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魯王與其臣阮進、張名振等據舟山,雄與固山額真金礪以舟師出海擒進,遂破舟山,隳其城,名振擁魯王入海。 十二年,進將阮思、陳六禦等復據舟山,朝命寧海大將軍伊爾德率師南征。 雄預治戰艦攻具,分兵遣裨將扼要隘,通聲援,而以舟師會伊爾德擊思,以橫洋、金塘為舟山要路,分兵擊破之。 張兩翼夾擊,殲其眾無算,思赴水死。 捷聞,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十五年,疏請歸旗籍,隷漢軍鑲黃旗。 鄭成功兵擾浙境,陷遂安、平陽諸縣。 兵部劾雄,上命寬之。 十六年,成功兵攻太平,擊卻之。 復攻寧波,雄督戰,分三路進剿,成功兵引退。 十八年,進二等侯。 康熙二年,卒,贈太傅,謚毅勇。 得功,亦隷漢軍鑲黃旗。 江寧初定,明瑞昌王誼泐屯花山、龍潭間。 順治三年,謀攻江寧,事泄,走鎮江。 得功獲誼泐,誅之。 尋以收劫盜入伍,降調。 四年,大學士洪承疇請以得功署副將。 從浙閩總督張存仁剿建寧、邵武山寇,克松溪、政和、建陽、崇安、光澤諸縣,即令駐松溪。 復克慶元、永春、德化諸縣。 六年,授右路總兵,加都督僉事。 克南安,破海寇林忠。 復捕治興化、仙遊、惠安諸縣海寇鄭丹國等。 時鄭成功據廈門。 巡撫張學聖詗成功方出,令得功攻廈門,克之。 成功還救,復陷。 遂圍漳州,破海澄。 得功退守泉州,與固山額真金礪會師解漳州圍。 以得功初克廈門貪取財物為成功所乘,命逮治,援赦免。 十一年,敘前功,賜一品頂帶,出鎮泉州。 得功自陳與雄同降,援雄例乞世職,授一等精奇尼哈番,加都督同知。 十三年,擢福建提督。 林忠復據永春、德化、尤溪、大田諸縣,巡撫宜永貴令得功率師討之。 師行,寇自閩安逕攻會城,得功引師還,與城兵夾擊,圍解。 十四年,與浙閩總督李率泰等合兵克閩安,成功屢內犯,得功擊卻之。 十八年,進三等侯。 康熙元年,遷濱海居民內地,擊敗海寇阻民遷者。 二年,師進攻廈門,得功克烏沙,以舟師出海。 南風起,寇乘上流來戰,得功奮擊,沒於陣。 李率泰以聞,進一等侯,謚襄武。 子三奇,襲爵,官至潮州總兵。 乾隆十四年,定諸侯、伯封號,雄曰順義,得功曰順勤。 張天祿,陝西榆林人。 明季與弟天福以義勇從軍,積功至總兵。 福王時,大學士史可法督師,令屯瓜洲為前鋒。 豫親王師下江南,天祿、天福率所部三千人從趙之龍迎降,豫親王令以原官從征,隷漢軍鑲黃旗。 明僉都禦史金聲家休寧,受唐王命,糾鄉勇十餘萬據徽州。 貝勒博洛遣固山額真葉臣率師擊之,天祿及總兵卜從善、李仲興、劉澤泳並從。 師自旌德入,戰績溪,獲聲及中軍吳國禎、副將成有功、守備萬全等,送江寧殺之。 徽州平。 明大學士黃道周率兵犯徽州,天祿擊之,斬其將程嗣聖等十餘人,獲總兵李堯光等。 順治三年,戰婺源,獲道周,亦送江寧殺之。 分兵出祁門、江灣、街口、黃源,四道逐捕道周餘眾。 以功加都督同知,授徽寧池太總兵官。 天祿屯徽州城外,依山為營。 值雨,父老迎天祿入城,天祿曰:「三軍方在泥塗,何忍獨安?」終不下山。 軍民皆稱之。 明嵩安王常淇糾眾數千擾婺源,天祿率副將許漢鼎等擊之,獲常淇及監軍江於東等。 四年,授江南提督。 五年,敘來降功,授世職三等阿達哈哈番。 八年,進三等精奇尼哈番。 九年,鄭成功圍漳州,命天祿赴援,成功引退。 天祿留駐延平,捕治山寇。 十一年,明魯王將張名振攻崇明,天祿還松江禦戰。 名振既出海,復侵吳淞。 我水師與戰,敗績。 江南總督馬鳴佩劾天祿失舟師三百餘及砲械,匿未報;閩浙總督佟泰劾天祿與名振通書:逮下刑部,讞通書無據,坐匿失砲械等,奪官,降世職三等阿達哈哈番。 十六年,卒。 天福初降,從征崑山、嘉定。 民不薙發,據城抗我師,天福與總兵李成棟討平之。 順治五年,授陝西漢羌總兵。 敘來降及戰功,授世職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明山陰王鼎濟聚兵據毛壩關,署單一涵為元帥。 年六,天福自漢中率師入山,獲鼎濟,一涵投崖死。 參將王永祥叛延安,山寇劉宏才攻同官,天福先後討平之。 