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良正欲救護時,賴文鴻、陳其芒兩軍亦到,攻勢極猛。 張、況二軍大亂,糧草亦救不得,儘力賴汶洸所奪。 賴文鴻乘勢掩殺,張玉良、況文榜又以寡不敵眾,於是大敗。 時杭州城外清兵,如文瑞、繼興,饒廷選各軍,又迭被李秀成所挫。 自知不能再戰,盡數退出外城,以圖固守。 秀成率軍環攻,城內亦奮力抵禦,連日進攻,依然未下。 原來王有齡深得人心,軍士皆樂為死守。 秀成極為納悶,乃乘馬帶同軍•士,巡視城外西門。 只見西門一帶,貼近城垣之處,有許多草棚。 秀成乃定一計:于夜裡從西進攻,先縱火焚燒草棚,以驚城內軍心。 是時為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後,月色無光,秀成先以猛力攻東南兩門。 王有齡與饒廷選亦悉力抵禦。 忽見西門火光衝天,城內人心大亂,以為李秀成已攻進西門了,紛紛逃竄。 時值隆冬,火勢復猛,那草棚之火,並連燒民房。 王有齡乃囑饒廷選堅守南路,自率兵往西救應。 不想軍中慌亂,軍士多已逃亡。 李秀成乃用大炮攻陷南門數十丈,率軍一擁而進。 時張玉良知杭外城將陷,乃用死命率軍衝來,欲于夜裡乘李秀成不備,僥倖取勝,以解重圍。 乃令況文榜在後,自己在前,馳軍突進。 不料甫到鳳凰山前,秀成伏軍突出,張玉良措手不及,先已中炮陣亡。 原來李秀成知張玉良人最耐戰,料他必擾攻自己之後,故是夜先派兵二千人,自湖海寺以至鳳凰山一帶,當着張玉良來路,準備伏兵。 故張玉良到時,果然中炮。 可憐張玉良久經戰陣,積功已至提督,是夜乃死於鳳凰山下。 所部尚存五千餘人,或死或降或散,一時俱盡。 況文榜身亦被傷,軍士已折傷大半,乃引兵走回安徽。 自張玉良歿後,況文榜又去,李秀成知王有齡所恃在張、況二軍,至此更無後顧,先踞了杭州外城。 所有清兵除投降死傷之外,已退入內城把守。 秀成即下令安撫外城居民,西門被火之家,亦周恤以款項;一面計算進攻內城。 是時外城既陷,凡內城居民,有親眷居于外城的,皆不知安危如何,故人心極為慌亂。 王有齡不勝憤懣。 及聽得張玉良戰死,況文榜亦因傷引退,自知外援已絶,更難保守,乃欲通函李秀成,請其勿殺居民;任彼進城,以保百姓,然後。 自盡,免至塗炭生靈。 惟此議先為將軍瑞昌所反對。 他幕友又道:「若致書李秀成,究作何等稱呼?若稱之為逆,殊非通問之禮;若尊稱之,人將參劾我公矣。 」王有齡聽罷默然不語,惟立心以守自誓。 是時杭州內城糧食亦盡,將軍瑞昌一籌莫展,只有王有齡死命撐持。 惟城中已被李秀成圍得鐵桶相似,無可輸運。 王有齡自知不濟,乃向左右哭道:「今外援既絶,兵士又有饑色,此城不久即破。 吾負國家,並害百姓矣!」說罷大哭而入。 時秀成困住杭城,見王有齡極得人心,又如此忠勇,心中不勝敬服,故不忍加害。 乃寫書夾定箭枝上,射入城中,待清兵拾得,送與王有齡;並分寫數十通,射與城中軍民共看。 書道: 太平天國忠王函達巡撫王公麾下,並將校軍民人等知悉:爾奉爾主之命,固守城池;吾奉吾主之命,到茲攻取。 各為其主,此攻彼守,固應如是。 然攻破在即矣,吾仍不欲極其力者,以爾外援既絶,內糧亦竭,不患此城不破!惟憐巡撫王公平日得人,且忠勇不貳,臨危不變,吾甚愛之。 為此之故,欲彼此協商,共保生靈,仰體我天王仁慈本意。 爾如撤去守衛,讓吾進城,斷不加以殺戮:欲歸鄉者,準給船隻,如有資財,準其攜去;如乏資斧,吾當給之,送至上海為止。 滿人據吾華夏中國,雖非正理,亦有數焉!吾實無仇視之心。 顧各扶一君,兩不得已,祇以行吾心之所安。 現時被獲之滿洲將校,吾概置於營中,優以居處,豐以飲食,固未殺害,亦無苛虐;且下令三軍,毋得騷擾,違者依律抵償:其願留營者即致力營中,不願者送其回國。 蓋除兩軍對壘之外,吾實不忍妄殺一人。 今與爾等約,皆出至誠,祈于明日復我。 如其不然,則吾惟于後日盡其取城之力而已! 王有齡長嘆一聲道:「忠王真豪傑哉!」適將軍瑞昌亦拾得此書,往會王有齡。 並道:「想李秀成或知吾將有援兵,彼將要解圍而去,故以此書誘我先降耳!」王有齡道:「援兵究在何處?今日還望保全杭州那?吾與君皆將任失城之罪矣。 」瑞昌聞之不悅,即辭回署。 王有齡乃略書數言,射出城外,以答秀成。 那書道: 謹復志王麾下:來書已悉。 至哉仁人之言!然吾力誠竭矣,惟吾志勿衰,仍當死守;以吾之地位,不能從君所約也。 倘不幸吾城真破,望君勿殘殺百姓,並請君先到敝署中,吾將一晤君容,而後就死。 以君豪傑,傾慕已久,未識荊州,終以為憾也! 第13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洪秀全演義》
第1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