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勘海塘。 十一年,署漕運總督。 還京。 十三年,命同大學士高斌按山東賑務,並勘河道。 時運河盛漲,統勛請濬聊城引河,分運河水注海。 德州哨馬營、東平戴村二壩,皆改令低,沂州江楓口二壩,俟秋後培高,俾水有所泄。 遷工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改刑部尚書。 十七年,命軍機處行走。 十八年,以江南邵伯湖減水二閘及高郵車邏壩決,命偕署尚書策楞往按。 合疏言河員虧帑誤工,詔奪河督高斌、協辦河務巡撫張師載職,窮治侵帑諸吏。 九月,銅山小店汛河決,統勛疏論同知李焞、守備張賓呈報稽誤。 上以焞、賓平日侵帑,聞且窮治,自知罪重,河漲任其衝決,立命誅之,並縶斌、師載令視行刑。 統勛駐銅山督塞河,十二月,工成。 統勛偕策楞疏陳稽察工料諸事,詔如所議行。 大學士陳世倌疏言黃河入海,套櫃增多,致壅塞,命統勛往勘。 統勛疏言:「海口舊在雲梯關,今海退河淤,增長百餘裡,櫃套均在七曲港上,河流無所阻遏。 」上又命清察江南河工未結諸案,統勛疏言未結款一百一十一萬有奇,請定限核報。 又以河道總督顧琮請於祥符、滎澤諸縣建壩,並濬引河,命統勛往勘。 統勛議擇地培堤壩,引河上無來源,中經沙地,易淤墊,當罷,上從之。 十九年,加太子太傅。 五月,命協辦陝甘總督,賜孔雀翎。 時方用兵准噶爾,統勛請自神木至巴裡坤設站一百二十五,並裁度易馬、運糧諸事,命如所議速行。 二十年,廷議駐兵巴裡坤、哈密,命察勘。 統勛至巴裡坤,阿睦爾撒納叛,攻伊犁,伊犁將軍班第死事,未得報。 定西將軍永常自木壘引師退,統勛疏請還守哈密。 上責其附和永常,置班第於不問,命並永常奪職,逮治。 其子墉亦奪職,與在京諸子皆下刑部獄,籍其家。 旋上怒解,諭:「統勛所司者糧餉馬駝,軍行進止,將軍責也。 設令模棱之人緘默不言,轉可不至獲罪。 是其言雖謬,心尚可原。 永常尚不知死綏,何怪於統勛?統勛在漢大臣中尚奮往任事,從寬免罪,發往軍營交班第等令治軍需贖罪。 」釋其諸子。 二十一年六月,授刑部尚書。 尋命勘銅山縣孫家集漫工,解總河富勒赫任,即命統勛暫攝。 是冬,工竟。 二十二年,命赴徐州督修近城石壩,加太子太保。 二十三年,調吏部尚書。 二十四年,命協辦大學士。 二十六年,拜東閣大學士,兼管禮部、兵部。 八月,偕協辦大學士兆惠查勘河南楊橋漫工。 十二月,工竟。 二十七年,上南巡,覆命偕兆惠勘高、寶河湖入江路,疏請開引河,擇地築閘壩。 上諭謂:「所議甚合朕意。 」又以直隷景州被水,命勘德州運河,疏請移吏董理四女寺、哨馬營兩引河,毋使淤閼。 二十八年,充上書房總師傅,兼管刑部,教習庶吉士。 三十三年,命往江南酌定清口疏濬事宜。 三十四年,復勘疏運河。 三十八年十一月,卒。 是日夜漏盡,入朝,至東華門外,輿微側,啟帷則已瞑。 上聞,遣尚書福隆安賫藥馳視,已無及。 贈太傅,祀賢良祠,謚文正。 上臨其喪,見其儉素,為之慟。 回蹕至乾清門,流涕謂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統勛乃不愧真宰相。 」 統勛歲出按事,如廣東按糧驛道明福違禁折收,如雲南按總督恆文、巡撫郭一裕假上貢抑屬吏賤值巿金,如山西按布政使蔣洲抑屬吏補虧帑,如陝西按西安將軍都賚侵餉,如歸化城按將軍保德等侵帑,如蘇州按布政使蘇崇阿誤論書吏侵帑,如江西按巡撫阿思哈受賕,皆論如律。 其視楊橋漫工也,河吏以芻茭不給為辭,月餘事未集。 統勛微行,見大小車載芻茭凡數百輛,皆弛裝困臥。 有泣者,問之,則主者索賄未遂,置而不收也。 即令縛主者至,數其罪,將斬之。 巡撫以下為固請,乃杖而荷校以徇,薪芻一夕收立盡。 逾月工遂竟。 方金川用兵,統勛屢議撤兵,及木果木軍覆,上方駐熱河,統勛留京治事,天暑甚,以兼上書房總師傅,檢視諸皇子日課。 廷寄急召,比入對,上曰:「昨軍報至,木果木軍覆,溫福死綏。 