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天學政侍郎李光地有母喪,命奪情視事,光地請給假九月,言路大譁。 愷曾疏言:「學臣關係名教,表率士子。 使衰絰者衣錦論文,其何以訓?宜令終喪,以隆孝治。 閣臣職司票擬,理應委曲奏請,始不當有在任守制之票,既不當有仍遵前旨之擬。 科臣職司封駁,閣臣票擬不當,科臣繳旨覆奏,固其職也。 乃亦復默然,不知其所謂封駁者何在也?臣不敢以妄擬閣臣為嫌,劾奏同列為咎。 」疏入,下九卿議,尋用彭鵬言,令解任在京守制。 陝西提督孫思克請令富民納粟佐軍,愷曾論奏乞敕部停止,上是之。 入台七年,疏數十上,伉直敢言。 歷掌山西、江南、浙江、河南道事,管登聞院。 三十八年,巡兩廣鹽課,多惠政,商民德之。 報滿,留任一年。 還京,復掌山西道。 丁父憂,以廣東運使罣誤事連坐,罷官。 四十四年,上南巡,召試行在稱旨,賜禦書。 尋卒。 龔翔麟,字蘅圃,浙江仁和人。 父佳育,字祖錫。 自龍驤衛經歷出知安定縣,又自兵部郎中出為分巡通永道僉事,擢江南布政使,所至有聲績。 入授光祿寺卿。 命修賦役簡明書,未竟。 卒。 翔麟自副貢生授兵部主事,出榷廣東關稅。 沿海諸稅口,遠者去省二千里,吏役苛索,商民重困。 翔麟嚴其禁,並移行府縣察究。 康熙三十三年,考選陝西道禦史,遂疏請以諸稅口交府縣徵收,著為令。 尋命巡視西城。 大學士熊賜履以誤擬旨罷,復起為吏部尚書。 翔麟疏劾:「賜履竊講學虛聲,前因票擬錯誤,嚼毀草簽,卸過同官。 皇上從寬,放歸田裡。 旋賜起用,晉位塚宰,毫無報稱。 其弟賜瓚包攬捐納,奉旨傳問,賜履不求請處分,猶泰然踞六卿之上。 乞賜罷斥。 」右通政張雲翮,故靖逆侯勇子。 勇妻李卒,雲翮不居喪。 翔麟疏劾:「雲翮縱非李出,嫡母、繼母並制三年,豈可視為陌路?乞嚴加議處,以儆敗類。 」雲貴總督趙良棟討吳三桂,定雲南,以敘功未允,為部下乞恩,屢有求請。 翔麟疏劾:「良棟效力行間,悉由皇上指授方略。 蕩平後敘功,既經廷議,重以睿裁,輕重無不允當。 事閲十年,而良棟猶嘵嘵不已,妄肆薦揚,市恩於眾,借矜己功。 且越例求賜莊田、房屋,言詞狂悖,大不敬。 乞下所司定罪。 」賜履雅負清望,良棟功臣,雲翮功臣子,翔麟論列無所避,以是得直聲。 俄又劾賜履及侍郎趙士麟亂銓政,條列以上。 官禦史十年,乞歸,貧至不能舉火,蕭然不改恆度。 尋卒。 高遐昌,字振聲,河南淇縣人。 康熙十五年進士,授湖南龍陽知縣。 以屯賦重,請減與民田同額。 父憂去。 服闋,補廣東東莞知縣,歷茂名、信宜,護高州知府,皆有聲。 行取,擢刑部主事,累遷戶部郎中。 四十六年,授戶科給事中。 時提督九門步軍統領託合齊恃權不法,給事中王懿德列款疏劾。 上方幸熱河,遐昌詣行在繼劾之。 略言:「託合齊欺罔不法,經懿德糾參,臣又何敢置喙?伏念其所以橫恣,皆緣握權太過。 自督捕裁,而所轄三營改歸提督,悍將驕兵,毫無忌憚。 請仍歸兵部擇司官督率,考勤惰、禁勒索,營務防汛,晝夜巡邏,即有奸匪,不得妄牽無辜,私刑酷訊。 提督幹預詞訟,奸民構弁兵,擇人而噬,民不聊生。 請仍歸大、宛二縣,五城司坊、巡城禦史以及府尹、治中。 逃盜命案,歸於刑部,一秉國法。 提督管理街道,縱其兵丁肆為貪噬,勢壓官民。 請五城分治,仍歸司坊。 每年工部保題司官督理,庶法官守制,無復軼越。 此皆本朝舊例,當歸所司,防微杜漸,不致成積重之勢。 」疏上,上以巡捕三營並步軍統領,非自託合齊始。 司坊管街道,畏懼顯要,止知勒索鋪戶,故亦歸併步軍統領。 今既累商民,即以遐昌兼管,期一年責以肅清。 遐昌既任事,革除陋規,街道溝渠次第平治,兵民以安。 兩屆報滿,仍命接管。 託合齊陰圖報復,欲伺隙中傷。 五十年,上自暢春園還,見內城街道被侵佔甚窄,召託合齊詰責之。 託合齊奏外城尤窄。 