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鸘,直隷豐潤人。 以貢生授戶部主事,累遷湖南布政使。 仁宗既誅和珅,有言源鸘貪黷狀,下巡撫姜晟按治。 源鸘具服收發庫項,加扣平餘,數逾八萬;署內眷屬幾三百人,自蓄優伶,服官奢侈。 上宣示源鸘罪狀,因言:「諸直省大吏宴會酒食,率以囑首縣,首縣復斂於諸州縣。 率皆朘小民之脂膏,供大吏之娛樂,展轉苛派,受害仍在吾民。 通諭諸直省,令悛改積習。 」尋命斬源鸘。 國泰,富察氏,滿洲鑲白旗人,四川總督文綬子也。 國泰初授刑部主事,再遷郎中。 外擢山東按察使,遷布政使。 乾隆三十八年,文綬官陝甘總督,奉命按前四川總督阿爾泰縱子明德布婪索屬吏,徇不以實陳,戍伊犁。 國泰具疏謝,請從父戍所贖父罪。 上諭曰:「汝無罪,何必惶懼?」四十二年,遷巡撫。 國泰紈袴子,早貴,遇屬吏不以禮,小不當意,輒呵斥。 布政使於易簡事之諂,至長跪白事。 易簡,江蘇金壇人,大學士敏中弟也。 大學士阿桂等以國泰乖張,請改京朝官。 四十六年,上為召易簡詣京師問狀,易簡為國泰力辨。 上降旨戒國泰馭屬吏當寬嚴得中,令警惕改悔。 會文綬復官四川總督,以啯匪為亂,再戍伊犁,國泰未具疏謝。 居月餘,疏謝賜鹿肉,上詰責。 國泰請納養廉為父贖,並乞治罪,上寬之。 四十七年,禦史錢灃劾國泰及易簡貪縱營私,徵賂諸州縣,諸州縣倉庫皆虧缺。 上命尚書和珅、左都禦史劉墉按治,並令灃與俱。 和珅故袒國泰;墉持正,以國泰虐其鄉,右灃。 驗歷城庫銀銀色不一,得借市充庫狀。 語互詳灃傳。 國泰具服婪索諸屬吏,數輒至千萬。 易簡諂國泰,上詰不敢以實對。 獄定,皆論斬,上命改監候,逮系刑部獄。 巡撫明興疏言通察諸州縣倉庫,虧二百萬有奇,皆國泰、易簡在官時事。 上命即獄中詰國泰等,國泰等言因王倫亂,諸州縣以公使錢佐軍興,乃虧及倉庫。 上以「王倫亂起滅不過一月,即謂軍興事急,何多至二百萬?即有之,當具疏以實聞。 國泰、易簡罔上行私,視諸屬吏虧帑恝置不問,罪與王亶望等均」。 命即獄中賜自裁。 郝碩,漢軍鑲黃旗人。 父郝玉麟,官兩江總督。 郝碩襲騎都尉世職,授戶部員外郎,直軍機處,遷郎中。 外授山東登萊青道,三遷江西巡撫。 將朝京師,以行李不具,徵屬吏納賕。 四十九年,兩江總督薩載論劾,逮京師鞫實。 上謂:「郝碩罪同國泰,國泰小有才,地方事尚知料理。 郝碩嘗朝行在,問以地方事,不知所對。 不意復貪婪若是!且郝碩託辭求賂,正國泰事敗時,乃明知故蹈,無復忌憚。 即視國泰例賜自裁。 」因通諭諸直省督撫,當持名節,畏憲典,以國泰、郝碩為戒。 良卿,富察氏,滿洲正白旗人。 乾隆七年進士,授戶部主事,遷郎中。 外授直隷通永道,累遷貴州布政使。 三十二年,命署巡撫。 師征緬甸,良卿董台站。 上諭良卿:「師行供頓有資民力者,覈實奏聞。 」良卿疏言:「此項多鄉保措辦,銀數多寡參差,無從覈算。 」上謂:「師行供頓有資民力,亦當官為檢覈。 若以鄉保措辦遂置不問,民瘼何所仰賴?且吏役因以為奸,又何所不至耶?良卿以布政使署巡撫,何得諉為不知?」下吏議,當降調,命改奪官,仍留任。 既,上發帑佐軍需,良卿請確查散給,上詰良卿:「既言無從覈算,何能確查散給?」命留供續發官軍。 良卿又疏陳貴州兵極能走險耐瘴,請募五千人習槍砲、藤牌備徵發。 上嘉其盡心,賜孔雀翎。 尋移廣東,以募兵事未竟,仍留貴州。 貴州產鉛,歲采運供鑄錢,以糧道主其事。 三十四年,良卿疏劾威寧知州劉標運鉛不如額,並虧工本運值,奪標職,令良卿詳讞。 良卿疏陳標虧項,並劾糧道永泰,請簡大臣會鞫,上為遣內閣學士富察善如貴州會良卿按治。 永泰揭戶部陳標虧項由長官婪索,因及良卿及按察使高積貪黷狀,上解良卿職,覆命刑部侍郎錢維城、湖廣總督吳達善即訊。 故事,奏摺置黃木匣,外護以黃綾袱,至禦前始啟。 