以病還京師,授散秩大臣。 十七年,授本旗都統。 康熙六年,卒。 趙之龍,江南虹縣人。 崇禎時,以忻城伯鎮南京。 福王立,與擁戴,幹政。 豫親王師至,與魏國公徐允爵,保國公張國弼,隆平侯張拱日,臨淮侯李祖述,懷寧侯孫維城,靈壁侯湯國祚,安遠侯柳祚昌,永昌侯徐宏爵,定遠侯鄧文囿,項城伯常應俊,大興伯鄒存義,寧晉伯劉允極,南和伯方一元,東寧伯焦夢熊,安城伯張國才,洛中伯黃九鼎,成安伯郭祚永,駙馬齊贊元,大學士王鐸,尚書錢謙益,侍郎硃之臣、梁雲構、李綽等迎降。 之龍授世職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允爵等皆置勿用。 鐸等詣京師。 先是北都降者多授原官,禦史盧傳言南都新人不得與舊臣比。 鐸至,命以尚書管弘文院學士,累擢至禮部尚書,卒,謚文安。 謙益語在文苑傳。 孫可望,陝西延長人。 從張獻忠為賊,與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併為獻忠養子。 獻忠據四川,使分將其眾,可望號平東將軍。 順治三年,肅親王豪格師定四川,獻忠敗死。 可望與定國等率殘眾南竄,道重慶、綦江、遵義入貴陽。 阿迷土司沙定洲亂雲南,可望率眾兼程赴之。 定洲方攻楚雄,迎戰大敗,走歸阿迷。 可望入雲南會城,遣定國徇迤東,而與文秀率兵西出,得副使楊畏知,相誓扶明室,與俱至楚雄,略迤西諸府。 定國亦定迤東諸府。 可望遂盡有雲南,自號平東王,以幹支紀年,鑄錢曰「興朝通寶」。 時能奇已前死,可望並將其眾。 定國、文秀故等夷,不為可望下。 可望假事杖定國,欲以威眾,隙益深。 明桂王在肇慶,乃遣畏知奉表乞王封,桂王封可望景國公,賜名朝宗。 使以敕印往,而桂王諸將爭欲得可望為強援。 堵胤錫駐梧州,承製改封平遼王;陳邦傅守泗城,又矯命封秦王;可望乃不受景國公命。 會我師克韶州,桂王走梧州。 可望復遣使請封,議封澂江王。 使者謂非秦不敢覆命,大學士嚴起恆持不可,議中寢。 可望襲貴陽,復遣文秀攻嘉定,入四川。 我師定兩廣,桂王至南寧,乃遣使封可望冀王,可望猶不受,復使畏知詣桂王,而遣其將賀九儀等以五千人先驅,取起恆及諸臣阻秦封者盡殺之。 桂王乃真封可望秦王,而留畏知授大學士。 可望聞之怒,召至貴陽面數之,畏知以冠擊可望,亦被殺。 桂王遣大學士文安之督師四川,將以招川中諸鎮。 可望遣兵伺於都勻,邀止之。 可望將移桂王自近,挾以作威。 桂王奔廣南,可望遣兵迎入安隆所,改為安龍府,歲供銀八千、米百石,窮迫不可堪;而馬吉祥、龐天壽輩方欲戴可望行禪讓,可望遂自設內閣六部等官,立太廟,定朝儀,改印文為八疊。 桂王益憂懼。 初,定國自廣西入湖廣,兵益強,不復稟可望約束。 會定國敗於衡州,使召詣沅州議事,將以為罪而殺之;定國辭不赴,又自柳州攻肇慶,下高、廉、雷諸府。 至是,桂王聞定國兵強,密詔使入衛。 可望聞,使執大學士吳貞毓等,凡預謀者盡殺之。 議移桂王貴陽,使其將白文選督行期。 文選心不直可望,以情輸桂王,緩其行。 俟定國至,奉桂王自安南衛走雲南。 時文秀守雲南,亦怨可望,迎桂王入雲南會城。 可望舉兵反桂王,以雙禮留守,令文選統諸軍前行。 定國、文秀率師禦之,次三岔河,夾水而軍。 文選輕騎奔定國。 可望遣其將張勝、馬寶等自尋甸間道襲雲南,而自率勁卒擊定國等。 戰方合,其將馬惟興先奔,遂大潰,定國遣文秀等追之。 可望至貴陽,雙禮紿言追兵且至。 可望知事去,將詣經略洪承疇請降,遣使先納款。 文秀等遣將楊武追之,及於沙子嶺。 承疇援兵至,乃得脫,將妻子詣長沙降,時順治十四年十月也。 詔封義王,慰諭之。 尋遣學士麻勒吉等賫敕印冊封。 十五年,詣京師,命簡親王濟度等郊迎。 入覲,宴中和殿,賜白金萬,官其部將陳傑,劉天瑞等百餘人,命隷漢軍正白旗。 可望請從討雲南自效,下王大臣議,寢其奏。 十七年,疏辭封爵,復慰諭之。 尋卒,謚恪順。 第25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中》
第2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