命尚書赫碩色等察勘,託合齊故引視僻巷,民居占官街得三百餘間,謂皆遐昌任內所造,逮下刑部獄。 尚書齊世武,託合齊黨也,將刑訊,主事蔣晟持不可。 乃議遐昌以官街邀民譽,應發奉天安置。 託合齊黨復譁,言遐昌受賂。 嚴訊家屬,定爰書,謂據供雖未受賂,但風聞街道舊規,鋪戶修房,每間與胥役錢二三百,以此例之,房三百餘間,計錢七百五十千,當枉法臓律處絞。 朝審,具冤狀。 尚書王掞、李天馥謂遐昌廉能為上知,宜從寬典,富寧安贊之,獄乃緩。 會託合齊以病乞假,隆科多攝其職,因言託合齊罔上行私,橫恣貪婪,及誣陷遐昌狀。 上命釋遐昌,都人爭赴獄舁之出,擁赴闕謝。 及出都,送者填溢,醵金完懸臓。 遐昌歸,未幾卒。 論曰:康熙間以直言著者,魏象樞、郝浴、楊素藴、彭鵬、趙申喬輩,易攵歷中外,卓然為名臣。 希轍、縉,自世祖朝巳在諫垣,有獻替。 弘嘉論十漸,層雲爭國體,陳義皆甚高。 若德格勒、紫芝、重光忤明珠,愷曾彈李光地,翔麟論熊賜履、趙良棟,遐昌抗託合齊,雖所糾繩賢不肖不同,謇謇匪躬,不為名懾,不為勢撓,謚為「遺直」,殆無愧歟? 列傳七十 覺羅武默訥 舒蘭 拉錫 拉錫子旺劄爾 孫博靈阿 圖理琛 何國宗 覺羅武默訥,正黃旗人,景祖第三兄索長阿四世孫也。 順治四年,授世職拖沙喇哈番,累進三等阿達哈哈番,擢一等侍衛。 康熙六年,授內大臣,管佐領。 十六年,命偕侍衛費耀色、塞護禮、索鼐瞻禮長白山,諭曰:「長白山祖宗發祥之地,爾等赴吉林,選識路之人,瞻視行禮,並巡視寧古塔諸處,於大暑前馳驛速往。 」五月己卯,武默訥等發京師;己醜,至盛京,東行;戊戌,至吉林。 詢土人,無知長白山路者。 得舊居額赫訥殷獵戶岱穆布魯,言其父曾獵長白山麓,負鹿歸,道經三宿,似去額赫訥殷不遠。 自吉林至額赫訥殷,陸行十日,舟行幾倍之。 寧古塔將軍巴海令運米十七艘詣額赫訥殷,先發,並令協領薩布素護武默訥等行。 六月丁未,武默訥等攜三月糧,陸行經溫德亨河、庫埒訥嶺、奇爾薩河、布爾堪河、納丹弗埒城、輝發江、法河、卓隆鄂河,抵訥殷江幹,米亦至。 乃乘小舟,與薩布素分道行,溯訥殷江逆流上。 丙寅,會於額赫訥殷。 一望深林無路,薩布素率眾前行,伐木開道。 遣人還告:行三十里,得一山,升其巔,緣木而望,長白山乃在百餘裡外,片片白光如積玉,視之甚晰。 戊辰,武默訥前行。 己巳,遇薩布素於林中。 壬申黎明,大霧,莫辨山所向。 聞鶴唳,尋聲往,遇鹿蹊,循行至山麓,見周遭密林,中間平迤圓繞,有草無木。 前臨小林,盡處有白樺木,整若栽植,及旋行林外,仍瀰漫無所見。 跪誦敕旨,拜畢,霧開,峰巒歷歷在目,登陟有路。 遙望之,山修而扈,既近,則堂平而宇圜,向所睹積玉光,冰雪所凝也。 山峻約百餘裡,巔有池,環以五峰,其四峰臨水拱峙,正南一峰稍低,分列雙闕。 池廣袤約三四十里,夾山澗水噴注,自左流者為松花江,右流者為大小訥殷河,繞山皆平林。 武默訥瞻拜而下。 峰巔群鹿奔逸,仆其七,墜武默訥等前。 時登山者正七人,方乏食,謝山靈賜。 卻行未裡許,欻然霧合。 癸酉,還至前望處,終不復見山光。 七月庚辰,至恰庫河,馬疲甚。 甲申,自恰庫河乘舟還,經色克騰、圖伯赫、噶爾漢、噶達渾、薩穆、薩克錫、法克什、多琿諸河,至松花江。 八月丁未,還吉林,巡視寧古塔諸處。 乙醜,還京師。 疏聞,詔封長白山之神,秩祀如五嶽。 十七年,命武默訥賫敕往封,歲時望祭如典禮。 十九年,召入養心殿,命工繪其像以賜。 諭曰:「以此像俾爾子孫世世供享,以昭恩寵。 」二十九年,卒,賜祭葬。 舒蘭,納喇氏,滿洲正紅旗人。 父敦多哩,官刑部侍郎,兼佐領。 坐鞫總督蔡毓榮罪,附和尚書希福從輕比,奪官,戍黑龍江。 第33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中》
第3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