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無名大尉」在護衛人員保護之下視察那裡的周圍情況,特別是在它的附近發現了造反者的根據地,然而卻沒有看到那裡有許多人集中生活的痕跡。 這次探索之行倒是給他帶來了新的難解之謎。 也就是說,按照計劃設置的糞坑裡,那糞尿是從別處運來的,然而問題是:出於什麼目的,費這麼大的周折花費這麼多的時間?「無名大尉」詢問了出現于夢中的破壞人,他倆都站在夢的情景之中,破壞人在「無名大尉」面前,以和從前完全一樣的談話方式,講了設置糞坑的意義也就是破壞人的企圖:五十天戰爭結束之後,峽谷和「在」的人們將沉于自己創造的水庫裡,隨後就必須重新建設這片戰爭全過程中荒廢了的土地。 這是一項用通常手段絶對無法完成的大事業。 單就農業經營來說,如果不引進新思想,那是難以復興的。 於是首先作為一種試驗,把從原生林到峽谷一直聽其自生自長的雜木林這一帶,開闢成桃、梨、葡萄果園。 藏在原生林裡戰斗的人們的糞尿,要從糞坑的高處開一條溝,讓它流下來,利用它作肥料。 這就不能不引起「無名大尉」思考了,他的部下作為宿舍徵用的民宅廁所已經滿坑滿谷,淨把這些糞尿當作廢物往河裡排放。 另一個新的恥辱是對於夢中從破壞人領導之下一直搞叛亂活動的人們的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而不能不深有所感。 而且這種恥辱的想法部下之中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分擔。 「無名大尉」自己訂的作戰計劃逐個失敗,現在一籌莫展也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了。 從表面上看,形式上是大日本帝國軍隊進駐此地,鎮壓叛亂,但是在道義上,同反叛者們相比,還差兩三個檔次,處于劣勢。 而且這是一場何時結束難以預卜的戰爭。 日夜焦頭爛額地考慮這些問題的「無名大尉」,瘋狂地向着擴大這項恥辱的方向開始狂奔,決心使戰爭的局面流動化,並且逐漸地找到了鞏固這種決心的因素。 軍裝前胸上的腎臟形標記,使自己明確地重新把握住牢記於心的恥辱,絶對不放棄繼續鎮壓頑民的「無名大尉」,抵抗着偶有停頓的白日夢的引誘,在學校院子裡不停地走動。 他要和夢中威懾他的破壞人抗衡到底,揮着手臂,跺腳頓足,遠比進駐此地之後那天早晨在十鋪席大的那塊峭壁平台上跺的還響。 這些,我們當地人也看到了,而且悄悄地彼此轉告下去。 這些人就是為了防止原生林的山火而奮鬥不懈,隨後被大日本帝國軍隊襲擊負傷,終於被俘,如今被收容在小學校教室裡的俘虜們。 因為他們傷勢嚴重來不及跑進樹林深處而被俘。 被收容的這些人,儘管軍醫未加歧視,像對待大日本帝國軍隊的負傷者一樣給以治療,但是仍然有三分之一死了。 軍醫大公無私熱心治療的態度,背景可能和「無名大尉」恥辱感的萌發有微妙關係。 但是,被生俘的他們這些人,受到集中的審訊便是必然的了。 「無名大尉」親自審訊。 教室的地板上鋪上草包片子,躺在上面的俘虜們可能以沉默不語抵抗審訊了吧?但是事實完全與此相反,「無名大尉」稍微表現出一點熱情,他們便口若懸河地說個沒完。 據說,軍官們生了氣,說這哪裡是深山老林窮鄉僻壤百姓的話?妹妹,其實城市出身的職業軍人們不知道,越是深山老林的人越是樂生,希望長壽,信口開河,謊話連篇,達到逗人一樂的目的,這類行家裡手,不乏其人。 俘虜們在原生林裡獃久了,為了安慰無聊居然碰上了甘願聽漫無邊際的閒聊,自然高興,所以,雖然受了傷躺在地上,可是依舊勁頭兒十足地大談特談。 他們各自談的全都和眼前的事不沾邊。 和他們的證詞無法比較對照。 因此,「無名大尉」把他們的證詞也無法用於作戰上。 「無名大尉」和他的軍官們漸漸明白了他們談話的目的便勃然大怒,即使身受重傷只能躺着的他們也難免遭到報復。 然而不管他們發燒得直喘氣,體力消耗已盡,仍然讓他們陳述證詞,而這些俘虜們無一不確信自己所說全是實情,一副實話實說的樣子。 第1號俘虜說,這個抵抗戰爭是從整個中國以及藏在長白山脈的朝鮮反日遊擊戰傳過來,組織了共同戰線,甚至不久就有援軍到達,實際上自己就是負責和海外聯繫的負責人,他胡編亂造地大談特談,中間還夾雜着一些他瞎編的中國話和朝鮮話,而且反覆強調他的話沒錯。 而且還說,自己現在雖然已成俘虜,援軍仍舊能到。 實際上在森林裡的作戰本部開會時,學校高小部的一位老師曾經提議,要向國際反帝國主義力量呼籲這一事實…… 第2號俘虜說,把在原生林發現的新礦物送到德國加以精煉,以它為原料,研製出新型炸彈,再把它拆開,做成外觀像鋼鐵製造的玩具再進口。 說最近在森林的兵工廠大概已經組裝完畢。 森林裡的士兵之所以那麼奮不顧身地救兵工廠的火,原因就在於,炸彈的部件之中有起爆用的科學物質,如果把它弄丟了,半個森林就可能一掃而光。 俘虜們的證詞也不完全是好戰的這類瞎吹鬍說的話。 這第3位俘虜就談原生林的軍隊和大日本帝國軍隊之間和談條件的。 他是峽谷的郵政局長,這是一位學問淵博讀書好學的著名人物。 妹妹,他從負傷到恢復,一直到我們長到記事的時候,始終任局長。 第25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大江健三郎作品集》
第2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