上發副將軍阿桂軍中奏,於袱內得普安民吳倎訴官吏、土目私派累民狀,命吳達善密勘;而劉標亦遣人詣戶部訴上官婪索,呈簿記,上申命吳達善嚴鞫。 吳達善先後疏言標積年虧帑至二十四萬有奇。 良卿意在彌補掩覆,見事不可掩,乃以訪聞奏劾;及追繳銀六千有奇,令留抵私填公項,不入查封,始終隱飾。 又及高積鬻儲庫水銀,良卿有袒庇狀。 良卿長支養廉,為前布政使張逢堯及積署布政使時支放。 普安州民吳國治訴知州陳昶籍軍興私派累民,良卿即令昶會鞫,不竟其事,乃致倎賄驛吏附奏事達禦前。 上乃責良卿負恩欺罔,罪不止於骫法婪臓,命即貴州省城處斬,銷旗籍,以其子富多、富永發伊犁,畀厄魯特為奴。 積、逢堯、標皆坐譴。 方世俊,字毓川,安徽桐城人。 乾隆四年進士,授戶部主事。 累遷太仆寺少卿,外授陝西布政使。 二十九年,擢貴州巡撫。 三十二年,調湖南巡撫。 劉標訐發上官婪索,言世俊得銀六千有奇,上命奪官,逮送貴州,其仆承世俊得銀千。 獄成,械致刑部,論絞決,上命改監候。 秋讞入情實,伏法。 錢度,字希裴,江南武進人。 乾隆元年進士,授吏部主事,累遷廣西道監察禦史。 外授安徽徽州知府,累擢至方面。 其為江安督糧道、河庫道,皆再任,歷十餘年。 上嘉其久任奮勉。 二十九年,授雲南布政使。 三十三年,遷廣東巡撫。 師方征緬甸,度主餽軍,命以巡撫銜領布政使。 未歲,移廣西巡撫,乃之官,賀縣囚越獄,度請寬知縣鄭之翀罪。 上命奪之翀職,責度寬縱。 學政梅立本按試鬱林,索供應,民聚閧。 上命度定學政供應夫船事例,度擬從寬備,失上指,仍左授雲南布政使。 三十七年,監銅廠。 宜良知縣硃一深揭戶部,告度貪婪,勒屬吏市金玉,上命刑部侍郎袁守侗如雲南會總督彰寶、巡撫李湖按治。 貴州巡撫圖思德奏獲度仆持金玉諸器,自京師將往雲南,值銀五千以上;江西巡撫海明奏獲度仆攜銀二萬九千有奇,自雲南將往江南,並得度寄子酆書,令為衤複壁藏金,為永久計;兩江總督高晉籍度家,得窖藏銀二萬七千,又寄頓金二千。 守侗等訊得度刻扣銅本平餘,及勒屬吏市金玉得值,具服,逮送京師。 命軍機大臣會刑部覆讞,以度侵欺勒索臓私具實,罪當斬,命即行法。 子酆亦論絞,上為改緩決。 尋遇赦,仍不令應試出仕。 嘉慶五年,弛其禁。 覺羅伍拉納,滿洲正黃旗人。 初授戶部筆帖式,外除張家口理事同知,累遷福建布政使。 林爽文之亂,伍拉納主餽軍,往來蚶江、廈門,事定,賜花翎,遷河南巡撫。 乾隆五十四年,授閩浙總督。 上以福建民情獷悍,戒伍拉納當與巡撫徐嗣曾商榷整飭。 伍拉納督屬吏捕盜,先後所誅殺百數十人。 以內地民多渡海至台灣,疏請海口設官渡,便稽察。 時定往台灣者出蚶江,民舟或自廈門渡,亦令至蚶江報驗,疏請罷其例,俾得逕出廈門。 言者以海中島嶼多,流民散處為盜藪,當毀其廬,徙其民,毋使滋蔓。 下濱海諸直省議,伍拉納疏言:「福建海中諸島嶼,流民散處,凡已編甲輸糧者,當不在例中。 」上命諸島嶼非例當封禁,皆任其居處。 浙江嘉善縣民訴縣吏徵漕浮收,下伍拉納按治,論如律。 伍拉納治尚嚴,疏劾金門鎮總兵羅英笈巡洋兵船遇盜不以實報,英笈坐譴;又論邵武營守備餘朝武等侵餉,營吏黃國材等冒餉,黃岩右營守備葉起發屬兵遇盜不以實報,外委陳學明避盜偽為被創,營兵柯大斌誣告營官,皆傅重比。 五十七年,同安民陳蘇老、晉江民陳滋等為亂,設靝雰會。 「 雰」字妄造,以代「天地」。 伍拉納率按察使戚蓼生赴泉州捕得蘇老等,誅一百五十八人,戍六十九人。 五十九年,義烏民何世來,宣平民王元、樓德新等為亂,立邪教。 伍拉納率按察使錢受椿赴金華。 浙江巡撫吉慶已捕誅世來、德新,伍拉納覆讞諸脅從,復誅鮑茂山、吳阿成等,還福建至浦城,捕得元,誅之。 第49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中》
第4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