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征水西土司安坤,而述謀曰:「烏蒙、烏撒、鎮雄、東川四府與水西為脣齒,土司隴安籓又與安氏婚媾。 今四府雖名內附,狼子野心,勢必顧惜其種類。 以水西之強,而安籓與四府附之,安坤未易制也。 莫如先定四府,馘安籓,然後西南可無患。 」三桂用其策,誅安坤。 遷廣西右布政使。 三桂薦為雲南左布政使,而述乞歸,三桂留之,會有詔召,遂行,出會城三十里,一夕無疾卒。 陸振芬,字令遠,江南華亭人。 順治六年進士。 時兩粵未平,廷議破格用人,即新進士中遴才除道府。 振芬授廣東惠潮道副使,從師南征。 是冬,克南雄。 七年春,度大庾嶺,次韶州。 韶州以南望風降,進規會城,既下,振芬與總兵郭虎率師赴惠州,剿撫歸善、海豐諸寨。 將至,諸寨窺兵寡,出拒。 振芬選精鋭數百人繞出其旁擊之,獲一隊,諸寨皆懼。 於是諭以禍福,降者踵至。 至海豐,守者抗不下。 振芬與虎駐五坡驛,他將自羊氾嶺會師合攻之,遂克其城。 碣石衛亦降。 八年,抵潮州,上官,聯結諸鎮,檢制土官,招集流亡,簡省徭役,民始有更生之樂。 亂甫定,用法嚴,郡縣輒濫禁無辜。 振芬與屬吏約,期五十日清庶獄,囹圄為空。 九年,會師復平遠,總兵郝尚久故降將,陰持兩端,聞將改授水師副總兵,結山海諸寇僭立帥府。 振芬牒大吏策弭變,不應。 十年春,尚久自署新泰侯,舉兵圍道署。 振芬諭以大義,不從,使告變。 秋,固山兵至,振芬約為內應,引外兵入,誅尚久。 事平,引疾歸里。 家居四十年乃卒。 姚延著,字象懸,浙江烏程人。 順治六年進士,除廣西慶遠知府。 從師南征,調柳州,有守禦功,又調平樂。 遷廣東嶺南道副使,撫僮寨,擢江南按察使。 十六年,鄭成功內犯,陷鎮江,入攻江寧。 延著佐總督郎廷佐繕守備,安輯危城,閭閻不擾。 民間時有羊尾黨,事發,株連數百人。 延著謂廷佐曰:「寇在門,不可興大獄、搖人心。 」獄乃解。 當事急,人多疑貳,民間有宿怨,輒誣以通敵。 延著嚴治反坐,多所全活。 城民有升高而望者,邏者執之,總管喀喀木以為敵諜,延著力爭,得不死。 喀喀木部兵擾城市,延著捕得械斃之。 吏卒私掠被難婦女,延著親駐江幹,召其家,遣還者一千七百人,以此忤喀喀木。 事定敘功,擢河南左布政使。 旋以憂歸,而金壇獄起。 鎮江之陷也,屬縣戒嚴。 金壇知縣任體坤集縣中士大夫王重、袁大受等謀遣諸生十輩詣鎮江乞緩兵。 丹徒亂民王再興兵起,復令書吏、耆民數十人送款,盡竊庫帑以遁。 喀喀木等擊敗成功,體坤乃復至縣,賂重、大受謁大吏,謂士民送款,冀掩棄城罪。 重、大受居鄉多不法,為諸生所撓。 至是欲以叛坐諸生,泄私怨,列姓名以上。 巡按馬勝聲疏聞,下廷佐令延著鞫其獄。 延著縶縣吏李鍾秀,訊得實,欲但坐體坤,餘皆減罪。 大受騰書京師為蜚語,欲並陷延著,禦史馮班發其狀。 時侍郎尼滿奉詔勘提督馬逢知獄,命即訊,乃坐重、大受及諸士大夫集議者。 諸生及書吏、耆民送款者皆斬,體坤以被逼迫減為絞。 巡按何可化又疏劾延著讞從叛罪人史記青、管得勝傅輕比,又有王天福、韓王錫並縱不擬罪,與金壇獄並論,亦坐絞。 時喀喀木主軍事,新破敵,尤威重,素不慊於延著。 民間謂延著之死,喀喀木實主之。 就刑日,江寧為罷市,士民哭踴。 喪歸,數百里祭奠不絶,建祠鷄鳴山下私祀焉。 子淳燾,康熙六年進士,授內閣中書舍人。 伏闕上書為延著訟冤。 累擢湖廣提學道僉事,坐事罷,未行,值叛卒夏逢龍之亂,誓死不為屈。 事聞,復官,授嶽常澧道副使。 卒。 畢振姬,字亮四,山西高平人。 順治三年進士,授平陽教授。 入為國子監助教,累遷刑部員外郎。 曹事暇,獨坐陋室,布被瓦盆,讀書不稍倦。 十年,出為山東濟南道參議。 歲旱,流民踞山穀為盜,振姬晝夜馳三百里往諭之,悉就撫,全活者七千餘人。 泰山香稅,歲羨餘七千金,例充公使錢,振姬悉以佐餉。 