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紹升,語在文苑傳。 孫希濂,乾隆四十九年進士,官至刑部右侍郎,左遷福建按察使。 曾孫藴章,自有傳。 夢麟,字文子,西魯特氏,蒙古正白旗人,尚書憲德子。 乾隆十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 十五年,遷侍講學士,再遷祭酒,提督河南學政。 十六年,授內閣學士。 十七年,湖北羅田民據天堂寨謀亂,夢麟以河南商城鄰羅田,馳往捕治,上嘉之。 疏言:「商城界江、楚,峻嶺深岩,易藏奸宄,請增兵巡察。 」下河南巡撫議,移駐守備,增兵百。 十八年,署戶部侍郎,充江南鄉試考官,即命提督江蘇學政。 二十年,授工部侍郎,代還,調署兵部,兼鑲白旗蒙古副都統。 二十一年,命在軍機處學習行走。 大臣在軍機處,資望少淺者曰「學習行走」,自夢麟始。 是歲,河決孫家集。 二十二年,河道總督白鍾山奏請開荊山橋河,命夢麟馳勘,趣即興工,工竟,議敘。 上南巡閲河,以六塘河以下積潦,桃源、宿遷、清河諸縣卑成浸,令夢麟勘治。 尋奏:「六塘河上承駱馬湖,至清河分兩派,由武障、義澤等河匯潮河入海,長三百餘裡,中間淤淺數十處,已令速疏濬南北兩堰。 並去年水壞宿遷堰工,及諸缺口,俱加修築。 諸縣積水,開溝十五,設涵洞五,建閘四,俾得宣洩。 」工既竟,又奏:「荊山橋河道經銅、沛、邳、睢四州縣,分設四汛;黃水自丁家樓匯入蘇家閘,荊山橋正當其衝,應令堵築。 微山湖至荊山橋河下遊王母山,紆長灣曲,每歲霜降後應令疏濬。 居民就灣築堰壩捕魚,渡口疊石為步,皆阻河道,應令嚴禁。 」上命如所議行。 山東巡撫鶴年奏金鄉、魚台、濟寧諸州縣水患,命侍郎裘曰修偕夢麟馳往相度,合疏言:「諸縣久為微山湖水所浸,當籌分泄之路。 韓莊閘南伊家河至江南梁旺城入運,今已久淤,當開濬引積水東注。 」從之。 兩江總督尹繼善以沂水入運為害,奏建湖口閘,命夢麟與在工諸臣分任其責。 合疏言:「沂水自盧口傍泄,淹民田,阻運河。 當築壩堵截,使不得入運,毋礙微山諸湖入河歸海之路。 六塘河在駱馬湖下遊,為沂水疏泄要道,宿遷、桃源諸水自沭入漣歸海,並宜疏治宣通。 兼濬六塘河出口,使無淺阻。 此治沂水之概要也。 夏邑、永城諸水,自睢河下注洪澤湖,出清口會黃入海。 近歲河道多淤,董家溝諸地尤宜急治,兼濬洪澤湖出口。 清口束水二壩,遵旨撤除。 各閘口門亦宜加寬。 此治睢河之概要也。 」疏入,上許為頗得要領。 調戶部。 冬,工竟,還京師。 二十三年,復調工部,署翰林院掌院學士。 卒,賜祭葬。 論曰:照絀於盤錯,而優於詞翰,高宗知之審矣。 汝來以清節著,德華等以文學庸,而安國博辨群書,好學深思,自為家法。 蕙田治禮,綜歷代政事學術,貫串會通,體大思精,尤彬彬名世之大業也。 夢麟早歲負清望,參大政,方駕遽稅,惜哉! 列傳九十二 錢陳群 子汝誠 孫臻 沈德潛 金德瑛 錢載 齊召南 陳兆侖 兆侖孫桂生 董邦達 錢維城 鄒一桂 謝墉 金甡 莊存與 劉星煒 王昶 錢陳群,字主敬,浙江嘉興人。 父綸光,早卒。 母陳,翼諸孤以長,語在列女傳。 康熙四十四年,聖祖南巡,陳群迎駕吳江,獻詩。 上命俟回蹕召試,以母陳病不赴。 六十年,成進士,引見,上諭及前事。 改庶吉士,授編修。 雍正七年,世宗命從史貽直、杭奕祿赴陝西宣諭化導,陳群周歷諸府縣,集諸生就公廨講經,反覆深切,有聞而流涕者。 使還,上諭獎為「安分讀書人」。 五遷右通政,督順天學政。 乾隆元年,以母喪去官。 服除,高宗命仍督順天學政,除原官。 陳群以母陳夜紡授經圖奏上,上為題詞。 疏請增順天鄉試中額,上以官制有定,取者多,用者益遠,國家不能收科目取人之效,寢其議。 三遷內閣學士。 陳群屢有建白:嘗疏請嚴治匿名揭帖,無論事钜細,非據實首告而編造歌謡詩詞,匿名粘貼閭巷街衢,當下刑部依律治罪。 疏請廣勸種植樹木,官地令官種,州郡吏種至千本以上,予紀錄;受代時具冊,備地方公用。 民地令民種,至五六百本者,予扁額獎賞,成材後聽取用。 