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每一次提款,都會相應地減少他的存款額。 如果他取出現實的貨幣,而他原來的貨幣已經借給別人,那末,他得到的就不是他自己的貨幣,而是另一個存款人存入的貨幣。 如果他用一張向他的銀行家開出的支票,來償付他對B的債務,B把這張支票存放在自己的銀行家那裡,而A的銀行家也有一張向B的銀行家開出的支票,以致這兩個銀行家只要交換一下支票就行了,那末,由A存入的貨幣就執行了兩次貨幣的職能:一次是在已經得到A所存入的貨幣的人手裡,一次是在A自己手裡。 在第二次執行職能時,貨幣並沒有介入,卻抵銷了債權(A對他的銀行家的債權和這個銀行家對B的銀行家的債權)。 在這裡,存款執行了兩次貨幣的職能:即作為現實的貨幣,然後又作為貨幣索取權。 單純的貨幣索取權,只能通過債權的抵銷來代替貨幣。 】 隨着物質財富的增長,貨幣資本家階級也增長起來;第一,退出營業的資本家即食利者的人數和財富增加了;第二,信用制度更發展了,因此,銀行家、貸款人、金融家等等的人數也增加了。 ——前面已經說過,隨着可供支配的貨幣資本的發展,有息證券、國債券、股票等等的總量也會得到發展。 但是,對可供支配的貨幣資本的需求同時也會增加,因為在這些證券上搞投機活動的經紀人在貨幣市場上起着主要作用。 如果這些證券的所有買賣都只是現實投資的表現,那末似乎可以說,它們不會影響對借貸資本的需求,578因為當A出售他的證券時,他所取出的貨幣,和B投在這種證券上面的貨幣剛好一樣多。 可是,甚至在證券雖然存在,但是它原來代表的資本已不存在(至少不作為貨幣資本存在)的情況下,它總是對這樣的貨幣資本相應地產生新的需求。 但無論如何,這時候它都是貨幣資本,以前由B支配,現在由A支配。 《銀行法,1857年》(第4886號):「如果我說,貼現率是由市場上可以用在商業匯票(不同於其他有價證券)的貼現上的資本量來調節 的,按照您的意見,這是不是對決定貼現率的原因的正確表述呢?」——{查普曼:}「不是。 我認為,利息率會受到一切容易兌換的有價證券的影響;把問題只侷限于匯票貼現上,是錯誤的;因為,如果象最近流行的那樣,對貨幣的巨大需求,必須以統一公債甚至國庫券{為抵押},並且交付遠遠高於商業利息率的利息,那末,說我們的商業界不會因此受到影響,就是荒謬的;實際上它會因此受到非常重大的影響。 」——(第4890號)「如果市場上有銀行家承認的可靠的和通用的有價證券,所有者又願意用它來取得貨幣,那它就一定會影響商業匯票;例如,如果一個人能夠以統一公債等等為抵押,按6%的利息把貨幣貸出,那我就不能同時指望他以商業匯票為抵押,按5%的利息把他的貨幣貸給我;這種情況對我們產生同樣的影響;如果我能按6%的利息把我的貨幣貸出,誰也不能要求我按5.5%的利息為他的匯票貼現。 」——(第4892號)「關於那些用2000鎊,或5000鎊,或10000鎊來購買有價證券作為可靠投資的人,我們沒有說他們是否在貨幣市場上產生重要的影響。 如果您向我問到以統一公債{為抵押}的貸款的利息率時,那末我指的是那些經營數十萬鎊生意的人,即所謂經紀人,他們認購或在市場上購買巨額的公債,而且必然會把這種證券保留到有利可圖的時候把它出售;這種人必然會為這個目的去佔有貨幣。 」 隨着信用制度的發展,象倫敦那樣大的集中的貨幣市場就興起了。 這個貨幣市場,同時還是這種證券交易的中心。 銀行家把公眾的貨幣資本大量交給這伙商人去支配,因此,這幫賭棍就繁殖起來。 579 1848年,當時英格蘭銀行的總裁[詹姆斯·莫利斯]在上院秘密委員會上作證時說:「貨幣在證券交易所裡通常比在任何別的地方都便宜」。 (商業危機,1848年,1857年刊印,第219號。 ) 在考察生息資本時已經說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連續幾年的長期平均利息是由平均利潤率決定的,而不是由平均企業主收入率決定的,因為企業主收入本身不外是利潤減去利息。 我們在前面也曾指出,對商業利息(即貸款人在商業界進行貼現和放款時確定的利息)的變動來說,在產業周期中,將會出現一個階段,那時,利息率超過它的最低限度,達到中等平均水平(然後超過這個水平),而這種運動就是利潤提高的結果。 關於這點,我們以後還要進一步加以研究。 但是,這裡需要說明以下兩點: 第一,如果利息率長時期一直很高(這裡我們說的是象英國那樣的國家的利息率,在那裡,中等利息率是按較長的時期規定的,這種利息率也表現在為長期貸款所付的利息上,這種利息可稱為私人利息),那末,這首先證明,在這個期間利潤率也很高,但決不證明,企業主收入率也很高。 這後一種區別,對那些主要是用自有資本經營的資本家來說,或多或少是不存在的;他們實現高利潤率,因為他們是給自己支付利息的。 長期持續高利息率的可能性,——這裡我們撇開貨幣真正緊迫的階段不說,——是和高利潤率一起出現的。 但是,很可能,這個高利潤率,除去高利息率之後,只留下一個低的企業主收入率。 企業主收入率可以在高利潤率持續存在時縮減。 這種情況之所以可能,是因為企業一經開辦,就必580須繼續下去。 固定資本變現難。 直接變現的損失,比經營下的虧損可能來得大。 第62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資本論》
第625頁