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王歆,聞江夏失守,乃遣騎督靳滿往剿。 滿至江夏,與昌交鋒,不到半日,殺得大敗虧輸,慌忙奔還。 歆因乞請濟師,詔遣監軍華宏往討,又不是張昌的對手,敗績障山。 廷議乃如歆所請,發兵三道:一是命屯騎校尉劉喬為豫州刺史,攻昌東面;一是命寧朔將軍劉弘為荊州刺史,攻昌西面;一是詔河間王顒,使遣雍州刺史劉沈,率州兵萬人,並征西府五千人,出藍田關,攻昌北面。 哪知顒不肯奉詔,止沈不遣。 叛形已露。 沉自領州兵至藍田,又被顒遣使追還,北路兵完全無效。 唯劉喬出屯汝南,劉弘及前將軍趙驤,平南將軍羊伊,出屯宛城。 昌遣黨羽黃林,率二萬人向豫州,自統眾攻樊城。 新野王歆,因亂黨逼近,不得已親自出馬,督兵往禦。 兩下相值,彼此列陣,歆方麾兵接仗,不防部下一聲嘩噪,竟爾四散。 那亂黨竟搖旗吶喊,好似狂風猛雨,一齊撲來。 歆心慌意亂,正思拍馬逃奔,偏亂黨已突至馬前,把他圍裹,你刀我槊,四面殺入,霎時間把一位晉室藩王,收拾性命,送往冥途。 還算是為國而死,死尚值得。 敗報傳到洛陽,一道急詔,令劉弘代歆為鎮南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 弘,相州人,頗有才略,禦下有律,寬嚴相濟,昌黨黃林,進薄弘營,被弘一鼓擊退。 及接朝廷詔敕,星夜就道,即向荊州進發。 昌意圖南擾,別遣悍黨石冰,東寇揚州,擊敗刺史陳徽,諸郡盡被陷沒。 又攻破江州,連陷武陵、零陵、豫章、武昌、長沙諸州郡,沿江大震。 臨淮人封雲,復起應石冰,騷擾徐州,遂致荊江揚豫徐五州境地,多為賊據。 官吏或逃或降,由張昌另易牧守,專用部下一班盜賊。 萑蒲小丑,何知撫字,一味的恃強行兇,到處掠奪,人民不堪暴虐,才思把盜賊驅除,蓄謀待變;再加劉弘禦寇有方,一入荊州境內,便將司馬歆的苛政,盡行蠲除,然後遣南蠻長史陶侃為大都護,牙門將皮初為都戰帥,進據襄陽,扼守要害。 昌屢攻不克,退處竟陵。 侃留皮初居守,自率兵攻竟陵城,與昌前後數十戰,盡得勝仗,斬賊首至數萬級,昌棄城遁去。 侃號令賊中,降者免死,賊黨遂棄戈拋甲,悉數投誠。 劉喬亦遣部將李楊等進取江夏,誅死劉尼,荊土遂平。 弘至荊州城下,望見城門四閉,城上遍列官軍,似與弘相仇敵。 弘很是詫異,便呼城上人答話,叫他開門。 守卒答道:「我等奉范陽王令,到此守城。 無論何人,概不放入。 」弘答道:「我受詔前來,督轄此土,豈范陽王尚未聞知麼?究竟由何將監守,請出來相會,說個明白。 」言畢停轡相待,好一歇才見開城,一將帶兵出門,躍馬當先,勢甚兇猛。 弘料他不懷好意,揚起馬鞭,向後一招,將士等已一齊向前,截住來將,來將無從突入,始自報姓名職銜,說是長水校尉張奕,由范陽王嫚差遣到此。 弘出詔相示,奕仍不服,舞刀欲鬥,經弘一聲喝令,將士即將奕圍住,好似群虎攢羊,不到半時,已把奕斫死了事。 奕真該死。 弘乃得入城安眾,並將奕首送入闕廷,說奕興兵拒詔,所以梟首,且自請擅殺的處分。 有詔慰撫劉弘,不復問罪。 倒還明白。 弘因再發陶侃等剿捕張昌,昌竄入下俊山,由侃軍入山搜緝,連斗數次,昌眾盡死,只剩昌一人一騎,逃往清水,嗣被侃軍追及,眼見是不能脫逃,身首兩分。 侃軍回城報命,弘起座迎侃,歡顏與語道:「我昔為羊公參軍,蒙羊公器重,謂我他日必鎮此地,今果得驗。 我看卿亦非凡器,他日亦必繼老夫了。 」羊公指羊祜。 錄入弘語,為陶侃都督荊州伏案。 侃當然遜謝,不消細敘。 侃字士行,鄱陽人氏,少孤身貧,及長乃為縣吏。 鄱陽孝廉范逵,嘗過訪侃家,侃母湛氏,截發為雙髲,假髮。 易錢市酒餚,款待范逵,暢飲盡歡。 敘截發事,以表陶母。 及逵別去,侃送逵至百里外,逵知侃微意,便語侃道:「君是否欲為郡曹?」侃答道:「正苦無人薦引,公能為我吹噓否?」逵滿口答應,方與侃握別。 逵至廬江,見太守張夔,極稱侃才,夔因召侃為督郵,領樅陽令,始有能名。 夔又舉侃為孝廉,侃乃得入為郎中,尋調吏部令史。 弘受命出鎮,闢侃為南蠻長史,令他從軍,果然一戰成功,更由弘敘勞上奏,封東鄉侯,授江夏太守。 又舉皮初為襄陽太守,晉廷以襄陽名郡,恐皮初未能勝任,改令前東平太守夏侯涉補授。 涉系弘婿,弘又表稱涉系姻親,例須避嫌,皮初有功,宜見酬報,詔乃從弘。 弘復語人道:「為政須秉大公,若必用親戚,試想荊州十郡,莫非有十女婿不成?」知此方可致治。 當下勸課農桑,寬刑省賦,公私交濟,萬姓騰歡。 惟叛黨石冰,與臨淮亂徒封雲相結,攻陷臨淮,寇焰尚盛。 議郎周圯等,起兵江東,推前吳興太守顧秘,都督揚州軍事,傳檄州郡,仗義討賊。 周圯系故將軍周處子,頗有聞望,一經起義,四處響應。 前侍御史賀循,起自會稽,廬江內史華譚及丹陽人葛洪甘卓,均集眾應圯。 圯得連破石冰,斬首萬級。 冰自臨淮退趨壽春,征東將軍劉準,方戍廣陵,聞冰將至,不禁惶駭,獨度支陳敏,願出擊石冰,乃成軍前往,與冰屢戰屢勝。 冰眾十倍陳敏,統是烏合,故敏能用少勝多。 冰奔往建康,敏再與周圯合師進擊,冰覆敗走。 第4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西晉演義》
第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