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總統點首無言,段即退出,拍電邀馮,速即北來。 是時與德宣戰諸協約國,聞中國有絶德消息,都來勸誘。 且云:「中國曾加入協約國,將來改正關稅,收回領事裁判權,緩付賠款諸問題,均可磋商。 」因此段總理意愈堅決。 各政黨復組織外交商榷會,國際協會外交後盾會等,討論大體。 兩院議員,亦設一外交後援會,研究絶德問題。 會馮副總統亦自寧到京與黎、段協商,大略以絶德為是。 黎總統頗有動意,偏總統府中的秘書長饒漢祥,勸黎維持中立,不可絶德。 饒本黎總統心腹,黎很信任,遂不願與德絶交。 三月四日,段總理進見總統,請電令駐協約國公使,向駐在國政府磋商與德絶交後條件。 黎總統支吾道:「這……這事須經國會通過,方好舉行。 」段總理道:「現尚非正式絶交,不過向各國探明意旨,何必定要國會同意呢?」黎總統默然不答,惱動了段總理,不別而行,竟馳向天津去了。 小子有詩詠段氏道: 直道何曾不足彰?過剛畢竟露鋒芒。 一麾竟向津門去,盛氣凌人乃爾狂。 段既出京赴津,一面令人賫呈辭職書,害得黎總統又着急起來。 但看官且不要心焦,容小子暫時收憩,待至下回再詳。 意氣二字,是極端壞處,看本回所敘,皆意氣之為厲,閙得內外不安,府院之衝突未已,而國會之黨爭起,國會之黨爭未休,而府院之衝突又生。 國家公器也,乃挾私求逞,閙成一團糟,抑何可笑?無論孰是孰非,即此齟齬之迭出,已非治平氣象,況對外怯而對內勇,其狀態更屬可鄙。 家不和必敗,國不和必傾,讀此回,不禁為民國前途危矣! 第八十一回 絶邦交卻回德使 攻督署大閙蜀城 卻說國務總理段祺瑞,主張絶德,黎總統不肯照允,他遂負氣退出,竟往天津,且遣人賫呈辭職書。 黎總統未免驚惶,當即派員輓留。 不意教育總長兼署內務總長范源濂,也居然送入辭職書來。 顯見是段氏嫡派。 黎總統益加憂慮,乃亟延馮副總統入府,商議輓回的法子。 應前回馮氏入京。 馮國璋道:「總統若要輓留段總理,除非與德絶交,否則國璋亦想不出甚麼良法。 」黎總統尚沉吟未決,可巧派遣留段的委員,回府覆命,報稱段總理已決計南歸,不願再來任事。 國璋聽了,不禁微笑。 旁觀者清。 黎總統向國璋道:「他不肯再來,奈何?」國璋道:「總統若依他計策,管叫他即日來京。 」黎總統徐徐道:「恐怕未必。 」國璋道:「國璋願赴津一行,勸他回來,但請總統決意絶德便了。 」黎總統尚是默然。 國璋道:「依愚見想來,我國盡可與德絶交,非但無害,且有大利。 」黎總統道:「利從何來?」國璋道:「德犯眾怒,已成公敵,就是與他聯盟的意大利,亦加入協約國,對德宣戰。 古人說得好:『寡不敵眾』。 看來德國總不能持久的。 這可見中國與他絶交,將來決不致有害。 若從利益上起見,是現在協約各國,已允我修改各種條約,豈非是一種大利麼?」黎總統道:「改約的事情,果真靠得住嗎?」國璋道:「且待段總理回京,再去探詢協約各國政府,如果實行承認,始提出照會,與德絶交。 」黎總統道:「既這般說,請台駕一行,留回段總理便了。 」國璋當即退出,即乘專車赴津。 到了晚間,果然兩人同回,相偕至總統府,投刺進見。 黎總統也即出迎,免不得與段總理周旋一番,段亦謙遜數語,當下發電各國,令各使探問明白。 尋得各使覆電,略言:「駐在國政府,大致承認,如果我國實行絶德,將來各種條約,可望修改」云云。 于易黎、段兩人,才表同情。 馮國璋即日回寧。 惟當時內外士紳,尚多異議,國會議員,如曹振懋、唐寶鍔、丁世嶧等,有對德抗議的質問書,馬君武等且通電各省,反對絶德,外如張勛、倪嗣沖、王占元諸督軍,統電請政府維持中立。 還有孫文、唐紹儀、康有為、姚文棟、溫宗堯等,也迭電政府國會,不應與德絶交。 他如順直省議會,奉天、上海、天津、山東、廣東等各商會,暨他種商學團體,均電請仍守中立。 段總理絶不為動,一意向前進行,特于三月九日,在迎賓館開宴,延請議員,疏通意見。 議員等多半聰明,樂得見風使帆,隱表同意。 這是三酉兒好處。 到了翌午,參眾兩院各開秘密會,段總理及財政總長陳錦濤,教育總長兼內務總長范源濂,司法總長谷鍾秀,外交部參事伍朝樞等,先至眾議院,報告外交經過情形,並述對德絶交的宗旨,請議員表示贊助。 眾議員經討論後,投票表決,同意票得三百三十一張,不同意票只八十七張,得大多數贊成,表示通過。 段總理復至參議院,登堂報告,仍如前說。 適值夕陽西下,不及投票,乃約于次日表決。 越宿參議院投票,有一百五十票是同意,只三十五票不同意,也算大多數通過。 絶德案已經決定,正擬草定照會,提交德使,湊巧德使辛慈,着人賫送照會至外交部,但見上面寫着,本公使于本日即三月十日。 午後七時,接奉帝國政府訓令,着以下列覆文,傳達中華民國政府。 文曰: 第21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民國史演義》
第2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