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皆後話不表。 且說帝自滅齊後,節己愛民,親賢遠佞,殷殷求治,人 皆喜太平可致。 時帝生七子,太子最長,故以儲位歸之。 但性頑劣,好昵近小人。 大臣皆憂其不才。 於是左宮正宇文孝伯言于帝曰:「太子者,國之根本,天下之命懸于太子。 今皇太子為國儲貳,德義罕聞,臣忝宮官,實當其責。 且太子春秋尚少,志業未成,伏乞陛下妙選正人,為其師友,調護聖質,猶望日就月將,如或不然,恐後悔無及。 」帝斂容曰:「卿世代鯁直,竭誠所事。 觀卿此言,有家風矣。 」孝伯拜謝曰:「非言之難,受之難也。 」帝曰:「正人豈復過卿,吾將使尉遲運助吾子。 」於是,以運為右宮正。 又嘗問內史樂運曰:「卿言太子何如人?」對曰:「中人。 」帝顧謂齊王憲曰:「百官佞我,皆稱太子聰明仁恕,唯運所言,不失忠直耳。 」因問輔翼中人之狀。 運曰:「如齊桓是也。 管仲相之則伯,豎貂輔之則亂。 可與為善,可與為惡。 」帝曰:「我知之矣。 其使之親君子,遠小人乎?」遂擢運為京兆丞。 太子聞之,意甚不悅。 太子妃楊氏,隋公堅女。 堅姿相奇偉,時輩莫及,見者皆驚為異人。 畿伯大夫來和善相人,私謂堅曰:「吾閲人多矣,未有如公之相者。 眼如曙星,無所不照。 後日當王有天下,願忍誅殺。 」堅曰:「公勿言此,以速予禍,得不失職足矣。 」齊王憲與堅友善,然謂帝曰:「普六茹堅形貌異常,非人臣相。 臣每見之,不覺自失。 恐為宗廟憂,請早除之。 」帝亦頗以為疑,因使來和相之。 和詭對曰:「堅相不過位極人臣,正是守節人,可鎮一方。 若為將領,收江南如拉朽。 」蓋帝本有平陳之意,聞之大喜,待堅愈厚。 時吐谷渾入犯,帝命大將軍王軌輔太子討之。 吐谷渾退,大兵至伏俟城而還。 太子在軍中多失德,苦役士卒,耗損軍糧,嬖臣鄭譯等相助為非。 軌諫不聽。 軍還,軌言之帝。 帝大怒, 杖太子一百;並杖譯,除其名;宮臣親幸者咸被遣。 越數日,太子潛召譯等,戲狎如初。 譯因曰:「殿下何時得據天下,臣得一心事主。 」太子曰:「且有待。 」益昵之。 帝遇太子甚嚴,每朝見,與群臣無二。 雖隆寒盛暑,不得休息,以其嗜酒,禁不得至東宮。 有過輒加捶撻。 嘗謂之曰:「古來太子被廢者幾人,余兒豈不堪立耶!」乃命東宮官屬錄太子言語動作,每月奏聞。 太子畏帝威嚴,矯情飾說,由是過不上聞。 王軌嘗與內史賀若弼言,太子必不克負荷。 弼深以為然,勸軌陳之。 軌後侍坐帝旁,共談國政,色若不豫者。 帝怪之,問曰:「卿何為爾?」軌對曰:「皇太子仁孝無聞,恐不了陛下家事,奈何?愚臣庸昧,不足深信。 陛下嘗以賀若弼有文武才,亦每以此為憂。 」帝召弼問之,弼曰:「皇太子養德深宮,未聞有過也。 」既退,軌讓弼曰:「平生言論,無所不道。 今者對揚,何得乃爾反覆?」弼曰:「此公之過也。 太子國之儲貳,豈易發言?」事有蹉跌,便至滅族。 本謂公密陳臧否,何得遂至昌言?”軌默然久之,乃曰:「吾專心國家,遂不存私計。 向者對眾,良實非宜。 」後軌因內宴上壽,捋帝須曰:「可愛好老公,但恨後嗣弱耳。 」先是帝問孝伯曰:「吾兒比來何如?」孝伯曰:「太子比懼天威,更無過失。 」及聞軌言,罷酒責孝伯曰:「公嘗語我,雲太子無過。 今軌有此言,公為誑矣。 」孝伯曰:「臣聞父子之際,人所難言。 臣知陛下必不能割慈忍愛,遂爾結舌。 」帝默然久之,乃曰:「朕已委公矣,公其勉之。 」後王軌又言于帝曰:「太子非社稷主,若為帝必敗,普六茹堅有反相,若不除之,必為後患。 」帝不悅曰:「必天命有在,將若之何?」堅聞之甚懼,深自悔匿。 帝亦深以軌言為然。 但漢王次長,素有過, 餘子皆幼,故得不廢。 又屢欲除堅,不果而止。 俄而,帝不豫,越數日,疾益劇。 六月丁酉朔,遂殂。 時年三十六。 戊戌,太子即位,是為周宣帝。 尊皇后阿史那氏為皇太后,立妃楊氏為後。 以後父堅為上柱國、大司馬。 宣帝始立,即逞奢欲,大行在殯,曾無戚容,捫其杖痕,大罵曰:「死晚矣!」武帝宮人有美色者,即逼為淫亂。 超拜鄭譯為開府儀同大將軍、內史大夫,委以朝政。 出王軌為徐州總管。 葬武帝于孝陵,廟號高祖。 既葬,詔內外公徐帝及六宮,皆議即吉。 或以為葬期既促,事訖即除,太為汲汲不從。 以齊王憲屬尊望重,忌之,謂孝伯曰:「公能為朕圖齊王,當以其官相授。 」孝伯叩頭曰:「先帝遺招,不許濫誅骨肉。 齊王,陛下之叔,功高德茂,社稷重臣。 陛下若無故害之,臣又順旨曲從,則臣為不忠之臣,陛下為不孝之子矣。 」帝不懌,由是疏之。 有嬖臣于智為帝設計曰:「此事臣能任之。 臣請往候憲,歸即誣其謀反。 陛下召而詣之。 臣與面質,教他有口難辯,則殺之不患無名矣。 」帝從其計,乃使于智語憲,欲以為太師,且召之曰:「晚與諸王俱入。 」憲至殿門,有旨詣王皆退,獨被引進,方升階,有壯士數人從內出,見而執之。 憲曰:「我何罪而執我?」帝在上厲聲曰:「躬圖反逆,焉得無罪?」憲問:「何據?」于智從旁證之。 憲目光如炬,與智爭辯不屈。 或謂憲曰:「以王今日事勢,何用多言?」憲曰:「死生有命,寧復圖存。 但老母在堂,留茲遺憾耳。 」擲笏于地,眾遂縊之。 第13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演義》
第1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