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守侗,字執沖,山東長山人。 乾隆九年舉人,入貲授內閣中書,充軍機處章京。 遷侍讀。 再遷吏部郎中。 考選江西道禦史,授浙江鹽驛道。 二十八年,遷廣西按察使。 奏言:「煙瘴充軍人皆凶悍,請分撥泗城、鎮安、寧明、東蘭諸地;解役疏脫斬絞重囚,短解問徒,長解問流;各署書役貼寫幫差,濫收滋弊,請量定多寡,分別汰留。 」又言:「卓異官,籓、臬、道、府甫到任未三月,停止出結。 」部議均從之。 三十四年,丁父憂,服闋,命以三品京堂仍充軍機章京,補太仆寺卿。 遷吏部侍郎,調刑部。 命如雲南按布政使錢度貪婪狀,論如律。 三十八年,兼署禮部,命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兼管順天府尹。 覆命如雲南按保山知縣王錫供給總督彰寶虧空兵糧,論如律。 調吏部。 又命如貴州按總督圖思德劾鎮遠知府蘇墧貪婪狀,罪至死。 暫署貴州巡撫。 又如四川按松岡站員冀穀勛侵蝕軍米,論如律。 四十一年,遷戶部尚書。 覆命如四川按富德濫用犒軍銀,即監詣京師,賜黑狐端罩。 四十二年,調刑部。 命如甘肅勘驗捐收監糧。 覆命偕兩江總督高晉籌堵儀封漫口。 四十四年,奏言遵兜袖法築兩壩,以期回溜分入引河。 又與高晉會奏引河頭去口門稍遠,開引溝三百餘丈,直達引河,繪圖奏聞。 上以所擬引河向南,恐紆迴不能得勢,於圖內硃筆標識,令向北改直。 尋奏壩工蟄陷,兩壩鑲築兜收。 遵諭將引河頭西首淤灘切去,俾溝口向西北,開寬,引溜下注。 是年四月,授河東河道總督。 調直隷總督。 四十五年,疏請修築北運河筐兒港減水石壩。 四十六年,甘肅監糧舞弊成大獄,上以守侗勘驗不實,下吏議,奪官,命留任。 丁母憂,去官。 四十七年,諭勘浚伊家河,疏山東積水。 守侗詣勘,奏請自善橋以北抵楊家樓,長七千餘丈,展寬濬深,堵築缺口,拆改礙水橋座,諭速行辦理。 尋復授直隷總督。 四十八年,卒,贈太子太保,賜祭葬,謚清慤。 鄭大進,字退穀,廣東揭陽人。 乾隆元年進士。 授直隷肥鄉知縣。 累遷山東濟東道。 二十九年,山東淫雨,高唐、茌平諸縣水漲阻道。 大進相度宣洩,水不為患。 巡撫崔應階薦其能,遷兩淮鹽運使。 三十六年,丁父憂,去官。 服除,上召至熱河,命署浙江按察使。 尋授湖南按察使。 四十年,遷貴州布政使。 四十三年,授河南巡撫。 四十四年,調湖北。 旋署湖廣總督。 奏:「安陸、荊州二府濱臨江、漢,以堤為衛。 今夏漲發,鍾祥、潛江、荊門、江陵堤決,已一律修復,惟潛江長一垸地窪沙積,築堤難固,應擇地勢較高處築月堤。 鍾祥、永興、保安諸垸地當沖,亦應築月堤,俾水發江寬,不致出險。 又有劉家巷是應並修築。 」四十五年,奏:「武昌濱江上遊,諸水匯流,繞城而東。 江漲沖刷,堤根虛懸。 現修武昌城畢,請並修堤,毋使水齧城。 」均從之。 又奏言:「湖廣邪教為害,總督班第奏請枷責發落,俾免株連。 牧令遂視為自理詞訟,率不通詳。 請自今以後,據實呈院司覈辦,諱匿徇縱者劾之。 」上韙其言。 四十六年,授直隷總督。 命勘永定河工。 奏言:「六工以下河身內舊有民居,乾隆十五年給價遷移。 又以下口改流,奏令暫回繳原給房價,減糧田畝,依舊徵收。 今勘南、北兩岸,自頭工至六工,村落已盡遷移。 六工以下,水勢遷徙靡常,累將北墊改築展寬。 南、北兩堤遙隔五十餘裡,其中居民五十餘村,水漲以船為家,應令遷移。 永清柳坨諸村、東安孫家坨諸村旗、民二百八戶,已勘定地址,令陸續移居。 河身較遠之村,仍準暫住。 禁築壩修房,以杜占居。 」報聞。 四十七年二月,賜孔雀翎、黃馬褂。 五月,奏保定九龍河經清苑、安州至任丘入澱,年久積淤。 請舊有望都鄉閘、殷家營、高嶺村三閘外,於望都樊村建石閘一,清苑冉村、鄧村、營頭建石閘三。 並修整諸舊閘,開濬安州、新安、任丘諸縣河。 皆稱旨,加太子少傅。 