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官聽說!自劉邦做了沛公,史家統稱沛公二字,作為代名,小子此後敘述,也即稱為沛公,不稱劉邦了。 沛公令蕭何曹參,收集沛中子弟,得二三千人,出攻胡陵方與,俱縣名,方音旁,與音豫。 命樊噲夏侯嬰為統將,所過無犯。 胡陵方與二守令,不敢出戰,但閉城守着。 噲與嬰正擬進攻,忽接到沛公命令,乃是劉媼去世,宜辦理喪葬,未遑治兵,因召二人還守豐鄉。 二人不好違命,只得率眾還豐。 沛公至豐治喪,暫將軍事擱起。 那故楚會稽郡境內,又出了項家叔侄,戕吏起事,集得子弟八千人,橫行吳中。 敘出項氏叔侄,筆亦不苟。 看官欲知他叔侄姓名,便是項梁項籍。 項梁本下相縣人,即楚將項燕子,燕為秦將王翦所圍,兵敗自殺,楚亦隨亡。 梁既遭國難,復念父仇,常思起兵報復,只因秦方強盛,自恨手無寸鐵,不能如願。 有侄名籍,表字子羽,少年喪父,依梁為生。 梁令籍學書,歷年無成,改令學劍,仍復無成。 梁不禁大怒,呵叱交加,籍答說道:「學書有甚麼大用?不過自記姓名。 學劍雖稍足護身,也只能敵得一人。 一人敵何如萬人敵,籍願學萬人敵呢!」有志如此,也好算是英雄。 梁聽了籍言,怒氣漸平,方語籍道:「汝有此志,我便教汝兵法。 」籍情願受教。 梁祖世為楚將,受封項地,故以項為姓。 家中雖遭喪亂,尚有祖傳遺書,未曾毀滅,遂一律取出,教籍閲讀。 籍生性粗莽,展卷時卻很留心,漸漸的倦怠起來,不肯研究,所以兵法大意,略有所知,終未能窮極底蘊。 籍之終於無成者,便由此夫。 梁知他的本性難移,聽他蹉跎過去。 既而梁為仇家所訐,株連成獄,被系櫟陽縣中。 幸與蘄縣獄掾曹無咎,素相認識,作書請託,得無咎書,投遞獄掾司馬欣,替梁緩頰,梁才得減罪,出獄還家。 惟梁是將門遺種,怎肯受人搆陷,委屈了事?冤冤相湊,那仇人被梁遇著,由梁與他評論曲直,仇人未肯認過,惹起梁一番鬱憤,竟把仇人拳打足踢,毆死方休。 一場大禍,又復闖出,自恐殺人坐罪,為吏所捕,不得已帶同項籍,避居吳中。 吳中士大夫,未知項梁來歷,梁亦隱姓埋名,偽造氏族,出與士大夫交際,遇事能斷,見義必為,竟得吳人信從,相率悅服。 每遇地方興辦大工,及豪家喪葬等事,輒請梁為主辦。 梁約束徒眾,派撥役夫,俱能井井有條,差不多與行軍相似,吳人越服他才識,願聽指揮。 當秦始皇東巡時,渡浙江,游會稽,梁與籍隨着大眾,往看鑾駕。 大眾都盛稱天子威儀,一時無兩,獨籍指語叔父道:「他!句他雖然是個皇帝,據侄兒看來,卻可取得,由我代為呢!」與劉季語異心同。 梁聞言大驚,忙舉手掩住籍口道:「休得胡言,倘被聽見,罪及三族了!」籍才不復說,與梁同歸。 時籍年已逾冠,身長八尺,悍目重瞳,力能扛鼎,氣可拔山,所有三吳少年,無一能與籍比勇,個個憚籍。 梁見籍藝力過人,也料他不在人下,因此陰蓄大志,潛養死士數十人,私鑄兵器,靜待時機。 到了陳勝發難,東南擾攘,梁正思起應,忽由會稽郡守殷通,差人前來,召梁入議。 梁奉召即往,謁見郡守,殷通下座相迎,且引入密室,低聲與語道:「蘄陳失守,江西皆叛,看來是天意亡秦,不可禁止了。 我聞先發制人,後發為人所制,意欲乘機起事,君意以為何如?」這一席話,正中項梁心坎,便即笑顏相答,一力贊成。 殷通又道:「行兵須先擇將,當今將才,宜莫如君。 還有勇士桓楚,也是一條好漢,可惜他犯罪逃去,不在此地。 」梁答道:「桓楚在逃,他人都無從探悉,惟侄兒項籍,頗知楚住處。 若召楚前來,更得一助,事無不成了!」殷通喜道:「令侄既知桓楚行蹤,不得不煩他一往,叫楚同來。 」梁又說道:「明日當囑籍進謁,向公聽令。 」說著,即起身告辭,徑回家中,私下與籍計議多時,籍一一領教。 翌日早起,梁令籍裝束停當,暗藏利劍,隨同前往。 既至郡衙,即囑籍靜候門外,待宣乃入。 並申誡道:「毋得有誤!」話裡藏刀。 籍唯唯如命。 梁即入見郡守殷通,報稱侄兒已到,聽候公命。 殷通道:「現在何處?」梁答道:「籍在門外,非得公命,不敢擅入。 」殷通聞言,忙呼左右召籍。 籍在外佇候傳呼,一聞內召,便趨步入門,直至殷通座前。 通見籍軀幹雄偉,狀貌粗豪,不由的喜歡得很,便向梁說道:「好一位壯士,真不愧項君令侄。 」梁微笑道:「一介蠢夫,何足過獎。 」殷通乃命籍往召桓楚,梁在旁語籍道:「好行動了。 」口中說著,眼中向籍一瞅。 籍即拔出懷中藏劍,搶前一步,向通砍去,首隨劍落,屍身倒地。 殷通的魂靈兒恐尚莫名其妙。 梁俯檢屍身,取得印綬,懸諸腰間。 復將通首級拾起,提在手中,與項籍一同出來。 行未數步,就有許多武夫,各持兵器,把他攔住。 籍有萬夫不當的勇力,看那來人不過數百,全不放在心裡,一聲叱吒,舉劍四揮,劍光閃處,便有好幾個頭顱,隨劍落地。 眾武夫不敢近籍,一步步的倒退下去。 籍索性大展武藝,仗着一柄寶劍,向前奮擊,復殺死了數十人,嚇得餘眾四散奔逃,不留一人。 府中文吏,越覺心慌,統在別室中躲着,不敢出頭。 還是項梁自去找尋,叫他無恐,盡至外衙議事。 第3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前漢演義》
第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