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本為豫章太守,至是始遷南中郎將,領梁州刺史,進屯襄陽。 訪慨語將佐道:「春秋時晉楚交兵,城濮一戰,楚已敗退,晉文謂得臣未死,尚有憂色。 今不斬曾,禍難未已,我當與諸君再接再厲,誓誅此賊。 」於是整繕兵馬,再擬進擊。 可巧王敦以荊州相屬,樂得公私兩濟,鼓勇直前。 曾在武當,未及豫備,被訪領兵突至,踴躍登城,曾眾潰散。 獨曾狼狽出走,距城約數十里,由訪部將蘇溫,引兵追來。 曾欲逃無路,欲戰無兵,只好束手就擒,牽入訪營。 訪曆數曾罪,腰斬以徇,復移軍轉攻第五猗。 猗聞曾敗沒,已嚇得魂膽飛揚,哪裡還敢對敵?東逃西竄,結果是仍入羅網,為訪所獲。 適王敦移鎮武昌,訪即將猗解往,且作書白敦,謂:「猗本中朝所署,為曾所逼,應特加寬宥,不可加誅。 」敦方欲殺人示威,怎肯聽信周訪?待猗解至,即升座叱責,置諸重闢。 時王廙已早蒞荊州,濫殺陶侃將佐,士民交怨。 元帝頗有所聞,征廙為散騎常侍,令訪代任荊州刺史。 敦以前時曾與訪約,至此得朝廷委任,正好踐言,倒也沒有異議。 偏從事郭舒語敦道:「荊州雖遇寇難,現狀荒敝,但究系用武要區,不可輕易假人,公宜自領為是。 訪既刺梁州,已足報功,倘再移荊州,恐尾大不掉,轉為公憂。 」敦聽了舒言,竟易初志,便表達元帝,請留訪仍任梁州,願自領荊州刺史。 雖由郭舒進讒所致,但主權總在王敦,敦懷私失信,咎將安辭?元帝不好駁議,只得加敦荊州牧,命訪留任,但使為安南將軍。 訪平素謙遜,不自矜功,此次也不禁動怒,貽書詆敦,敦裁箋作答,強為慰解,並饋訪玉環玉碗,申明厚意。 訪將環碗擲地,顧叱敦使道:「我非賈豎,不愛珍寶,怎得把此物欺我哩?」敦使自去。 訪務農訓卒,秣馬厲兵,本意欲宣力中原,規復河洛。 自與敦有隙,隱料敦有異志,遂壹意防敦。 守宰有缺,即擇心腹補任,然後奏聞。 敦雖然加忌,但憚訪勇略,未敢逞威。 無如訪已垂老,天不假年,平曾後僅閲一載,竟致病逝。 訪系南安人氏,與陶侃素相友善,且結為兒女姻親。 廬江人陳訓,有相人術,當訪與侃卑賤時,嘗語二人道:「二君皆位至方岳,功名亦大略相同。 但陶得上壽,周得下壽,壽有長短,事業不能不少異了。 」及訪病歿梁州任所,年六十一,尚小侃一歲。 兩人俱為刺史,適如訓言。 有詔贈訪為征西將軍,賜謚曰壯,另調湘州刺史甘卓繼任,兼督淝北諸軍事,仍鎮襄陽。 卓未到時,王敦已遣從事中郎郭舒,監襄陽軍。 至卓已蒞鎮,敦乃召還郭舒,元帝征舒為右丞,敦留舒不遣,自是元帝亦未免疑敦,另引刁協劉隗為腹心,裁抑王氏權勢。 就是佐命元勛王茂弘,即導表字,見前。 亦漸被疏遠。 中書郎孔愉,謂:「王導忠賢,且有勛望,仍宜委任如初。 」元帝竟出愉為司徒左長史。 王導尚隨勢浮沈,沒甚介意,獨王敦憤憤不平,上疏陳請道: 臣從弟王導,昔蒙殊寵,委以事機,虛己求賢,竭誠奉國,遂借恩私,居輔政之重。 帝王體遠,事義不同,雖皇極初建,道教方闡,維新之美,猶有所闕。 臣每慷慨于遐遠,愧憤于門宗,是以前後表疏,何嘗不寄言及此。 陛下未能少垂顧眄,暢臣微懷。 頃導見疏外,導誠不能自量,陛下亦未免忘情。 天下事大,盡理實難,導雖凡近,未有穢濁之累,既往之勛,疇昔之顧,情好綢繆,足以激厲薄俗,明君臣合德之義。 昔臣親受嘉命云:「吾與卿及茂弘,當管鮑之交。 」臣忝外任,漸冉十載,訓誘之誨,日有所忘,至于斯命,銘之於心。 竊猶眷眷,謂前恩不得一朝而盡。 伏維陛下,聖哲日新,廣延俊,臨之以政,齊之以禮。 頃者令導內綜機密,出錄尚書,杖節京都,並統六軍。 既為刺史,兼居重號,殊非人臣之禮。 流俗好憑,必有譏謗,宜省錄尚書杖節及都督。 且王佐之器,當得宏達遠識,高正明斷,道德優備者為之。 以臣暗識,未見其才。 如導輔翼積年,實盡心力。 自來霸王之主,何嘗不任賢使能,共相終始。 管仲有三歸反坫之譏,子犯有臨河要君之責,蕭何周勃,得罪囹圄,然終為良佐。 以導之才,何能無失?當令任不過分,役其所長,以功補過。 若聖恩不終,則遐邇失望,天下荒弊,人心易動;物聽一移,將致疑惑。 臣非敢苟私親親,惟欲效忠於社稷耳。 事闕補袞,不盡欲言。 這篇奏疏,明明是心懷怨望,挾制朝廷。 使人到了建康,先至導第,取疏出示。 導搖手道:「此疏不便上聞,煩汝持還便了。 」因將原疏封固,交與來使,繳還王敦。 敦不甘罷休,仍遣人直接奏陳。 元帝覽到此疏,也覺介意,夜召譙王承入宮,出疏與閲,且語承道:「朕待敦不為不厚,今敦要求不已,語多忿激,究宜如何處置?」承答道:「陛下不早為抑損,致有今日,若再加姑息,禍患不遠了。 」元帝亦不免嘆悔。 越日,復召劉隗入商,隗請速簡重臣,出鎮方面,以備非常。 元帝點首,適王敦表薦宣城內史沈充,代甘卓為湘州刺史,元帝不從,復召語譙王承道:「王敦奸逆已著,視朕如惠皇帝,朕若不圖,必蹈覆轍。 湘州地居上游,形勢衝要,怎得再用王敦私人,同惡相濟?看來只好煩勞叔父,為朕一行。 」承答說道:「臣仰承詔命,唯力是視,何敢辭勞?但湘州甫遭寇亂,人物凋敝,若奉命蒞鎮,必及三年,方可從戎。 否則時日迫促,教養兩難,雖粉身亦恐無益呢。 」卻有先見之明。 元帝竟頒下詔書,令承為湘州刺史。 第9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西晉演義》
第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