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趙卒報達陳余,余大開營門,麾兵出戰。 兩下交綏,趙兵仗着勢眾,一擁上前,來圍韓信張耳。 信呼耳急走,且令軍士拋去帥旗,擲去戰鼓,一齊返奔,馳還汦河。 顯是詭謀。 陳餘部眾得勝,自然併力追擊,還有居守營內的趙兵,也想乘勢邀功,竟把趙王歇都擁了出來,掠取漢軍旗鼓,揚揚得意,嘩聲如雷。 那時韓信等已退到汦河,陳余等亦皆追至,汦河上面,本有漢軍列着,納入韓信張耳,出拒陳余。 韓信下令軍中,決一死戰,退後立斬。 漢兵本無退路,就使沒有號令,也只可拚死求生。 當下奮力拒戰,爭先殺敵,自辰牌鬥至午牌,不分勝負,陳余恐部眾腹饑,不能再戰,乃收軍回去。 不料到了半途,遙見營中旗幟,都已變色,一張張的隨風飄動,好似紅霞散彩,燦爛異常。 及仔細辨認,分明是漢軍赤幟,不由的魂馳魄喪,色沮心驚。 正在慌張的時候,刺斜裡突出一軍,乃是漢左騎將傅寬,引兵殺來。 余急忙對敵,且戰且走,忽又有一路人馬,兜頭攔住,為首統將,系漢常山太守張蒼,嚇得余不知所措,反從後面倒退。 張蒼傅寬,合兵趕殺,卻故意不去夾擊,惟把余逼回汦水,余軍不顧前後,但教有路可逃,走了再說。 余明知汦水旁邊,駐有漢軍,此去乃是一條絶路,自往尋死,為此喝止部眾,飭令死戰,偏部眾已無鬥志,不肯聽令,只管狂奔。 余不覺怒起,命部將連殺數人,越殺越逃,越逃越亂,連余亦只好跟着,不能獨返。 看看汦水將近,心下愈急,忽來了一個冤家,驅兵亂斫,先將余纛砍翻,繼即將余圍住。 余沒甚武力,怎能自脫,即被來兵殺死,這來兵中的主將,究是何人?看官聽著,就是前時刎頸交張耳!殺人不殺己,想也好算是刎頸交。 余既被殺,趙兵除逃去外,悉數降漢。 張耳還報韓信,且請往拿趙王歇,信微笑道:「公得斬陳余,大功已立,那擒拿趙王歇的功勞,就讓與別人罷了。 」言未畢,已由靳歙部下,押到一個俘虜,張耳瞧著,俘虜非他,正是趙王歇,又喜又驚。 韓信令推歇至前,問了數語,歇默然不答,由信喝令斬訖。 當有將士奉令,牽歇出外,梟首覆命。 趙君臣統皆授首,趙地自平。 惟諸將雖得大捷,卻看了韓信用兵,好似神出鬼沒,無從捉摸,各欲向信問明。 好在功成以後,應該入賀,就趁那賀捷的機會,請教玄機。 正是: 欲知妙計平強敵,要待明言示暗機。 究竟韓信如何答說,且至下回再詳。 本回敘述韓信兵謀,說得迷離惝恍,不可究詰。 迨一經揭出,始知韓信用兵,確有神出鬼沒之妙。 謀固奇而筆亦奇,以視正史中之直言紀載,趣味何如!夫正史尚直筆,小說尚曲筆,體裁原是不同,而世人之厭閲正史,樂觀小說,亦即于此處分之。 然或向壁虛造,與正史毫不相符,則又為荒誕無稽,何關學術。 試看本回之演述木罌渡軍,背水列陣,于史事有否不同?不過化正為奇,較足奪目,能令閲者興味不窮,是即歷史小說之特長也。 中插薄姬一段,更于陣雲戰雨之中,闢出風流佳話,尤足生色。 且事關漢魏興亡,不可不敘,文以載事,即以道情,吾於是書亦云。 第2十六回 隨何傳命招英布 張良借箸駁酈生 卻說韓信滅趙,諸將入賀,乘便問及計謀。 經韓信從頭敘明,才知前時所遣的三路人馬,都寓玄機。 靳歙一路,是叫他夤夜出發,繞到趙營後面,暗暗伏着,等到趙兵空壁出戰,便乘虛劫營,拔去趙幟,改豎漢幟。 傅寬張蒼兩路,是叫他向晨出發,埋伏趙營附近,等到陳余回軍,分頭截殺,仍使陳余退還汦上,好教張耳守候,把他送終。 陳余果然中計,徒落得身首兩分。 就是趙王歇被眾擁出,一聞營塞失陷,當即回馬,巧值靳歙殺出,擊走趙兵,趙王歇走得少慢,且被勒歙趕着,活捉了來,也致畢命。 這都是韓信預先佈置,好似設着天羅地網,把趙君臣二十萬人,一古腦兒罩住,無從擺脫,待至功成事就,由韓信表白出來,眾將方如夢初醒,無不佩服。 說破疑團,使人醒目。 惟背水列陣,乃是兵法所忌,韓信違法行兵,反得大捷,尚令諸將生疑。 要想問個明白,當下齊聲問通道:「兵法有言,右背山林,前左山澤,今將軍背水為陣,竟得勝趙,究是何因?」信答說道:「這也何嘗不是兵法?諸君雖閲兵書,未得奧旨,所以生疑。 兵法中曾有二語云: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便是此意。 試想我軍新舊夾雜,良窳難分,信又非善能拊循,徒叫他奮身殺敵,怎望有成?惟置諸死地,使他人自為戰,然後勇氣百倍,無人可當,這又如兵法所言,驅市人為戰,不能不用此術哩。 」諸將聽了,皆下拜道:「將軍妙算,非他人可及,末將等謹受教了。 」信又說道:「趙歇陳余,雖皆擒斬,但尚有一謀士李左車,不知去向,此人不除,尚為後患,諸君能為我活擒到來,當有重賞。 」諸將受命而出,四處尋捉李左車,竟無音響。 信又明懸賞格,謂能生擒李左車,立賞千金。 第7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前漢演義》
第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