調廣東驛傳道僉事。 時三籓使命往來絡繹,胥吏乘以私派折價,民苦之,振姬一繩以法,閲數月,減船數百,減費七萬有奇。 調浙江金衢嚴道參政,擢廣西按察使。 所至以廉能聞。 遷湖廣佈政使,乞病歸。 康熙中,詔舉博學鴻儒,左都禦史魏裔介、副都禦史劉楗疏薦之。 十八年,命廷臣舉清廉吏,裔介復疏言:「振姬清操絶世,才略過人。 請告十餘年,躬耕百畝,讀書不輟。 」楗亦言:「振姬居官不染一塵。 歸日一仆一馬,了無長物,真學行兼優之人。 」下部議,以振姬老,置勿用。 尋卒。 方國棟,字幹霄,順天宛平人。 順治三年舉人,授蠡縣教諭。 入為國子監助教,累擢至刑部郎中。 十六年,出為廣東海北道僉事。 海寇鄧耀居島中,時出剽掠。 國棟以三千人分五道進剿,檄鄰道出兵扼要隘,擒耀,解散餘黨。 事平,雷、廉兩部諸富人為賊所誣,械繫者眾,國棟察其冤,為辨雪。 諸富人裒千金為報,國棟曰:「吾憫若無辜,柰何汙我?」卻之。 遷山西寧武道參議。 康熙六年裁缺,改江南蘇松常道參議。 太湖堤岸傾圮,率吏民修葺,修沿海墩台及吳淞、劉河兩徬,工費不擾民。 師下閩、粵,徵調旁午,國棟一意與民休息,每遇急徵,從容部署。 芻茭糧糗,預儲以待,軍興無乏,閭左晏然。 戒屬吏無朘民,郡縣稍稍知斂戢,不敢事剝削。 連歲用兵,度支不給,詔各省籌裕餉之策。 國棟言:「古今生財之說,開與節二者而已。 議開於今日,已無可加,當議節,自朝廷始。 舊制,江南歲市布五萬匹供宮府賚予,宜可罷,歲省帑金三萬。 」議上,報可,滿洲兵駐防蘇州,議築營舍於王府基,當城中。 國棟以兵民雜居難久安,持不可,乃改營南城隙地,民便之。 宜興善權山中寺僧與豪族爭地,聚眾焚寺殺僧,知縣告亂,大吏將發兵。 國棟單騎馳往,得首禍寘法,餘無所問。 吳俗健訟,喜投缿告密,國棟輒不問,即有所案,亦從寬。 馭吏嚴,而拊循士民具有恩意。 十六年,卒。 吳民思之,建祠虎丘山麓以祀。 於朋舉,字襄子,江南金壇人。 順治六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檢討。 十二年,出為河南睢陳道副使,政不擾民。 郾城盜殺縣官而逸,士民洶洶,謂城將受屠。 朋舉馳至,撫諭毋恐。 營將以兵至,拒不使入城。 大吏召朋舉詰責,對曰:「郾城令,朋舉婦翁也。 豈不欲甘心是盜?獨柰何苦良民!」大吏悟,止兵,亦得盜正其罪。 遷福建福寧道參政。 興化瀕海,鎮將所部皆群盜受撫者。 有材官辱張氏仆,張氏以告。 鎮將撻材官,部卒大譁,毀張氏之室,欲劫鎮將為亂。 鎮將避去,則縊被撻者寘張氏,謂其仆殺之。 朋舉甫到官,廉得首惡,猝縛至,集文武吏會鞫,健兒帶刀環立瞋視。 朋舉從容曰:「若曹幹軍法,罪重。 念若曹約束無素,但用殺人律,罪有專屬。 」眾乃泥首,言殺人者為張氏仆。 朋舉曰:「若曹氣焰何等,彼能於千百健兒中奪一人縊之耶?」召訊證者,俱吐實,誅三人而事定。 泉州提督剿海盜,盜逸入興化界,鎮將獲數百人。 朋舉視其嘗薙發者,曰:「此良民被陷,當宥。 」有年少者,曰:「童穉何知,又當宥。 」全活甚眾。 鄭成功屯廈門,與漳州隔海相望。 固山額真駐會城,遣兵戍漳州,番代歲四易,民苦供役。 朋舉請駐防無屢更,不許;固請展其期,歲再易,民稍蘇息。 擢四川按察使、山東右布政使。 父憂歸。 起授湖南布政使。 上官,見胥吏至數百,曰:「兵初罷,民方重困。 此曹鮮衣美食,縱橫市井間,何所取諸?」汰其十九,擇謹願者,取足供文書而已。 數為大吏言地方利病,有司賢不肖積與之忤,被劾鎸級,未行,而大吏以貪敗。 士民惜之。 尋卒。 第24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中》
第2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