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法國文學中,屈辱和恥辱都是足以刺傷作家和讀者心靈的、人類道德觀念的最為鋒利的劍,而在日本文學中卻從未以如此的份量出現過。 此外,關於威嚴一詞,情況更為明顯。 例如說:「那個少年充滿着威嚴」,這種文章在日本文學中很難以流暢的句法加以表達,那只不過是翻譯的文章而已。 於是,我為我始自兒時的困境從法國文學中學到了一種特殊的定義,賦予它如下的語言:屬於蒙受屈辱和羞恥之後白白被殺死類型的自己,什麼時候才能變成帶著威嚴而自殺的類型呢?當然,對於正處于青春即將逝去年齡的我來說,已經不再繼續以這種極限狀態考慮問題了,因為它過于孩子氣。 但是,進入我的語言世界中的威嚴、屈辱和羞恥等詞彙,至今依然是我自身的道德觀念中的最為基本的用語。 我在廣島看到了同人類最嚴重的屈辱相關聯的東西;在那裡,我第1次遇到了可看作為最有威嚴的日本人的許多人。 而且,在曾經發生過自從人類有史以來最為殘酷的事件的廣島,在那個人類世界中,所謂威嚴、屈辱或羞恥之類的詞彙,都不是單純的,而經常是以雙重意義出現的。 涉及到屈辱或羞恥等詞彙,我曾寫過一位老人的故事。 他為了抗議恢復核試驗,試圖剖腹而未果,他曾說:「終於活着丟人現眼了」。 他的廉恥心本身就構成了威嚴。 他也道出了原子彈受害的孤老們對於違背常理的事感到羞恥的心理。 在原子病醫院裡,我認識的一位青年婦女,時隔一年,再次住院。 當我遇到她時,她說感到自己可恥。 還有為數眾多的臉上帶有醜陋疤痕的女孩們,至今仍由於感到自己可恥而閉門度日。 這就是廣島。 如果我們自己不感到羞愧,那麼,又如何能夠阻擋這些曾經經歷過原子彈爆炸的受害者們自身所感受到的恥辱呢?這是一個何等可怕的感覺錯位啊! 一個女孩為她帶有疤痕的臉而感到羞恥。 在她的內心中就會有可能以這種羞恥作為分界線,將地球上的全部人類分作兩個群體:一個是帶有疤痕的女孩們,另一個是其餘所有沒有疤痕的人們。 帶有疤痕的女孩們,面對沒有疤痕的所有其他的人們,為自己的疤痕而感到羞恥;帶有疤痕的女孩們,面對沒有疤痕的所有其他人的視線而感到屈辱。 有疤痕的女孩們肩負自身的羞恥和屈辱,怎樣選擇她們的生活道路呢?其中的一種就是躲進昏暗的房子深處,逃離他人的視線。 這種逃亡型的女孩無疑居大多數。 她們悄悄地躲進廣島許多家庭的角落裡,而且,她們的青春正在一天天逝去。 另一方面,是不逃亡的類型,她們自然地分為兩類。 一種是希望原子彈或氫彈再一次落到這個世界上,地上所有的人都同她一樣受到疤痕的傷害,從而獲得足以同自身的羞恥和屈辱感相對抗的心理支柱。 那時,凝視她們疤痕的他人的目光已全部消失,他人已不復存在。 在這個大地上將不會再有分裂。 實際上我已聽到過這種呼聲,並曾引用過這類短歌,當然,這種詛咒未能超出心理支撐的範圍。 這些女孩們只能很快便默默地一無所獲地進入逃亡型的行列。 同時,還有另外一種類型。 那就是通過參加廢除核武器運動,反過來利用自己代替全人類曾經經歷過的原子彈爆炸的災難,將它作為自己的武器,賦予自身感受到的羞恥或屈辱以價值的人們。 我所做的這一繁瑣的分類,實際上並無必要。 廣島的人們為了將他們曾經體驗過並正在體驗着的人間悲劇、羞恥或屈辱、卑鄙以及所有這一切都加以倒轉,使之具有價值;為了真正恢復這些受害者們的人的名譽,廣島必須在徹底廢除核武器的運動中,作為最為本質的思想骨幹而發揮威力。 無論是有疤痕的人,還是其他所有沒有疤痕的人,都必須共同確認這一威力。 除此之外,難道人類還會有什麼手段能將廣島的原子彈受害者們從最為悲慘的死亡恐怖中拯救出來嗎? 因此,即使通過政治力量的對比關係徹底廢除核武器,那對於恢復廣島的原子彈受害者的人權也是無效的。 我以道德的名義,或以思想的名義,認為這一單純的定理是最為重要的。 尤其是面對中國的核武裝,我想再一次對自己證實這一點。 或許有人認為這種想法是感情用事。 但是,如果你有醜陋的疤痕,為了以你自身的力量去治癒由於疤痕而導致的心理創傷,你想尋求一種手段,那麼,你必須確信,只有你自己的疤痕才具有為了徹底廢除核武器最為真正的價值。 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徒然因白血病而死亡的痛苦和恐懼獲得昇華而有意義吧。 我們這些只是出於偶然免遭廣島災難的人們,如果我們將自己作為一個擁有廣島的日本人和擁有廣島的世界人,堅定地以這種態度為中心,去思考人類的生存與死亡的問題,真正希望為我們自己的廣島提供補償,並賦予它以價值。 那麼,下述的公理就可以成立,那就是廣島的悲劇將帶來全人類的覺醒。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難道不應該針對一切核武器採取對策並建立秩序嗎?在當今的政治時代,或許有人認為一個國家的新的核武裝,反而會通往徹底廢除核武器的道路。 這個「童話」是具有現實性的,而且也是可能實現的。 而且,實際上既然世界已經向着這一方向邁出了第1步,那就將是絶對可能實現的。 第32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
第3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