疏請偏災蠲免分數,分別貧富,富者按例定分數蠲免,貧者被災幾分即蠲免幾分,使之相等。 及敕詢州縣耗羨,疏言:「康熙間,州縣官額徵錢糧,收耗羨一二錢不等。 陸隴其知嘉定縣止收四分,清如隴其,亦未聞全去耗羨也。 議者以康熙間無耗羨,非無耗羨也,特無耗羨之名耳。 世宗出自獨斷,通計外吏大小員數,酌定養廉,而以所入耗羨按季支領。 吏治肅清,民亦安業。 特以有徵報支收之令,不知者或以為加賦。 皇上詢及盈廷,臣請稍為變通,凡耗羨所入,仍歸籓庫,各官養廉及各州縣公項,如舊支給。 其續增公用,名色不能畫一,多寡亦有不同,應令直省督撫明察,某件應動正項,某件應入公用,分別報銷。 各省州縣自酌定養廉,榮悴不一,其有支絀者,應令督撫確察量增,俾稍寬裕。 仍飭勿得耗外加耗,以致累民。 則既無加賦之名,並無全用耗羨辦公之事,州縣各有贏餘,益知鼓勵。 至於施從其厚,斂從其薄,古之制也。 及此倉庾充裕、民安物阜之時,大臣悉心調劑,使養廉之入,不為素餐,元氣培扶,帑藏盈溢,然後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 宋太祖能罷羨餘,臣固知皇上之聖,不必廷臣建白如張全操其人者,而德音自下也。 」 七年,擢刑部侍郎。 上令廷臣議州縣常平倉應行諸事,諸臣皆議歉歲減價。 陳群疏言:「成熟之年,出陳易新,倉米必不及市米,而民以米值納倉,銀色當高於市易。 擬令石減一錢二分,還倉時加穀四五升,以為出入耗費。 」 十七年,患反穀疾,連疏乞解職,許之。 命其子編修汝誠侍行,且賜詩以寬其意。 陳群進途中所作詩,上為答和。 時有偽為孫嘉淦疏稿語謗上,上令窮治,陳群自家密疏請省株連,上嚴飭之,而事漸解。 二十二年,上南巡,令在籍食俸。 二十五年,上為橋梓圖寄賜陳群。 二十六年,偕江南在籍侍郎沈德潛詣京師祝皇太後七十壽,命與香山九老會,加尚書銜。 上諭:「明歲南巡,諸臣今年已赴闕,毋更遠迎。 」二十七年,南巡,陳群偕德潛迎駕常州,上賜詩稱為「大老」。 三十年,南巡,復迎駕。 是歲陳群年八十,加太子太傅。 賜其子汝器舉人,汝誠扈蹕,命從還省視。 三十一年,陳群復進其母陳畫冊,冊有綸光題句。 上題詩以趙孟頫、管道升為比。 三十五年,上六十萬壽,命德潛至嘉興勸陳群毋詣京師,陳群獻竹根如意,上批劄雲:「未頒僧紹之賜,恰致公遠之貢,文而有節,把玩良怡!今賜卿木蘭所獲鹿,服食延年,以俟清晤。 」三十六年,上東巡,陳群迎駕平原,進登岱祝釐頌。 是冬,復詣京師祝皇太後八十萬壽,命紫禁城騎馬,賜人葠,再與香山九老會。 陳群進和詩有句雲「鹿馴岩畔當童扶」,上賞其超逸,復為圖賜之。 南歸,以詩餞。 陳群裡居,每歲上錄寄詩百餘篇,陳群必賡和,親書冊以進,體兼行草,屢蒙獎許。 三十九年,卒,年八十九。 上諭謂:「儒臣老輩中能以詩文結恩遇、備商榷者,沈德潛卒後惟陳群。 」加太傅,祀賢良祠,謚文端。 四十四年,上制懷舊詩,列五詞臣中。 子汝誠,字立之。 乾隆十三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命南書房行走。 四遷至侍郎,歷兵、刑、戶諸部。 再典試江南,上命寄諭尹繼善,招陳群遊攝山,父子可相見。 汝誠試畢,迎陳群入試院,居數日乃還。 三十年,乞養歸。 四十一年,父喪終,授刑部侍郎,仍在南書房行走。 四十四年,卒。 汝誠子臻,字潤齋。 自兵馬司副指揮授河南鄧州知州,累遷江西糧道。 左授山西平陽知府,復累遷直隷布政使。 嘉慶二十一年,授江西巡撫。 江西南昌諸府食淮鹽,而與福建、浙江、廣東三省毗連,私販侵引額。 臻議疏綱額、緝私販。 尋移山東巡撫。 兗、曹、沂諸府民素悍,染邪教,盜甚熾。 臻請就諸府增設參將以下官,上皆采其議。 入覲,以衰老左授湖南布政使,休致。 道光十九年,卒。 第39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中》
第3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