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西將軍郭淮,急令雍州刺史陳泰往攻二城。 泰發雍州兵前往,把二城團團圍住,令他水汲不通,城中無水可取,將士枯渴;虧得初冬下雪,融作飲料,尚得苟延殘喘。 維聞二城被困,引兵趨救,方至牛頭山,即被陳泰阻住,泰才識煉達,料知維軍來援,必過此山,故就山設壘,親自守候。 維連日攻撲,終不能克,突有探騎入報道:「魏將郭淮,前來援泰,先驅已渡過洮水了。 」維亟與夏侯霸商議道:「郭淮進至洪水,定來截我歸路,如何是好?」霸皺眉道:「看來不如速退,免得喪師。 」維乃令霸先行,自為斷後,星夜退歸。 那曲山二城,待援不至,守將勾安李韶,無術圖存,只好降魏。 姜維初次出師,便喪二將,不利可知。 獨維還入漢中,心下未愜,因擬約吳夾攻,遣使東下。 吳主孫權,年已昏耄,為了許多內寵,遂致嫡庶爭權,內政尚且叢脞,還有何心外略?所以對著蜀使,模糊應付,當即遣歸。 自從吳主權稱帝以來,差不多有二十餘年,初次紀元黃龍,越三年改號嘉禾,又越六年,改號赤烏,又越十三年,改號太元。 權元妃謝氏無出,納妾生子,長名登,次名慮,登已立為太子,慮未冠而亡。 權有外弟徐琨女新寡,貌美無雙,為權所羡,復納為妃。 琨父名真,真妻為權姑母,琨女初嫁陸尚,尚卒,乃為權妃,事見史傳。 謝氏恚恨成病,不久即歿。 權使徐氏撫養子登,登得為太子,群臣請立徐氏為後。 偏後宮又有步氏袁氏,及王氏兩夫人,步氏亦有姿色,與徐氏可稱伯仲,徐氏性妒,步氏量宏,故權復右袒徐氏,終至後位不定。 步氏無子,只生二女,長名魯班,小字大虎,前配周瑜子循,後適全琮;次名魯育,又字小虎,前配朱據,後適劉纂。 何孫氏多再醮婦。 至徐氏病歿,步氏因未曾生男,亦不得為後。 袁氏即袁術女,品性最良,也無子嗣,步氏又不幸疾終,權欲立袁氏為後,袁氏以無子固辭。 兩王夫人,一生和霸二子,一生子休。 後來權復得一犯女潘氏,嬌小玲瓏,使充妾媵,幾度春風,生子名亮。 赤烏四年,太子登卒,和依次立為太子;和弟霸受封魯王,群臣謂母以子貴,應立和母王氏為後,權頗欲依議。 哪知全公主即魯班。 與和母有嫌,屢進讒謗,權竟信女言,常責和母,和母王夫人無從辯白,憂鬱致死,和亦因此失寵。 和弟霸為權所愛,與和同居東宮,禮秩如一,群臣多上書諫諍,權乃命分宮別僚,二子自是生嫌。 霸陰謀奪嫡,交結朝臣楊竺全寄吳安孫奇等人,讒構乃兄,權漸為所惑,嫉和益甚。 上大將軍陸遜,已代顧雍為丞相,仍守武昌,聞得太子兄弟,不相和協,因上書切諫,略言:「太子正統,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然後上下得安。 」權置諸不理,遜書亦數上,仍無影響。 太子太傅吾粲,請遣魯王出鎮夏口,並出戍楊竺等,不准留京,詞尤激切,反觸權怒。 霸竺乘間譖粲,粲憤無可訴,致書陸遜,自鳴不平,偏又被霸竺所聞,誣他交通外臣,蓄謀不軌,竟致下獄斃命。 權復遣使責遜,遜年已垂老,禁不住連番憤悶,也即病終。 遜子抗為建武校尉,代領遜眾,送葬東還;權召抗入問。 抗陳乃父苦衷,聲淚俱下,權稍稍感悟,才知霸竺所言,不情不實,於是霸寵亦衰。 後宮裡面的潘夫人,尚在華年,獨承恩寵,眼見和霸二子,俱已失愛,樂得乘機獻媚,為子謀儲;且與全公主往來日密,並納公主侄孫女全氏為子婦。 權可納姑母孫女為妃,亮亦何妨娶阿姊之侄孫女為妻?於是彼此益親,日在吳主權面前,讒毀和霸,勸立幼子孫亮。 權內惑寵妃,外信愛女,遂欲廢和立亮,密語侍中孫峻道:「子弟不睦,恐將蹈袁氏覆轍;指袁譚袁尚。 若使朕不為變計,後患且無窮了。 」峻為權叔父孫靜曾孫,有姊為全尚妻,尚女嫁亮,親上加親,當然袒亮母子,贊成權議。 惟權雖有此言,尚因廢儲事大,難免眾謗,復延宕了好幾年。 赤烏十二年間,右大司馬全琮病歿,全公主又致守孀,年近四十,還是好淫,因孫峻壯年偉岸,即多方勾引,與他私通。 乃母步氏以仁惠稱,不意生此壞女。 兩下里暗地綢繆,密商長策,決擬將太子和捽去,改立孫亮,方好久圖富貴,安享歡娛。 未必。 峻入侍吳主時,遂肆意誣衊太子,惹動吳主宿嫌,竟將太子和幽錮別室。 驃騎將軍朱據,尚書仆射屈晃固諫不聽,兩人泥首自縛,連日伏闕,請赦太子,終不見許。 無難營軍督陳正,五營軍督陳象,吳置左右無難營,又置五營,各設軍督。 上書切諫,反致族誅。 據與晃且被牽入殿,各杖百下,謫據為郡丞,斥晃歸裡;太子和被廢為庶人,徙置故鄣。 魯王霸亦同時賜死。 霸黨楊竺全寄吳安孫奇等,一體受誅,遂立少子亮為太子,亮母潘氏,居然被象服,著翬衣,進位皇后,統掌吳宮。 吳王改年太元,便是為了冊立潘後,有此特舉。 惟潘後得如所望,免不得恃寵生驕,比那前時的柔媚情形,迥不相同。 吳主權亦瞧透三分,始悟太子和無辜,轉生憐惜。 是年八月朔日,天空中忽起大風,江海洶湧,平地水深八尺,吳主先陵所種松柏,盡被拔起,直飛到建業城南門外,倒插路旁,權因此受驚成疾,月餘不能視事。 到了仲冬,才覺少瘥,乃親祀南郊,途次又冒風寒。 第28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後漢演義》
第2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