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貨幣地租 在這裡,我們把貨幣地租——它和建立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897基礎上的產業地租或商業地租不同,後者只是超過平均利潤的餘額——理解為單純由產品地租的形式轉化而產生的地租,就象產品地租本身只是已經轉化的勞動地租一樣。 在這裡,直接生產者不是把產品,而是把產品的價格付給他的土地所有者(不管是國家還是私人)。 因此,一個實物形式的產品餘額已經不夠;它必須由這個實物形式轉化為貨幣形式。 雖然直接生產者仍然要繼續親自生產至少是他的生活資料的絶大部分,但是現在他的一部分產品必須轉化為商品,當作商品來生產。 因此,整個生產方式的性質就或多或少發生了變化。 生產方式失去了它的獨立性,失去了超然于社會聯繫之外的性質。 生產費用中現在或多或少的貨幣支出所占的比率有了決定性的意義;無論如何,總產品中超過一方面必須重新用作再生產資料,另一方面必須用作直接生活資料的部分而要轉化為貨幣的那部分餘額,現在有了決定性的意義。 但這種地租的基礎,雖然已日趨解體,還是和在產品地租(那是出發點)的場合一樣。 直接生產者仍舊是繼承的或其他傳統的土地佔有者,他必須向他的這種最重要的生產條件的所有者即地主,以轉化為貨幣的剩餘產品的形式,提供剩餘的強制勞動,也就是沒有報酬、沒有代價的勞動。 對那些和土地不同的勞動條件(農具和其他動產)的所有權,在以前的各種形式中就已經首先在事實上,然後又在法律上,轉化為直接生產者的所有權;這一點對貨幣地租形式來說,更是先決條件。 最初只是偶然的,以後或多或少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的從產品地租到貨幣地租的轉化,要以商業、城市工業、一般商品生產、從而貨幣流通有了比較顯著的發展為前提。 這種轉化還要以產品有一個市場價格,並或多或少接近自己的價值出售為前提,而在以前的幾種形式中,卻不一定是這樣。 在歐洲東部,我們 898現在也還可以部分地看到這種轉化過程。 沒有社會勞動生產力的一定程度的發展,這種轉化是不能實現的,這一點可以用以下事實來證明:羅馬帝國屢次試圖實行這種轉化都遭到了失敗,在試圖至少把實物地租中作為國稅存在的部分轉化為貨幣地租以後,又恢復了實物地租。 又如在法國革命前,貨幣地租和以前各種地租形式的殘餘混雜在一起,也表明了這種轉變的困難。 但是,作為產品地租的轉化形式並和它相對立的貨幣地租,是我們以上所考察的那種地租——作為剩餘價值和向生產條件的所有者提供的無酬剩餘勞動的正常形式的地租——的最後形式,同時又是它的解體形式。 純粹形式的貨幣地租,和勞動地租、產品地租一樣,不代表超過利潤的餘額。 從概念上說,它會吞併利潤。 只要利潤實際上是作為剩餘勞動的一個特殊部分同地租一道產生的,貨幣地租也和以前各種形式的地租一樣,仍然是這種萌芽狀態的利潤的正常限制。 這個萌芽狀態的利潤,只有當那種體現為貨幣地租的剩餘勞動完成以後,出現利用自己的或別人的剩餘勞動的可能性時,才能發展起來。 如果利潤真正同這個地租一道產生,那末,不是利潤限制了地租,相反地,是地租限制了利潤。 但是,上面已經講過,貨幣地租同時就是以上考察的那種顯然同剩餘價值和剩餘勞動一致的地租,即作為剩餘價值的正常形式和統治形式的地租的解體形式。 貨幣地租在其進一步的發展中——撇開一切中間形式,例如撇開小農租佃者的形式不說——必然或者使土地變為自由的農民財產,或者導致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形式,導致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所支付的地租。 在實行貨幣地租時,佔有並耕種一部分土地的隷屬農民和土 899地所有者之間的傳統的合乎習慣法的關係,必然會轉化為一種由契約規定的,即按成文法的固定規則確定的純粹的貨幣關係。 因此,從事耕作的土地佔有者實際上變成了單純的租佃者。 這種轉化,一方面會在其他方面適合的一般生產關係下,被利用來逐漸剝奪佔有土地的舊式農民,而代之以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另一方面,這種轉化又使從前的佔有者得以贖免交租的義務,轉化為一個對他所耕種的土地取得完全所有權的獨立農民。 此外,不僅在由實物地租轉化為貨幣地租的同時,必然形成一個無產的、為貨幣而受人僱用的短工階級,而且甚至在這種轉化之前就形成這個階級。 在這個新階級剛剛產生,還只是偶然出現的時期,在那些境況較佳的有交租義務的農民中間,必然有那種自己剝削農業僱傭工人的習慣發展起來,正如早在封建時期,就有富裕的依附農自己又擁有依附農一樣。 因此,他們積累一定的財產並且本人轉化為未來資本家的可能性也就逐漸發展起來。 從這些舊式的、親自勞動的土地佔有者中間,也就產生了培植資本主義租地農場主的溫床,他們的發展,取決於農村以外的資本主義生產的一般發展,如果象在十六世紀的英國那樣,由於發生了特別有利的情況,對他們起了促進作用,例如,當時貨幣的不斷貶值在歷來的長期租約的條件下使土地所有者蒙受損失,而使租地農場主發財致富,那末,租地農場主就會特別迅速地發展起來。 第73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本論》
第7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