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本日據齊耀琳、齊燮元電呈:「該巡閲使兩月以來,臥病奄纏,每以時局糾紛,統一未成,平時述及,聲淚俱下,近更疚憂愧恨,神經時復錯亂。 本月十一日,忽于臥室,用手槍自擊,傷及右脅乳下,不及療治,登時出缺。 手寫遺書,縷述愛國愛民素願莫酬,不得已以身謝國,惓惓于蘇省之治安,國家之統一,籌慮周密,語不及私。 」披覽之餘,曷勝震悼!該故巡閲使年力未衰,猷為正遠,乃以焦憂大局,報國捐軀,枉失長城,實為國家痛惜。 着派齊耀琳即日前往致祭,給予治喪營葬費一萬元,所有該故使身後事宜,着齊燮元、齊耀琳督飭所屬,妥為辦理。 靈柩回籍時,沿途地方官,一體照料。 生平政績,宣付國史立傳,並候特製碑文,刊立墓道,以彰殊績。 仍交陸軍部照上將例從優議恤,用示篤念勛勞之至意。 此令。 等因。 奉此,查本部歷辦成案,凡遇勛勤夙著,在職身故之員,均查照陸軍平時恤賞暫行簡章,分別給恤。 此次英威上將軍蘇皖贛巡閲使江蘇督軍李純,為國捐軀,業經奉令給與各項恤典在案,擬請從優依恤章第三條第四項之規定,按恤賞表第 二號陸軍上將因公殞命例,給予一次恤金七百元,遺族年撫金四百五十元,以三年為止,用彰藎績。 是否有當? 理合具文呈復,伏乞,鑒核施行。 謹呈。 呈文上去,當於九月二十八日奉批: 呈悉。 準如所擬給恤。 此令。 蘇事至此暫且擱起,先談西南方面的事情。 看官們總該記得,中央因求南北統一,曾派李純為議和總代表,雖然曠日久持,毫無成績,不過李純為人,頗有長厚之名,對於南北兩方,都還能夠接近,有這麼一個緩衝人物,又巧處在南北之中,一般人心理上,總還覺得南北有些微可和的希望。 再則南北如此久持,既非國家之福,究竟當軸方面,也覺不甚相宜,雙方面子上,儘是說的官話,暗地裡誰不願對方稍肯讓價,這注統一國家的大生意,民國十年來全做的蝕本生意。 就有成功的可能。 所以兩方和議,儘管不成,而李純之見重於雙方,卻是不可掩的事實。 如今李純既死,失了和議中心,南北政府,都覺從此更難接近,未免互存可惜之意,這倒是李純死後的一種真實風光呢。 卻說西南政府自兩李內變,滇桂失和,軍政府的內幕,也和北方政府一般,但具虛名,毫無實際。 軍政府總裁岑春煊,雖有整頓之心,無奈權不在手,亦只有鎮日躲在大沙頭的農林試驗場中,做他命令不出府門的總裁,得了空,向一班幕僚們,發幾句牢騷話兒罷了。 可憐。 至于莫督方面,從廣惠鎮守使接陳炳焜的督軍,又用毫無作為、百事不知的粵海道尹張錦芳護理廣東省長,表面是軍分民治,實在省長不過是督軍一個二三等屬吏,除了用幾個秘書科長,委幾個普通縣缺之外,就是些小事情,不經督軍許可,是一點不能發生效力的。 可憐。 好在張錦芳本人,原系出身綠林,充當書記,因他為人隨和,好說話,給人瞧得可憐兒的;更湊着自己運氣,由連營長而縣知事,而道尹,如今索性做了一省長官,也算得心滿志足,所謂始願不及此,今及此,豈非天乎?這兩句古書,大可移贈這位張省長咧。 他既如此知足,又承莫督提拔之恩,自然唯唯諾諾,奉命惟謹。 在任一年,倒也相安無事。 是一個會做生意的人。 誰知這時卻有一人,磨拳擦掌的,要過一過廣東省長癮頭,這人非他,便是現任財政廳長楊永泰,字鬯卿的。 論廣東現時官吏,出息頂好的,自推財政廳長,因為省中正在整頓市政,開闢馬路,這市政督會辦,照例是由財政警察兩廳長兼辦的。 楊永泰以一個毫無勢力的舊國會議員,因交歡莫督,得其寵信,才給他做這財政廳長,本來大可躊躇滿志,得過且過。 只因永泰為人,精明強幹,是個心細才大之人,覺得區區財市兩部分事情,未能展其驥足,於是竭力拉攏沈鴻英、劉志陸、劉達慶、林虎等一班將官,求他們向莫督說項,給他實授廣東省長。 也會做生意,可惜運氣不好。 莫督倒也無可不可,但廣西陸榮廷方面,卻因永泰是有名政客,又為政學會中堅人物,這政學會在兩廣,卻似安福俱樂部的在北方一般,受人指摘,為各方所不滿,所以永泰的省長夢,几乎被老陸一言打破,幸而莫督對他感情頗佳,又代他到軍政府,請出岑春煊,替他講話。 同時張錦芳也知永泰志在必成,自己萬萬不是對手,倒也乖乖的,自請退職,仍回粵海道原任。 是一個會做生意的人。 至此永泰的省長,才算做成功了。 卻不曉因此累及陸、莫兩方,大傷情感,連到桂派內部,都發生裂痕起來。 他們決裂原因,雖不專為此事,要以此事為原因之最大者,這也是無庸諱言的事情呢。 誰知楊永泰才大命窮,就職不到幾月,廣東省內又發生一樁大戰事。 原來粵人特性,好動惡靜,喜新厭故,論這八個字兒,未嘗不是粵人爭雄商業、操持海上霸權的大原因。 然施之政治,則往往弄得騷擾反覆,大局振動。 可以作買賣營生,不能作官場生意。 結果,還是粵人自己吃虧,粵人之自殺政策。 所以光復以還,粵省的戰事最多,几乎每易一次長官,便有一次戰亂。 長官年年調換,戰事也年年都有,總算莫榮新做得最長,地方上也勉勉強強的安靜了幾年。 論榮新本人,委實算得一個廉潔自愛、惜民護商的好長官,可惜所用非人,利用他的忠厚,欺侮他的無識,種種劣跡,書不勝書。 第32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民國史演義》
第3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