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王回軍救之,猶恐不及,於是星夜遣使,以書求援于至羅國。 令其速發人馬,繞出西軍之後,乘便擊之,以解靈州之圍。 至羅國得書,果引兵襲破西魏軍,獲其甲馬五千,西魏 兵乃退。 高王兵至,圍已解。 曹泥迎拜馬首。 王以靈州在西魏境內,不能久守,謂泥曰:「汝毋留此坐受其困也。 」乃拔其遺戶歸北,別授曹泥官爵。 其婿劉豐生有雄才,王愛之,授為南洛州刺史。 朝廷以王平夏州功,封其次子高洋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太原郡公,食邑三千戶。 洋年七歲,已授顯爵。 王以楊為太原公司馬,繼又遷為大行台右丞。 蓋洋尚處宮內,不能出外理政,故又使之侍高澄也。 時澄年十七,陰有宰世之志,聞朝中諸貴用事,賄賂公行,法度不肅,請于王曰:「兒願入鄴輔政,以治臣僚之不法者。 」王曰:「小子何知,敢主朝政。 豈不聞未能操刀而割,必傷其手乎?」世子不悅而退。 孫搴告王曰:「臣聞世子欲入鄴輔政,王何以不許?京師諸貴恃王勛舊,橫行無忌,以致人民嗟怨。 不有以懾服而整飭之,國勢日壞,恐為敵人所乘。 世子天才自高,不可以年幼疑之。 若使入朝,委以重權,上輔幼主,下肅百僚,大王無慮鞭長不及,群臣無不拱手聽命,則內外同心,根本自固。 王何舍此萬全之計而不為也?」高王遂從其請。 乃奏帝以高澄為尚書令,加領軍左右京畿四面大都督,入輔朝政。 世子得詔大喜,即日拜辭父母,帶領宮眷,來京受職。 在廷諸臣雖聞世子器識不凡,猶以年少輕之。 及視事,尚書省積案如山。 世子目不停覽,手不停披,決皆當允。 未及數日,其事悉了。 又引并州別駕崔暹為吏部左丞,凡有參劾,不避權貴,世子親任之。 用法嚴峻,由是內外震肅,百官皆懼。 雖子如、孫騰亦畏之矣。 高王又以阿至羅有救靈州之功,遣使賫金帛送之,兼令起兵逼西魏秦州。 秦州刺史万俟普性勇決有武力。 其子万俟洛慷慨多氣節,身長八尺,有萬夫不當之勇,聞至羅兵將至,謂父 曰:「永熙之崩,實宇文之罪。 觀其為人,不及高王也。 吾父子何可為之戮力?不如東歸,必獲重用。 」普從之,遂率部將三百人棄城東歸。 高王大喜曰:「万俟父子,關西虎將,今來,斷泰一臂矣。 」封普為西河郡公,洛為建昌郡公。 且說孫搴薦世子入朝後,父子俱寵,加為散騎常侍。 一日,子如來晉陽,搴及高季式同飲于其家。 搴醉甚,卒於席上。 子如惶懼,報于高王。 王親臨視之,謂子如曰:「卿殺我孫主簿,須還我一人。 」子如薦魏收可用,王令代搴職。 收才華雖美,行止浮薄。 王黜之。 高季式入見,王問:「司徒曾言一士,有才而謹密者是誰?」司徒者,高敖曹也。 對曰:「莫非記室陳元康乎?」王曰:「是也。 吾聞其暗中能作書,真佳士也。 」遂召而用之。 蓋元康博學多能,通達古今。 時軍國多事,元康問無不知。 王帶之出行,在馬上有所號令多至十餘條,元康屈指數之,盡能記憶。 性又嚴謹,終日不出一語。 王甚愛之,曰:「如此人何可多得。 」封為安平子。 又丞相功曹趙彥深,亦以文學見幸。 彥深少孤力學,為子如代筆。 高王行文到鄴,急要文吏一人。 子如以彥深應召,大稱王意,與元康同掌機密,並受異寵。 時人呼為「陳、趙」焉。 是時高王留意人才,廣選文學之士,列之朝班。 一日,傳諭世子曰:「吾欲西討黑獺,必先通好梁邦。 南方多人物,非宏通博雅者,不足以勝此任。 朝臣誰可使者?」世子因舉散騎常侍李諧、吏部侍郎盧元明才通今古,學貫天人,可使致聘。 王遂命二人聘于梁。 梁帝素博學,善辯論。 及召二人語。 丰神秀爽,應對如流。 既而辭出,梁帝目送之,謂左右曰:「卿輩常言北土無人物,此等從何處來?」由是深相敬重,亦遣使還報。 哪知因此一番,卻動了數臣疑懼。 先是賀拔勝荊州失守,與盧柔、史寧相率奔梁。 其後獨孤信、楊忠在荊州亦被侯景所破,來降于梁。 數人皆有北歸之意,而恐梁見疑,不敢發。 及見梁與東魏通好,各懷憂懼,因涕泣于梁主之前,求北歸西魏。 梁主義而許之。 遂帶舊時兵將渡過江來。 斯時侯景鎮守河南,聞報,便選輕騎三千,扼其去路。 勝等不敢敵,微服從小路徒步進關。 及到長安,泰接見大喜,同入見帝。 勝見孝武崩,又換了一代帝主,不勝傷感。 時斛斯椿已死,正缺三公之位。 帝即以賀拔勝為太師,封史寧為將軍。 泰以盧柔有文學,引入相府,為從事中郎。 獨孤信、楊忠引為帳下都督。 是年關中大旱,田禾盡死,人相食。 高王聞之曰:「此天亡泰也,吾取之必矣。 」於是調集人馬,擇日起征,分兵三路進攻。 敕司徒高敖曹引精騎三萬,趨上洛。 敕大都督竇泰引兵三萬,趨潼關。 自率大軍趨蒲阪。 造三浮橋,欲以濟河。 當是時,關西大震,人心惶懼,皆以強弱不敵為憂。 泰軍于廣陽,謂諸將曰:「高歡犄吾三面,作浮橋以示必渡。 此欲覊留吾軍,使竇泰西入耳。 第8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演義》
第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