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俄國人民願將法旗懸掛,仍聽他自行決定。 旋由駐京公使團,照會政府,正式承認中國對俄行動,得收回俄租界,惟議定將俄使館之房屋,仍委前俄使庫達攝福管理,外交部不得不允。 因此俄使庫達攝福,仍得寄居京師,不過國際上無代表資格,做了一個中國寓公罷了。 俄事方纔就緒,那東南的江蘇省中,忽出了一種駭聞,令人驚疑得很,看官道是何事?乃是李督軍突然自戕。 事固可驚,筆亦突兀。 李督軍純,因和議歷年未成,憤極成病,常患心疾,特保薦江寧鎮守使齊燮元為會辦。 燮元方在壯年,曾任第六師師長,頗能曲承李意,李故引為心腹,遇有軍國重事,往往召入密問,不啻一幕下參謀。 至段系失敗,安徽督軍兼長江巡閲使倪嗣沖,亦為段系中人,跡涉嫌疑,年亦衰邁,自請辭職歸休。 徐總統乃命張文生暫署安徽督軍,並將長江巡閲使一職,令李兼任。 長江巡閲使,本來是徒有虛名,未得實權,李純不願就此職銜,遂派參謀長何恩溥赴京,晉謁總統,代辭長江巡閲使一席,且並議和總代表兼差,亦願告辭,請徐總統另派重員。 徐總統不允所請,但已窺透李純隱衷,特將長江巡閲使裁去,改任李純為蘇、皖、贛巡閲使,齊燮元為副使,李純始受命就任。 但江西督軍陳光遠,本與李純比肩共事,驀聞李純權出己上,並要聽他指揮,當然心中不服,有「情願歸鄂,不願歸蘇」的宣言。 新署皖督的張文生,久綰兵符,向為張、倪部下的健將,亦抗辭不服李純。 蘇省士紳,又謂:「李純生平,素稱不預民政」,因即乘機拍電,請他移駐九江、當涂等處。 電文中語含有諷辭。 李純受了種種刺激,益覺煩懣不寧。 高而益危。 江蘇財政廳長俞紀琦,為蘇人所不喜,屢加譏議,省長齊耀琳,更與李純意見相左,呈請中央乞許辭職。 李純因保王克敏為省長,蘇人大嘩,競稱克敏為嫖賭好手,如何得為江蘇長官?遂極力反對,函電紛馳。 政府顧全民意,不用王克敏,好在薦牘上面,另有王瑚作陪。 王瑚曾為京兆尹,尚副民望,故政府特任王瑚為江蘇省長,群議乃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純以俞紀琦未孚物議,更保張文龢為財政廳長,惹得蘇人又復大嘩。 相傳文龢原籍江西,夙工諂媚,當李純督贛時,文龢得族人介紹,入謁督轅,參見後即嗚咽不止。 純驚問原因,文龢泣答道:「督帥貌肖先父,故不禁感觸,悲從中來。 」李純還道他真有孝思,即認為義子,委任他為煙酒公賣局局長,尋復薦任兩淮鹽運使,至此復舉為財政廳長。 未免營私。 蘇人向工言論,並有蘇人治蘇的意見,乘此尋瑕指隙,大聲呼斥,不但痛詬文龢,並且力詆李純,拍致府院的電文,絡繹不絶。 就中有兩電最為激烈,由小子節錄如下: 江蘇公民致大總統國務院文云:直、皖戰起,李督藉詞籌餉,百計斂財,其始違法越權,委議會查辦劣跡昭著之俞紀琦為財政廳長,人民驚駭,一致反對;近又報載力保文龢。 查文龢為李督乾兒,其為人卑鄙齷齪,姑不具論,而秉性貪婪,擅長諂媚,若竟成為事實,以墨吏管財政,恃武人為護符,三千萬人民生活源泉,豈可復問?報紙又迭載:「李督派員向上海匯豐銀行等,借外債一百五十萬,以某項省產作抵」等語。 借債須經會議通過,為法律所規定,以省產抵借外債,情事何等重大? 如果屬實,為喪權玩法之尤,此而可忍,孰不可忍?用特明白宣告,中央果循李督之請,任文龢為江蘇財政廳長,文龢一日在任,吾蘇人一日不納稅。 至借債一節,如果以江蘇省產作抵,既未經過法定手續,我蘇人當然不能承認。 江蘇人民,困于水火久矣,痛極惟有呼天,相忍何以為國?今李督方迭次託病請假,又報載其力保文龢,以去就爭,應請中央明令,準其休息,以蘇民命而惠地方。 江蘇幸甚。 南匯公民致大總統、國務院、財政部云:報載李督力保文龢財廳,以去就相要,蘇民聞之,同深駭異。 文龢為李督乾兒,卑鄙無恥,不惜謂他人父,人格如此,操守可知。 財政關係一省命脈,豈堪假手貪鄙小人?如果見諸事實,蘇民誓不承認。 且江蘇者,江蘇人之江蘇,非督軍所得而私。 李督身任兼圻,竟視江蘇為個人私產,並藉以為要挾中央之具,見解之謬,一至于此,專橫之態,溢於言外!既以去就相要于前,我蘇民本不樂有此奪主之喧賓,中央亦何貴有此跋扈之藩鎮?應請明令解職,以遂其願。 如中央甘受脅迫,果徇其請,則直認江蘇為李督一人之江蘇,而非江蘇人之江蘇,我蘇民有權,還問中央果要三千萬人民為盡義務否?三千萬人民為之豢養否?博一督軍之歡心,失三千萬人民,孰得孰失?惟中央圖之! 以上兩電,攻擊李督,語語厲害,原令當局難受。 但古人有言:「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近今的熱心利祿諸徒,多執此兩語為秘訣,李督軍果不蹈此習,獨知自好,何妨改過不吝,就把張文龢捨去,否則解組歸田,盡可自適,為什麼負氣自戕,效那匹夫匹婦的短見呢?說得甚是。 據督轅中人傳言:李純元配王夫人,為民家女,伉儷甚諧,嗣因叔父無子,由純兼祧兩房,因復娶孫氏為次妻。 王夫人產女不育,孫竟無出,乃陸續納入四妾,名為春風、夏雨、秋月、冬雪。 就中惟春風為最寵,貌亦最勝,粗知文字,能佐純治公事,四妾亦不聞生男。 惟純與元配王氏,始終和好,無詬誶聲,蘇、浙一役幾至開戰,虧得王夫人從旁解勸,才得讓步罷兵。 莫謂世間無賢婦。 第31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民國史演義》
第3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