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發奸有功,且由王根薦令代位,遂拜為大司馬。 莽得秉國鈞,欲使名譽高出諸父,特聘請遠近名士,作為幕僚,所得賞賜,悉數分給賓佐,自己格外從儉,菲食惡衣,與平民相同。 會莽母有疾,公卿列侯,各遣夫人探問,大都是綺羅蔽體,珠翠盈頭。 莽妻王氏,乃是故相宜春侯王訴曾孫女,同姓不婚,莽既好名,何獨不知守禮。 急忙出門相迎,衣不曳地,裙僅蔽膝。 各女賓還道她是仆婦,及密問左右,才知她是大司馬夫人,都不禁詫異起來。 莽妻接待女賓,分外周到,惟所供茶點,不過尋常數色。 待大眾問過太夫人,陸續辭歸,各言大司馬家儉約過人。 莽得聞眾言,私心暗喜,毋庸多表。 全是矯詐。 且說綏和二年仲春,熒惑守心,丞相議曹李尋,上書丞相,說是災禍將至,君侯難免當災,應即與閤府官屬,商議趨吉避凶的良策。 丞相翟方進,覽書惶惑,不知所為。 果然不到數日,便有郎官賁麗,奏請天象告變,急須移禍大臣。 是翟方進的催命鬼。 成帝聽著,立召方進入朝,責他為相有年,不能燮理陰陽,致有種種災異,宜善自為計,毋待朕言。 方進免冠叩謝,惶然趨出,回至相府,也知不免一死,但尚望有生路可尋,未肯遽自引決。 誰知過了一宵,又由朝使賫入策書,嚴加責備,且賜他上尊酒十石,養牛一頭,叫他自裁。 方進接到牛酒,想著漢家故例,牛酒賜給相臣,就是賜死的別名。 沒奈何硬着頭皮,取出鴆酒一杯,忍心吞服,須臾毒發,便即倒斃。 冤哉枉也。 成帝還託言丞相暴亡,厚加賻恤,特賜乘輿秘器,並且親往弔喪,掩耳盜鈴,煞是可笑! 惟方進既死,丞相出缺,成帝選擇廷臣,還是廷尉孔光,居官恭謹,可使為相。 因先擢為左將軍,再命有司擬定策文,鑄成侯印,指日封拜孔光。 是時梁王立系梁王揖七世孫。 楚王衍宣帝孫,即楚王囂子。 入朝,已由成帝召見數次,預備翌旦辭行。 成帝午後無事,便至少嬪館餐宿,夜間不知為何歡娛,到了天色大明,趙昭儀合德先起,成帝也即起坐,才把襪帶系就,忽然撲倒床上,不言不語,竟爾歸陰。 合德尚不知何因,連呼不應,用手微按,已無氣息,不由的神色慌張,急命內侍宣召禦醫。 等到醫官入視,已是脈絶身僵,還有甚麼回生妙方?那時只好報知太后,及內外要人。 太后急忙趨視,親撫帝體,肌冷如冰,當然號啕大哭,皇后趙飛燕等,陸續走集,統皆陪哭一場。 及大眾止哀,辦理棺殮,太后召入三公,獨缺丞相。 當由王莽稟明,謂丞相已擇定孔光接任,於是復召孔光,就靈前拜為丞相,封博山侯。 好在策文印綬,俱已辦就,即付與孔光領受。 光拜謝後,即與王莽等料理大喪。 越宿由太后下詔,令王莽孔光,會同掖庭令查明皇帝起居,及暴病一切原因。 莽接奉詔旨,樂得從嚴究治,迭派屬吏至少嬪館調查,細詰趙昭儀合德,氣焰逼人。 合德雖未嘗毒死成帝,自思從前虧心各事,若一經逮問,斷難隱諱,且要連累姊弟,一同坐罪。 沈吟多時,覺得除死以外,已無別法,遂召集貼身侍婢,各給賞賜,囑令毋談前愆,自己仰藥斃命。 一縷芳魂,總算趕上鬼門關,往尋成帝去了。 也是顯報。 成帝在位二十六年,改元七次,壽終四十五歲。 本來是體質強壯,狀貌魁梧,儼然象個尊嚴天子,怎奈酒色過度,斲喪本元,遂致樂極亡陽,霎時暈死,後來奉葬延陵。 太子欣入宮嗣位,是謂哀帝。 尊太后王氏為太皇太后,皇后趙氏為太后。 太皇太后王氏,喜諛寡斷,傅昭儀謀立孫兒,常至長信宮伺候,竭力趨奉,就是丁姬也承歡獻媚,孝敬有加,因此哀帝嗣位,太皇太后王氏,便令傅昭儀丁姬兩人,十日一至未央宮,與帝相見。 又傳旨詢問丞相孔光,及大司馬何武,謂定陶太后應居何宮?孔光素聞傅昭儀權略過人,若得入居宮中,將來必干預政事,挾制嗣君,所以覆議上去,請另擇地築宮。 何武未知光意,謂不如北宮居住,省得勞費。 太皇太后依了武言,遂使哀帝詔迎定陶太后,入居北宮。 傅昭儀即日移入,丁姬亦隨同進去。 北宮有紫房復道,與未央宮相通,傅昭儀得日夕往來,屢向哀帝要求,欲稱尊號,並封外家親屬。 哀帝甫經嗣阼,不敢自出主張,所以游移未決。 巧有高昌侯董宏,得聞消息,意欲乘間迎合,上書引秦莊襄王故事,謂莊襄王本夏氏所生,過繼華陽夫人;即位以後,兩母並稱太后,今宜據以為例,尊定陶共王后為帝太后。 虧他尋出佐證。 哀帝得書,正想依議下詔,偏大司馬王莽,左將軍師丹,聯名劾宏。 略言皇太后名號至尊,有一無二;宏乃引亡秦敝政,盅惑聖明,應以大不道論罪。 哀帝雖然不快,究因王莽為太皇太后從子,未便梗議,乃免宏為庶人。 傅昭儀聞信大怒,立到未央宮,面責哀帝,定要速上尊號。 哀帝無奈,入白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允如所請,乃尊定陶共王為共皇,定陶太后傅氏為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妃丁姬為定陶共皇后。 傅太后系河內溫縣人,早年喪父,母又改嫁,無親兄弟,只有從弟三人,一名晏,一名喜,一名商。 哀帝為定陶王時,傅太后欲親上加親,特取晏女為哀帝妃,至是即立晏女傅氏為後,封晏為孔鄉侯。 第27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前漢演義》
第2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