卒,賜祭葬,謚勤恪。 劉峨,字先資,山東單縣人。 入貲授知縣。 乾隆二十三年,選直隷曲陽知縣。 調宛平。 盧溝橋有逆旅,多陰戕過客沒其財,峨發其奸。 西山煤礦多藏匿亡命,峨散其黨與,先後捕治置諸法。 三遷通永道,以母憂歸。 起天津道,仍調通永道,以父憂歸。 未一年,上命署清河道,服闋真除。 四十五年,遷湖北按察使。 石首有寡婦,兄公謀其產,誣之,死於獄。 峨治官書發其枉,逮其兄公至,親鞫,論如律。 四十六年,遷安徽布政使,調山西。 四十八年,擢廣西巡撫。 甫兩月,遷直隷總督。 輔國公弘晸遣仆至靜海冒占入官地,事聞,上諭峨:「遇王公以下私遣人幹有司,無問是非曲直,即據實奏聞。 」長蘆鹽政徵瑞奏漕艘至楊村,以民船剝運,鹽運遲誤。 上謂非特鹽運遲誤,且恐商貨壅滯,令峨赴天津與徵瑞議民船編號輪僱,照例發價,並定赴通回空限期,下部議行。 分疏劾中倉監督趙元搢嗾毆民至死,三河知縣王治岐挪用旗租,並論如律。 謁避暑山莊祝嘏,賜孔雀翎、黃馬褂。 南宮民魏玉凱訴縣人李存仁習邪教,上遣侍郎姜晟會鞫。 存仁坐誅,玉凱妄及無辜,論戍。 四十九年,上遣尚書金簡會勘盧溝橋下遊沙淤,請於中泓五孔抽溝三道。 上以抽溝水緩,命中泓五孔全行疏濬。 徵瑞請捐銀三十萬造剝船濟運,上以直隷木材少,命湖廣、江西二省分造。 峨奏言:「北倉存漕四十餘萬,俟新造剝船刑齊,先行運通。 」上許之。 五十一年七月,廣平民段文經、元城民徐克展為亂,夜入大名,戕大名道熊恩紱。 峨奏聞,即督兵馳往捕治,得從亂者王國桂等,自列向習八卦教,及文經、克展蓄謀為亂狀。 上令峨捕文經、克展,久之未獲,累降旨詰責。 十月,河南巡撫畢沅奏於亳州獲克展,檻送京師,而文經終未能得。 五十二年,命停峨本年廉俸。 山東學政劉權之迎眷屬赴官,途遇盜,峨坐奪官,命留任。 五十三年,命偕山東巡撫長麟等勘議糧艘在德州剝運。 五十五年,巡城禦史穆克登額等獲建昌盜,自列嘗劫建昌錢鋪,有同為盜者,系清苑獄二年未決。 上責峨廢弛,遣侍衛慶成逮清苑知縣米復松詣京師,下刑部論罪;奪峨孔雀翎、黃馬褂,降調兵部侍郎。 未幾,擢尚書。 五十六年,命如河南按虞城民訴縣役事,又如江西按廣豐武弁包漕、崇義民發塚棄骸事,並訊明,論如律。 峨至崇義,入深山中勘塚地,江西民稱之。 五十七年,從上幸熱河,賜還孔雀翎、黃馬褂。 六十年,以疾乞解任,加太子少保,原品休致。 卒,賜祭葬,謚恪簡。 陸耀,字青來,江南吳江人。 乾隆十七年舉人。 十九年,考授內閣中書,充軍機處章京。 奉職勤慎,有急務立辦,大學士傅恆深器之。 上出巡幸,俱令扈從。 累遷戶部郎中。 三十五年,出為雲南大理知府,以親老請改補近省,調山東登州府。 三十六年,調濟南府。 上書巡撫徐績,請留南漕廣積貯。 三十七年,授甘肅西寧道。 燿乞績代奏,乞假送母居京師,上命改授運河道。 上書河道總督姚立德,言:「兗州、泰安二府泉四百七十八,當濬渠導泉,俾由高趨下,其流不絶。 」又言:「運河例歲冬閉壩,春挑濬,天寒晷短,民役俱憊。 宜修復南旺、濟寧、臨清月河,並於彭口南岸亦開月河。 歲九、十月漕艘商舶皆從此行,以其時疏濬運河。 」皆用其議。 又請修河渠志,成運河備考。 三十九年,壽張民王倫為亂,去濟寧二百里,有欲閉城者,燿不可,曰:「寇未至閉城,示之怯也。 且何忍拒吾民使散逸被賊害且脅誘耶?」乃募鄉兵助守,坐城闉任稽察,事旋定。 四十年,擢按察使,燿議以流犯罪輕,請免其解司;四十三年,擢布政使,燿議流外壅積,請停分發:皆從之。 燿母老,病狂疾,奏乞解任終養,上許之。 四十六年,丁母憂。 運河築堤,上以燿習河務,命往山東會運河道沈啟震董其役。 四十八年,命署布政使,服闋真除。 第45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中》
第4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