通灶地各溝洫,引入牧地之莫家等灣以排泄之,即以灶地之土培護新林堤基。 西築橫塘以禦江水。 責令灶牧各戶及蕭山、山陰、會稽三縣,分別修築。 」又奏修會稽、上虞等縣塘堤,並如議行。 二十四年,擢湖廣總督。 湖南鳳凰等屯丁額多為官占,失業者眾,悉清釐發還徵租。 官入苗寨多婪索,或冒名詐財,嚴禁之。 又以屯地磽瘠租額重,為奏減苗租二萬餘石,免逋賦七萬餘石,苗民感之。 第4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下》
第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