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社稷將危之際,皇上將全部希望寄託與他,吳三桂感到一種少有的激動——平西伯,這個封號本身就意味着他的使命;平定來自西北的叛亂!這是朝廷最為正宗的封號之一,左良玉是什麼?「平賊將軍」而已,相比之下,自己的封號要威榮顯赫得多了。 然而,這也就意味着他必須離開廝殺了十幾年的遼東戰場,必須離開守衛了三年多的寧遠與山海關啊!他將成為北京城的大帥,甚至可能成為總督天下兵馬的大元帥!雖然前面是鮮血與荊棘,但也有一條明明白白的康莊大道與桂冠殊榮。 誰不想建功立業?誰不想青史留名? 誰不想光宗耀祖?誰不想摘取桂冠? 吳三桂也不例外。 他比一般的士大夫有着更為強烈的功名心。 渴飲刀頭血,睏倦馬上眠,日日與死神相伴,榮譽與尊嚴就是他的生命啊!否則,那冰冷的鐵甲,那難耐的布衣粗食,那寒夜刁斗聲中的軍營寂寞所為何來? 吳三桂十幾年在血泊中摸爬滾打,在刀光劍影中廝殺,以卓著的戰功成為駐守山海關之外遼東大地上的鐵騎名將,這是他的光榮與驕傲,他能推辭這副更為沉重的擔子嗎? 肯定不會。 肯定不能。 吳三桂知道,這是關係到大明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是他孤軍大戰的生死關頭,是他面臨一個新的而絶然不容忽視的大敵的前夜。 現在是二月,必須立即動身! 「來人,召各營將領火速到府!」吳三桂向廳外大聲喊道。 吳三鳳、姜原望、陳維帥三人心頭不由一緊,相互看了一眼,他們知道,吳大帥已做出了最後決定,那關鍵時刻馬上就要到了! 關寧鐵騎的將領們都是久經磨煉的。 行動極為迅速,令行禁止,紀律森嚴而又與吳三桂同心浴血。 中軍傳令不到半個時辰,府外便馬蹄聲聲,各營將領奉命來到。 請將當中,雖然有一部分人還不知道聖旨已經下來,但這些日子中,他們始終在與吳大帥一同為棄地守京做着準備,那根敏感的神經一直緊繃著,所以今日大帥火速召見,心中明白了個八九不離十。 騎馬趕來時,一個個表情嚴肅,不苟言笑,一副重任在肩的樣子。 吳三桂趁中軍傳令時,早已披掛整齊。 他一身黑色鐵甲,外罩大紅披風,頭上一頂槍尖閃亮的帥字盔,紅纓垂于盔頂。 他大步走出廳外,一雙虎目,神威凜凜地掃視着眾將。 關寧鐵軍的將領們從來沒見過吳三桂如此披掛整齊,氣度森嚴。 在吳三桂後面,中軍手捧那口尚方寶劍,端然肅立。 眾將領「唰」地一聲整肅而立。 參軍文吏莊重喊道:「十三營將領全部列齊!」 吳三桂表情十分凝重,他在那張虎皮椅前肅立未坐,掃視了大家一眼,才開口說話,語氣十分沉重肅然: 「關寧鐵騎的將領們:聖上緊急宣召我關寧大軍入保京師,並將關寧區城的六十萬民眾遷徙關內。 時日緊迫,軍務繁劇,滿洲騎兵又分佈關寧四周。 我軍非但要全師而退,而且要保護民眾同時不要傷亡。 更為重要的是,不能延誤時機,要力爭早日回師關內!」 他稍作停頓,又加重了語氣,說道: 「闖賊已于西安稱王,率師北上,北京以南諸城相繼失陷。 若賊兵攻克宣化、涿州,則京師危也!今召諸位,明白大勢,齊心赴難!我關寧鐵騎為朝廷分憂,為國家解難的時候到了!」 眾將齊聲喊道:「效忠皇上!效忠大帥。 」 吳三桂又冷靜而沉着地掃視了眾將一眼,便命令道: 「半個月內準備完畢。 須得將糧草輜重全部裝車,將各縣民眾按軍營次序編隊。 一切依原籌劃而行;第一營李將軍立即開道,即行在我軍所經路途,派出萬兵,保證大軍不中埋伏;第二營第三營王張二將軍,率鐵騎一萬,保衛右路;第六營第七營陳黃二將軍率鐵騎一萬,步卒弓箭手三干斷後,遇清兵追擊,須死戰不退,保大軍與民眾內撤;第三營姜將軍,護押糧草、輜重,隨軍眷屬並文吏老弱居中左而行;第九營吳將軍護衛民眾並督促急難,居中右而行;其餘四營共兩萬兵馬,隨本帥居于百姓糧草之後前進。 明白沒有?」 「明白!」眾將轟然而應。 吳三桂又嚴厲命令道:「從現在起,各營立即準備,半月後準時出發!中軍會同參軍諸吏,立即飛傳各縣府,命組織民眾編戶而行!」 「遵令!」眾將又是一聲轟鳴。 「諸位,這次大撤退,我軍是共赴國難!有尚方寶劍在此,若有不盡心不儘力者,定斬無赦!到時莫怪我吳三桂無情無義!」吳三桂臉若冰霜,令人生畏。 「克盡職守!效忠朝廷!」又是一片堅定響亮的齊聲轟應。 二月底,一切籌備均已完成,大軍馬上就要動身了。 吳三桂酹酒誓師,說道: 「但願仰仗列祖列宗之靈,殲滅流賊,保我京師,以盡微臣之職。 臣即肝腦塗地,亦所甘心!」 大軍出發了。 只見在寧遠至山海關的原野上,人山人海,湧動着黑鴉鴉六十八萬人馬!八萬大軍,六十萬民眾一齊湧動着,路線是:寧遠——山海關——京畿。 古代戰爭中,兵民共同轉移者,除三國時候的劉備有過一次,因而被曹操追上几乎全殲外,几乎再沒有大軍掩護民眾棄地而去的記載了。 吳三桂寧遠棄地,保護六十萬民眾撤退關內,應該是中國古代戰爭中的一次壯舉。 第7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吳三桂》
第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