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戎政侍郎王家彥守得勝門,門破時,有起義軍脅他投降,他卻大罵不屈,投城而死。 左都御史李邦華,聽說城破,便沐浴更衣,在門上題詩道:「堂堂丈夫,聖賢為徒。 忠孝大節,矢死靡他。 」然後徒步往文丞相祠叩首再拜,口中吟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今日魂歸天府去,子孫百世爺芳名。 」立起身來,大笑三聲,縊死祠中,三日後,臉色不變。 他妻妾二人均縊死家中。 太常寺少卿吳麟征,十九日坐守西直門,忽然城破,急忙跑回衙署,將他原來所參駁的文書一一撿出,託付家人帶走,卻一句話不提家事。 然後閉門作絶筆數語,道:「祖宗二百七十餘年宗社,一旦而失,雖上有龍亢之悔,下有魚爛之殃,而身居諫垣,徘徊不去,無所匡救,法應治罪。 殮時用角巾青衫,覆以單衾,墊以布席足矣。 棺宜速歸,恐系先人之望。 茫茫泉路,炯炯寸心,所以瞑予目者,又不在此也。 崇禎十七年二十日酉刻,罪臣吳麟征絶筆。 」正欲自縊,好友海寧孝廉祝淵來了,二人抱頭大哭,吳麟征泣道:「我壬戊登第,嘗夢一人叉手向背,口吟文信國『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之句,問路人,說是隱世劉宗周。 我與劉同出,而劉先隱。 今山河破碎,不死還等什麼?我曾上疏整飭江南,有人不許;我也曾請身任危疆,又有人不許,我毫無辦法,只有待後來之人圖國家大事了,仔細想來,我一生所欠,只是上疏少了一些,還有《黨鑒》一書還未編輯成功。 」說完,自縊而死。 祝淵流淚為他收屍,自始至終,面目如生。 十九日那天,兵科給事中光時亨與王章並轡巡城。 城破時,有義軍喊道:「趕快投降吧!我們闖王自會重用你們的!」 光時亨心中害怕,忙下馬跪地乞降,王章沒想到這個一向反對南遷,力諫主戰的光時亨竟然這麼快便投降,不由大怒,破口大罵。 農民軍一箭射來,三章倒在地上,又有一名農民軍趕上來砍了兩刀,王章翻身抱住他,一同墜城而死,城上眾人無不駭然。 像這種隨着大明皇帝盡節靖忠者,那幾日真是不計其數。 他們,這些大明王朝的殉葬品,也隨着大明王朝的毀滅而煙消雲散了,一代曾經燦爛過,輝煌過,繼而衰落,紛亂的大明王朝,就這樣,無可奈何地退出了歷史舞台,划上一個悲愴的句號 京都悲夢 大明滅亡了,但甲申年的黑色卻並沒有消退。 甲申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就是崇禎自縊于煤山的同日中午,李自成大軍舉行入城儀式。 他命人挑選一千名精鋭騎士,個個精神抖擻,黑衣黑甲,跨下棕色駿馬,威風凜凜地從正陽門入城。 老百姓紛紛在門上貼了「永昌元年大順王萬萬歲」的黃紙,在門口擺了香案,有的還在門口放了酒漿,以勞大軍,孩子們又蹦又跳,唱道「早早開門迎闖王,管叫大小都歡悅」。 李自成隨千名先導,縱馬馳來。 他騎的那匹高大而又剪短了鬃毛和尾巴的駿馬,渾身深灰,帶著白色花斑,毛多捲曲,很像龍鱗,所以名叫烏龍駒,李自成身穿青布面羊皮長袍,頭戴白氈斗笠,高個子,寬肩膀,顴骨隆起,天庭飽滿,鼻直口闊,深眼窩,濃眉毛,雙眼神采飛揚,臉放紅光。 他的身後,緊跟着大順丞相牛金星,軍師宋獻策,權將軍劉宗敏,制將軍李岩等,個個雄姿勃發,豪情壯志,盡顯于眉眼之間。 李自成走上城頭,眼望城外,但見成千上萬部將士卒正從各門入城,當此之時,他不由得志得意滿,仰天大笑。 闖軍見到大王,四下里歡聲雷動。 李自成興奮異常,他看到京城居民長長的歡迎隊列與「大順永昌」香案,心情十分激動。 他從箭袋中取出三支箭來,扳下了箭簇,彎弓搭箭,將三支箭射下城去,大聲說道: 「眾將官兵士聽著,入城之後,有人妄自殺傷百姓,姦淫擄掠的,一概斬首!以此箭為令!」 眾百姓及數十萬兵將齊聲大呼:「大順天子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自成下得城頭,在眾人擁衛下走向承天門。 他抬頭一看,正看見「承天門」三字,回頭對牛金星等人笑道: 「我若能為天下之主,當一箭射中天字!」 他的神箭善射是久富盛名的,誰也不會懷疑他射不中。 左右一片歡呼。 然而,事情卻奇怪得令人不可思議。 百發百中的李自成於百步之外拈弓搭箭時,他是勢在必得的。 但當一支利箭帶著嘯音飛向承天門的「天」字時,卻牢牢地釘在了「天」字底下。 他膂力強勁,這一箭直插入城牆。 眾人一見,都一下子愣了,李自成的笑容也凝固在臉上,竟不知何以解脫了。 還是牛金星反應機敏,他只是稍微怔了怔,眼珠一轉,馬上拱手笑道: 「恭喜大王!這天下真是非您莫屬啊!」 李自成疑惑地看了他一眼。 牛金星笑道:「中天字之下,意為穩坐天下也。 豈不可喜?」 眾將士一聽,又是一片歡呼,李自成這才重新放聲大笑,率隊進了承天門。 其實,在李自成內心深處,有一個脆弱的世界。 這個脆弱的世界就是他迷信天命暗示,將自己的成敗得失寄希望于天與神的暗示,這個脆弱的心理使他的堅強自覺受到極大侵蝕。 在李自成最艱難的時刻,也就是剛從商雒山中殺出重圍時,軍隊損失過半,將領也死了不少,李自成是消沉的。 這時候,宋獻策來投,為他獻上一條「泄露天機」的讖語:「十八子,主神器」。 第8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吳三桂》
第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