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等從東階上殿,見二人已至中庭,遂不敢發。 明日壬辰,帝忌日;癸巳,榮忌日,皆不朝。 甲午,榮暫入,即詣陳留王家,飲酒大醉,遂言病發,連日不入。 帝謀頗泄,預謀者皆懼。 城陽王言于帝曰:「以生太子為辭,彼必入賀,因此斃之。 」帝曰:「後孕九月,可言生兒乎?」徽曰:「婦人不及期而產者甚多,彼必不疑。 」帝從之,宣言皇子生。 諸人先於殿東埋伏,遣徽馳騎至榮第告之。 榮方與天穆博,徽進曰:「皇太子生,帝令吾來報知。 」榮猶不起。 徽以手脫榮之帽,盤旋歡舞,兼殿內文武傳聲趣之,榮遂止博,與天穆並馬入朝。 帝聞榮到,面色頓異,左右曰:「陛下色變。 」帝連索酒飲之。 子升在殿作赦文已成,執以出行,至朝門,正遇榮自外至。 問:「是何文書?」子升顏不改色,曰:「赦。 」榮不取視,遂入見帝。 帝在東廊下西向坐,榮與天穆在禦榻西北南向坐。 城陽王入,始一拜,榮忽舉首見光祿少卿魯安、典禦李侃等抽刀從東戶入,覺有異,即起趨禦坐。 帝先橫刀膝下,遂迎而手刃之,榮仆地。 天穆欲走, 安等持刀亂斫,同時皆死。 世子菩提、騎將爾朱陽觀及從者三十餘人盡斬之。 帝視榮手板上有數牒啟,皆左右去留人名,非其腹心皆在去數,因曰:「豎子若過今日,不可複製。 」於是內外喜噪,百官入賀。 帝登閶闔門,下詔大赦,歡慶之聲遍于洛陽。 遣武衛將軍奚毅、前幽州刺史崔淵將兵鎮守北中城。 是夜,爾朱世隆奉北鄉公主,帥榮部曲,焚西陽門出,屯兵河陰。 先是衛將軍賀拔勝與榮黨田怡等聞變,奔赴榮第。 時宮門未加嚴備,怡等議即殺入大內,為天柱報仇。 勝止之曰:「天子既行大事,必當有備。 吾等眾少,何可輕動?但得出城,更為他計。 」怡乃止。 及世隆走,勝遂不從。 朱瑞雖為榮所委任,而善處朝廷之間,帝亦善遇之,故中路逃還。 榮素厚司馬子如,榮死,自宮突出至榮第,棄家不顧,隨榮妻子出城。 世隆即欲北還,子如曰:「兵不厭詐,今天下洶洶,唯強是視。 當此之際,不可以弱示人。 若亟北走,恐將士離心,變生肘腋。 不若分兵守河橋,回軍向京,出其不意,或可成功。 假使不得所欲,走亦未遲,亦足示有餘力。 使天下畏吾之強,不敢畔散。 」世隆從之,收合餘眾來攻北中城。 奚毅知有兵到,忙領人馬出城迎敵。 哪知京兵脆弱,怎敵世隆之兵,兵刃方接,三軍敗走。 毅親身搏戰,見兵眾散亂,心已慌怯,被田怡一刀斬于馬下。 崔淵拍馬欲逃,亦被亂軍殺死。 世隆乘勝遂據北中城,令將軍田怡護從府眷,屯兵城內;身率諸將屯兵城外,遙對洛陽,為進擊之勢。 朝廷大懼。 前華陽太守段育與世隆有舊,遣慰諭之。 世隆怒其言直,斬首以徇。 十月癸巳朔,爾朱度律將騎一千,皆衣白衣,旗號如雪,來至郭下索太原王屍。 帝升大夏門以望之。 外兵遙望城上圍繞龍鳳旗旌,知是駕至,乃齊呼:「萬歲枉殺功臣!」帝遣主書牛法尚謂之曰:「非朕忘恩負義,實為社稷大計。 太原王立功不終,陰圖篡逆,王法無親,已正刑書。 罪止榮身,余皆不問。 卿等若降,官爵如故。 」度律對曰:「臣等從太原王入朝,忽致冤酷,今不忍空歸,願得太原王屍,生死無恨。 」因涕泣,哀不自勝。 群皆慟哭,聲震城邑。 帝亦為之愴然,又遣侍中朱瑞賫鐵券賜世隆。 世隆曰:「太原王功格天地,赤心為國,東平葛榮,南退梁軍,西滅醜奴,北剪韓樓,功不在韓、彭之下。 長樂不顧信誓,枉加屠害。 今日兩行鐵字,何可深信?我不殺汝,歸語長樂,吾為太原王報仇,終無降理。 」瑞不敢再言,歸白於帝。 帝乃出庫中金帛,懸賞于城西門外,廣募敢死之士,以討世隆,一日得萬人。 以車騎將軍李叔仁為大都督帥之,與度律戰于郊外。 無如兵未素練,日有殺傷,不能取勝。 而度律亦以所將兵少,斂兵暫退。 且說爾朱後連日不見帝駕入宮,夜來又夢見太原王浴血而立,心惡其不祥,因問宮使曰:「天子近來議事在哪一殿?」答曰:「在明光殿。 」後曰:「為我去請駕來。 」宮使領命而去,還報曰:「帝不在宮,與眾官上城去看河橋軍馬了。 」後大驚疑,暗忖道:莫非吾父生逆,致有軍馬臨城?遂召司殿內臣問之,內臣不敢隱瞞,將太原王被害、世隆兵屯河橋報仇情事,一一奏知。 後聞之神魂飛散,放聲大哭。 宮女扶睡龍床,飲食不進者三日。 內侍奏知,帝入宮揭帳,坐于後側,謂之曰:「爾父將行弒逆,朕迫于救死,不得不爾。 卿念父女之情,亦當重夫婦之義。 」勸諭再三,後涕泣不語。 帝囑宮人小心奉侍,遂起身出宮。 是夜,皇子生,下 詔大赦。 帝復入宮看視,後已起坐,因問:「河橋軍馬曾退否?」帝曰:「未退。 」後曰:「妾欲致書於母,勸其退軍。 」帝曰:「卿若勸得兵退,足見卿忠心為我。 」後即寫書,曲致申好之意。 帝大喜,便遣後親近內侍將書送去。 先到世隆軍前,世隆拆書一看,大怒道:「此非後筆,乃詐為之耳。 」將來人逐出營門,內侍抱頭鼠竄而歸。 帝知世隆不肯罷兵,會集群臣共議卻敵之策。 眾皆惶懼,不知所出。 通直散騎常侍李苗奮衣起曰:「今小賊唐突如此,朝廷有不測之危,正是忠臣義士效節之日。 臣雖不武,請以一旅之師為陛下徑斷河橋。 」城陽王高道穆皆以為善。 苗乃募敢死之士五百人,安排火船在前,戰船在後。 第3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演義》
第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