朕煩懣無計,用兵乎,抑撤兵乎?」統勛對曰:「日前兵可撤,今則斷不可撤。 」復問誰可任者,統勛頓首曰:「臣料阿桂必能了此事。 」上曰:「朕正欲專任阿桂,特召卿決之。 卿意與合,事必濟矣。 」即日令還京師。 戶部疏論諸行省州縣倉庫多空缺,上欲盡罷州縣吏不職者,而以筆帖式等官代之。 召統勛諭意,且曰:「朕思之三日矣,汝意雲何?」統勛默不言。 上詰責,統勛徐曰:「聖聰思至三日,臣昏耄,誠不敢遽對,容退而熟審之。 」翌日入對,頓首言曰:「州縣治百姓者也,當使身為百姓者為之。 」語未竟,上曰:「然。 」事遂寢。 上為懷舊詩,列五閣臣中,稱其「神敏剛勁,終身不失其正」雲。 子二:墉、堪。 墉,字崇如,乾隆十六年進士,自編修再遷侍講。 二十年,統勛得罪,並奪墉官下獄,事解,賞編修,督安徽學政。 疏請州縣約束貢監,責令察優劣。 督江蘇學政,疏言府縣吏自瞻顧,畏刁民,畏生監,兼畏吏胥,闒冘怠玩。 上嘉其知政體,飭兩江總督尹繼善等淬礪除舊習。 授山西太原知府,擢冀寧道。 以官知府時失察僚屬侵帑,發軍台效力。 踰年釋還,命在修書處行走。 旋推統勛恩,命仍以知府用,授江蘇江寧知府,有清名。 再遷陝西按察使。 丁父憂,服闋,授內閣學士,直南書房。 遷戶部、吏部侍郎。 授湖南巡撫,遷左都禦史,仍直南書房。 命偕尚書和珅如山東按巡撫國泰貪縱狀,得實,授工部尚書,充上書房總師傅。 署直隷總督,授協辦大學士。 五十四年,以諸皇子師傅久不入書房,降為侍郎銜。 尋授內閣學士,三遷吏部尚書。 嘉慶二年,授體仁閣大學士。 命偕尚書慶桂如山東讞獄,並按行河決,疏請寬濬下遊。 四年,加太子少保。 疏陳漕政,僉丁不慎,途中盜米,致有鑿舟自沉,或鬻及檣舵,舟存而不可用,請飭各行省僉丁宜求殷實,皆如所議行。 九年,卒,年八十五,贈太子太保,祀賢良祠,謚文清。 墉工書,有名於時。 鐶之,統勛次子堪之子也。 乾隆四十四年進士。 自檢討累遷至戶部尚書,兼領順天府府尹。 嘉慶二十二年,上自熱河還京師,鐶之入見。 上以順天府奏事稀、捕教匪不時得詰,鐶之不能對,但言方旱災不敢急捕賊。 上又問賑災當設粥廠幾所、需米若幹,鐶之又不能對。 上降旨責其玩愒,命以侍郎候補。 復累遷吏部尚書,加太子少保。 道光元年,卒,謚文恭。 論曰:明內閣主旨擬,承旨撰敕,其在唐、宋,特知制誥之職。 以王命所出入,密勿獻替,遂號為宰相。 軍機處制與相類。 世謂大學士非兼軍機處,不得為真宰相。 勝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則以其通敏。 慎密則不泄,通敏則不滯,不滯不泄,樞機之責盡矣。 本,世宗舊臣,由敦、來保、綸、統勛次第入直。 由敦左遷而未罷直,統勛罷而復入,尤以決疑定計見契於高宗,許為有古大臣風,亮哉! 列傳九十 福敏 陳世倌 史貽直 阿克敦 孫嘉淦 梁詩正 福敏,字龍翰,富察氏,滿洲鑲白旗人。 康熙三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以知縣待銓。 時世宗在籓邸,高宗初就傅,命福敏侍讀。 及世宗即位,擢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雍正三年,遷吏部侍郎。 出署浙江巡撫。 四年,擢左都禦史,兼翰林院掌院學士。 復出署湖廣總督。 沔陽、潛江等十州縣水災,疏請發常平倉穀治賑。 謬沖花苗叛,福敏檄貴州兵截後路,以湖廣兵搗其巢,討平之。 安陸、荊州被水,疏請老弱婦女治賑如常,而以丁壯修堤,俾民得食而堤亦完。 上眷福敏厚,嘗手詔諭曰:「朕令爾暫攝總督,苟得其人,即命往替。 近日廊廟中頗乏才,皇子左右亦待爾輔翼。 留爾湖廣非得已,宜體朕意勉為之。 」 第38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中》
第3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