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湖北境內經陳玉成一敗,人心更憤,於是興國、大冶、武昌、江夏、通山、通城、嘉魚、蒲圻一帶約有義勇三十餘萬,都具稟向李秀成求降。 李秀成盡行招撫之。 於是與陳玉成相約,一一撫定各郡,並訓練新降之眾,然後再議征伐。 且說官文、胡林翼,自會合五路,攻破九江;此次又會合多隆阿、鮑超、李續宜戰敗陳玉成,自此軍聲復振,決意要先行收復武昌。 乃與官文計議:一面調多隆阿、舒保回來相助;時李曙堂已回漢陽養傷,乃令李續宜、鮑超扼守太湖宿松一帶,以阻東來太平軍人馬。 以舒保隷諸官文軍中,而胡林翼卻以李孟群、曾國葆為前部,來爭武昌。 當李秀成自前者再復武昌之後,仍留譚紹洸把守。 譚紹洸自聽得九江既失,陳玉成又敗,料清兵必來爭取武昌,乃與部下會議預防之計。 馮文炳道:「弟以為今日局面,清兵固爭武昌;且武昌亦難久守,不如棄之,猶免塗炭人命也。 」晏仲武道:「吾等奉命守此省會,所以牽制漢陽、荊州之眾,而阻湖南敵兵北上,最為重要也。 國家以重任付吾等,而兵力又不為弱,若甫見敵形,即棄城而遁,人其調我何也?」洪春魁道:「以某愚見,一面宜報知忠王,告以武昌危險情形,以候其設法援應;一面繕修守備,以防敵兵,守如不能,救又不至,那時逃走未為晚也。 」馮文炳道:「若依洪兄之言,幸勿使三軍得知!若軍中知吾等預作逃計,其力亦緩矣。 逃則先逃,守則竟守,不宜游移兩可也。 」譚紹洸時亦不願逃。 並道:「自復守武昌以來,從戰不下數十次,清兵何嘗得勝?今某斷不輕棄城池。 願與諸君共守之。 若守之不能,那時再商行止。 」於是籌戰守之具。 一面並以武昌危狀,飛報李秀成。 馮文炳道:「今李盂群復守洪山要道,而妙河復為敵人水師所踞,眼見武昌已盡失戰地矣。 今通山、嘉魚,義勇蜂起,不如先調義勇隊,以要敵軍之後。 吾即以本處人馬,緊守城他,乘義勇隊與清兵交戰時,然後出而乘之可也。 」譚紹洸道:「前往撫輯義勇隊,須得人馬而往,不知誰人敢當此任?」韋志俊應聲道:「某願當之。 」原來韋志俊即韋昌輝之子,曾任指揮。 前以東王一案,曾經革職,後李秀成保之,此時乃在武昌效力。 當下譚紹恍急令韋志俊前往。 燕王秦日綱道:「志俊資望尚輕,恐義勇隊不為用矣!某不如親領一軍,往襲漢陽,亦足以少分敵人兵勢也。 」譚紹洸並從之。 遂並令晏仲武守南門,洪春魁守西門,東北門不當要地,以馮文炳督守之。 譚紹洸為各門巡視。 分撥既定。 時胡林翼已鋭意欲收武昌,乃與官文定戰守。 並道:「吾等為湖北督撫數年,尚未安駐省城。 今當竭力圖之!不入武昌不休也。 但漢陽亦屬要地,不可不防也。 」官文道:「若往武昌,吾當親守漢陽。 」胡林翼便令李孟群由洪山轉攻南門,而以曾國葆助之;並令羅鎮南、羅信南、及易良虎,為西南兩路游擊;而盡以滿兵及附以吉林馬隊,令舒保統之,併力往攻西門。 復令鮑超、李續宜分兵而西,以擾東北兩路。 胡林翼自為各路救應。 並下令兵貴神速,立刻便行。 故譚紹洸甫行分撥,而清兵已至,皆勢如狂風•驟雨,尤以南門一路,最為猛力。 計李孟群、曾國葆、羅鎮南、羅信南、易良虎,共五路人馬,併力攻擊。 晏仲武分頭抵禦,勢漸不支。 譚紹洸乃親自來助,但終不能敵五路之眾。 胡林翼更下令道:「各軍兵宜奮力,于四門之中只破其一門足矣。 」乃復率三軍鼓噪而前,併力再攻南路。 晏仲武更不能支。 那時譚紹洸見勢情危急,只望嘉魚、蒲圻等處義勇齊起,而要清兵之後。 不意韋志俊在撫義勇,甫起程後,清兵即圍武昌,故義勇隊皆用不及。 既日望義勇隊來救不得,乃悉力死守,一面又催促秦日綱渡河,往襲漢陽。 惟前次李秀成再復武昌,清兵以其先襲漢陽,故此次清兵重固漢陽一地,不特官文以重兵居中駐守,且分兵屯紮城外,不容秦日綱渡河。 時秦日綱以渡河不得,乃欲引回武昌助守,此時又已為清兵隔截,遂兵力益孤。 譚紹洸心極焦急。 晏仲武道:「武昌此城料不能守矣,將軍當早作區處。 以將軍為國棟樑,當與燕王即秦日綱留身後用。 若晏某將與城俱碎矣!」譚紹恍道:「三軍系于某一人。 若武昌不守,某何忍獨生乎?」晏仲武道:「武昌之難守,早已知之矣。 將軍勿守此小信,當留身大用也。 」譚紹洸道:「死則同死,逃則同逃,譚某自奉守武昌,諸事多蒙指導,斷不忍獨視足下于死也。 」晏仲武力爭道:「今日斷不能同逃也。 惟恃某堅持一陣,將軍方能逃出耳。 」說罷又力爭之。 譚紹洸不得已,乃與晏仲武灑淚而別,急將妻小扮作民居,仍留在武昌城內,即引親兵二千人,欲殺出北門。 時鮑超方派江忠義回軍,助攻武昌北路。 惟燕王秦日綱,以渡河不得,又知武昌已危,欲由北門再回武昌城,乃悉力擾攻江忠義一軍。 譚紹洸遂乘勢殺出東門,衝過江忠義一軍,正與秦日綱相遇。 謂日綱道:「武昌不可為矣。 速作逃計可也!」乃以晏仲武之言告之。 秦日綱不勝嘆息。 再道:「徒走無益,今既在城外,可以分擾清兵;即不幸城破,亦可以救授敗兵也。 」遂再復飛報李秀成告急,一面擾攻各路清兵。 第16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洪秀全演義》
第1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