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因後燕構亂,正在此時,不得不插敘慕容熙事,成一片段文章。 回應八十八回。 慕容熙納二苻女,姊為昭儀,妹為皇后,寵愛的了不得。 大興土木,築造宮室,最大的叫做龍騰苑,廣袤十餘里,役徒二萬人,苑內架迭景雲山,台廣五百步,峰高十七丈;又建逍遙宮甘露殿,連房數百,觀閣相交。 熙與苻氏兩姊妹,朝游暮樂,快活異常,兩女所言,無不依從,甚至刑賞大政,亦嘗關白帷房,使她裁斷,所以兩女權力,幾出熙上。 會熙游城南,暫憩大柳樹下,忽聽樹中有聲發出,好似有人呼道:「大王且止!大王且止!」熙甚覺駭異,即命衛士用斧伐樹。 樹方劈開,忽有一大蛇蜿蜒出來,長約丈餘,閃閃有光,當由衛士各用長槊,競相攢刺,好多時才得刺死。 維虺維蛇,女子之祥。 大苻女正隨熙同行,見了這般大蛇,也覺驚心,迨還宮後,遂至精神恍惚,體態慵忪,過了數日,便一病不起,奄臥床中。 龍城人王榮,自言能療昭儀疾病,願為診治。 熙忙使入視,開方進藥,連服了兩三劑,竟把這如花似玉的苻昭儀,醫得兩眼翻白,一命嗚呼。 好一個醫生。 熙不勝悲憤,命將王榮拿下,責他妄言誕語,反使寵妾速亡,當下推出公車門,處以磔刑,支解四體,焚骨揚灰。 庸醫殺人,未嘗無過,但何至犯此大罪?一面用後禮殮葬,追諡為愍皇后。 熙經此悼亡,連日不歡,虧得宮中還有個小苻女,本來是寵過乃姊,以小加大,此次從旁解勸,格外綢繆,方把那慕容熙的悲傷,漸漸的淡了下去。 娥眉善妒,不問姊妹。 熙固悼亡,安知小苻女不暗地生歡? 光始四年冬季,光始系慕容熙年號,見前。 東方的高句驪國,入寇燕郡,殺掠百餘人。 越年孟春,熙督兵東征,令苻後從行。 到了遼東,攻高句驪城,仰用衝車,俯鑿地道,高下併進,守兵不遑抵禦,幾被陷入。 熙遍號令軍中道:「待剷平寇城,朕當與後乘輦共入,休得着忙!」將士等得了此令,只好緩進,城內得嚴加堵塞,反致難下。 會春寒加劇,雨雪霏霏,兵士多致凍僵,熙與苻後披裘圍爐,尚覺不溫,只好引兵退還。 遼西太守邵顏,供應不周,遂至黜責,並欲將顏處死。 顏亡命為盜,侵掠人民。 熙遣中常侍郭仲往討,用了無數的兵力,才得斬顏。 轉瞬間又是暮冬,苻後欲北往圍獵,熙不得不依。 出獵已畢,苻後尚不肯還宮,勸熙北襲契丹,熙乃在塞外過年。 元旦已過,即與苻後進趨陘北,探得契丹兵戍,很是嚴密,料難進取,因擬收兵南歸。 偏苻後不欲空行,定欲出些風頭,得着戰勝的榮譽,方肯回南,熙不忍違抗後旨,又未敢輕迫契丹,只好想出別法,改向東行,再襲高句驪。 途中不便載重,索性將輜重棄去,但率輕騎東趨。 軍行三千餘里,士馬俱疲,又適遇著大雪,凍死纍纍,勉強行至木底城,攻打了一二旬,全然無效,夕陽公慕容雲,身中流矢,因傷辭歸,士卒亦無鬥志,苻後興亦垂盡,乃一併引還。 婦人之誤國也如此。 慕容寶子博陵公虔,上黨公昭,皆為熙所忌,誣他謀反,相繼賜死。 又為苻後砌承華殿,高出承光殿一倍,負土培基,土與谷幾至同價。 宿衛典軍杜靜,載棺詣闕,上書極諫。 熙怒令斬首,棄屍野中。 苻後嘗在季夏時,思食凍魚膾,至仲冬時,思食生地黃。 熙令有司採辦,有司無從覓取,竟責他不奉詔命,輒置死刑。 到了光始七年的元旦,復改元建始,大赦境內。 太史丞梁延年,夢見月光散采,化為五白龍,就在夢寐中占驗吉凶,謂:「月為臣象,龍為君象,將來臣化為君的預兆。 」說著,竟被鷄聲喚醒,想了片刻,覺得夢象不虛,乃起語家人道:「國運恐要垂盡了。 」 已而由春歷夏,苻後忽然遘疾,急得慕容熙眠食不安,遍求內外名醫,多方療治。 偏偏曇花易散,好夢難圓,芣苜無靈,芙蕖竟萎。 熙悲號擗踴,如喪考妣,且在屍旁陪着,終日不離,自朝至暮,撫屍大哭道:「體已冷了,難道果就此絶命麼?」道言未絶,竟至暈倒地上。 好一個義夫。 左右慌忙救護,過了多時,才得甦醒,不如就此死去,省得後來飲刀。 還是哭泣不休,囑令緩殮。 時當孟夏,天氣溫和,屍身不致驟壞,停擱兩日,左右屢請殮屍,方纔允准。 大殮已畢,蓋棺移殿。 熙不許移棺,還望她起死回生,再命左右啟棺審視。 說也奇怪,那屍體原是未朽,並且面色如生,仍然杏臉桃腮,紅白相襯。 熙親為摩撫,看一回,哭一回,嗣復想入非非,俯下了首,與死後接一個吻。 兩口相交,禁不住慾火上炎,竟遣開左右,扒入棺內,俯壓屍身,把她卸去下衣,演出一番獨角戲。 聞所未聞。 好一歇才平慾火,仍復出棺,見屍身忽然變色,蓬蓬勃勃的臭氣,熏將出來。 熙方始避開,召入侍從,把棺蓋下,自己斬衰食粥,就宮內設立靈位,令百僚依次哭靈;且暗令有司監視,凡哭後有淚,方為忠孝,若無淚即當加罪。 於是群臣震懼,莫不含辛取淚,免受罪名。 前高陽王慕容隆妻張氏,本為熙嫂,素美姿容,兼有巧思,熙將令為苻氏殉葬,特吹毛索瘢,把她襚靴拆毀,見有敝氈,即誣她厭勝,勒令自盡。 三女叩頭求免,熙終不許。 可憐這位張嫠婦,平白地喪了性命。 畢竟美人薄命。 第27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西晉演義》
第2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